负压原理穿刺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2010-03-19 00:15梁春芽
关键词:输液管头皮进针

梁春芽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湖南长沙,41000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药物治疗与补充体液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1],也是医院治疗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稳、快、准、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儿体内,减轻患儿痛苦,增进医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近一年来,在为患儿穿刺时,发现负压原理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其成功率差别大,特别是对肥胖、脱水及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如腹泻患儿,高热寒颤时期患儿尤其明显。在抢救时快速成功静脉通道的建立对挽救抢救患儿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急诊儿科留观输液患儿平均每天278人次,最多一天达496人次。对其中724例0~14岁患儿随机分组,静脉穿刺时,362例采用负压穿刺法,362例采用传统穿刺法,结果显示成功率前者高于后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对我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724例0~14岁患儿进行2种静脉穿刺方法的分组对照观察。输液号单号穿刺为实验组,双号穿刺为对照组。实验组362例,其中男170例,女194例,患呼吸系统疾病227例,消化系统疾病135例。对照组362例,男205例,女157例,患呼吸系统疾病258例,消化系统疾病104病例。为避免一般情况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种、病程和血管暴露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小儿出生至3岁,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索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枝循环回流,不易滑动,可选用头皮静脉进行穿刺,使用4.5号穿刺针头。3~12岁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采用四肢静脉进行穿刺,2种方法均在治疗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下,使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次性输液器4.5号、5号针进行静脉穿刺。两组均固定专人操作、专人观察、专人记录。

1.2.1 负压原理静脉穿刺法

输液管针尖部的液体和血液交汇面受到来自两个相反方向的压力,由内向外的静脉血压力和由外向内的液体静压。利用返折输液管放开后形成的负压,使调节器与针头这一段输液器内形成负压状态,而人体内的静脉血压为正压,两者之间压力差明显[2]。穿刺操作时,约束好患儿,剔除穿刺点周围的毛发,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按要求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面积不小于5cm2,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反折,并挤出液体0.2mL~ 0.6mL[2],左手用小指和无名指夹住输液管反折处,并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头与皮肤成10°~40°角[3],针尖斜面向上,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针斜面完全进入皮下时即松开输液管,此时头皮针管腔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形成一小负压,再继续进针,见回血后再顺着静脉进针少许,即穿刺成功,固定好针柄。如有一人帮助反折输液管,针斜面进入皮下后嘱其松开,操作更顺利。

1.2.2 传统穿刺法

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常规皮肤消毒,操作者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再顺着静脉进针少许,最后固定针柄。

2 结果

由表1可见,2种方法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由87.57%提高到97.79%,X2=86.064,P<0.01,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应用负压原理方法,增加调节器至针头间管腔内负压的方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回血速度明显快而易见,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在给肥胖患儿、脱水及末梢循环不良患儿穿刺时尤为明显。在而传统方法穿刺进针则往往回血慢,容易穿破血管壁或在回退时见回血,造成穿刺失败。

表1 负压静脉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一次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小儿静脉穿刺较成人难度大。因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弱,沟通能力差,惧怕打针,哭闹,不易合作,血管短,不直,能见的血管少,而且有些家长对治疗、护理操作不理解,心情紧张,心痛孩子,遇事易冲动,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实施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善于总结,创新操作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3.1 负压穿刺法成功率高的原因

采用负压穿刺法时,操作者见快速回血而通畅,不会盲目再进针,避免头皮针进入血管而无回血,或退针时有回血,或继续进针而穿破血管壁,减少了重复注射的次数,提高了护士穿刺成功率。

3.2 传统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

小儿静脉穿刺时因好动、哭闹,患儿和家长烦躁、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操作技术的发挥。用传统穿刺法在静脉显露不佳时难以掌握进针的深浅,容易穿破血管,产生渗漏,导致穿刺失败,增加重复穿刺的次数,医护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3.3 负压原理静脉穿刺法的优点

由结果可见,负压原理静脉穿刺法显著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避免了液体外渗和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需不断求取知识,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家长及患儿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重复穿刺次数增多,每次必需更换头皮针、胶布、棉芊、消毒剂等,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特别是患者多时,穿刺人数增多,使治疗难以及时跟上,易延误患儿的治疗,而更换针头时,需排尽针头内的空气,排出的液体增加而进入患儿体内的药物剂量就会减少,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遇到穿刺特别困难的患儿,用注射器抽少许生理盐水再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也是使其针管内形成一小负压可使快速回血。穿刺成功后再接输液管,连接过程中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和进入空气的危险。

负压静脉穿刺法易于在临床上推广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告知其要点,注意其方法,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身上灵活运用。

3.4 穿刺失败时对患儿、家长及护理人员的影响

随着家庭结构小型核心化,小儿成了家庭的主角,有的患儿出现现代儿童特殊性格 (爱哭闹、胆小、自私等),一旦穿刺失败,加上患儿由于疼痛易产生恐惧心理,哭吵不停,拒绝再次注射。同时家长也会心情烦躁,引起过激行为,甚至打骂护理人员,而操作者一次穿刺失败后,心理紧张,又受患儿及家长激动情绪的影响,心理压力增加,影响了穿刺水平的发挥。因此,儿科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3.5 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

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心身发育规律与特点[4],正确选择血管,赢得家属的配合是取得穿刺成功的基础。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年轻护士的教育及培训。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判断能力,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修养,保持最佳情绪状态是取得穿刺成功的关键[5]。另外,安静舒适的环境、明亮的光线,恰当的体位都是取得穿刺成功不容忽视的因素。

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应用负压原理,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液体外渗和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有效地保护患儿血管,并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的机会,而且避免了微量气泡进入血管,消除了家属的顾虑,此方法操作程序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输液时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也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体现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1]马如娅,主编.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李碧娥,邓琳.负压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90-1192.

[3]韩永菊.力学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78-179.

[4]欧劲梅,周红,时红.利用负压原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护理学杂志,2006,21(17):40.

[5]李丽丽,于晓焕.浅谈护士心理素质与静脉穿刺的关系[J].吉林医学,2008,29(24):2443-2445.

猜你喜欢
输液管头皮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让头皮爱上做SPA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