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2010-03-20 19:13田文明江一珊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素质学院体系

文 婷,田文明,江一珊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独立学院作为新机制新模式下发展起来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艰巨任务。立足素质教育观核心,围绕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建立完善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把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为和活动中,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与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各自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做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1]。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励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对于学校,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同时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 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因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升学、评优评先等问题,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倍受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关注。

从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依托的外部条件来看,由于独立学院处于建设发展的初期,多数独立学院师资紧张,硬件设施、环境条件、教育教学基本建设都满足不了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其次,独立学院的教师多由母体高校聘用教师、专职专任教师和小部分外聘教师组成,这种师资结构的复杂性,给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难以形成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研究的长效机制[2]。加之专职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偏年轻化,教学缺乏经验,一些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综合引导。学生素质的培养还缺乏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导致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涵缺乏。

另一方面,就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独立学院的应用情况而言,因大多数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时间有限,因此也导致了体系指标的不成熟。如某些高校注重教育教学各环节发展,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更新;有些高校没有深入学生采证调研,未能全面合理设置测评指标体系,使工作流于形式等。笔者通过对周边独立学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接触交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情况,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以下几个共性的突出问题。

2.1 测评导向作用不明显

独立学院在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其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还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在现行制度下,对综合素质测评体制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测评结果与素质拓展、择业、就业仍相对独立[3]。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的认可在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所占比重偏低,一定程度上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与社会脱节,缺少社会实践能力。

2.2 测评方式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内部实行的测评方式尚未统一,测评结果往往仅成为评优的依据,缺乏对实施素质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教育效果的评价。各学院内部出现“智育成绩”优先化倾向,侧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水平,轻视能力的评价[4]。此外,忽视测评之后的借鉴和指导功能再度导致重视评价智力因素,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依此往复,现行测评机制不能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个学生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另外,许多独立学院测评量化模式明显,缺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据悉,广东不少高校已经在酝酿改进测评办法,避免把一切东西都量化成分数,不能用分数准确界定的东西就尽量不要界定。现在,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准备暂停这种测评,采用具有描述性、评价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评价[6]。

2.3 测评内容缺乏全面性与针对性

有些独立学院仅针对一部分学生群体特点制定实施测评工作的“评优细则”,但是由于各分院(系部)学生专业及素质特征差异性导致测评内容缺乏针对性。测评标准不一也会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攀比”心理,甚至出现学生对测评结果产生主观随意和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片面认识。

3 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我国多数高校施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均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作为测评标准的依据[7]。高校从大体上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所占比重多为2∶7∶1,下面设立简单二级指标,对每个指标积分后汇总得出学生的综合测评结果[8]。

目前,多半独立学院结合其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综合素质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素质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充分发挥评估的鉴定功能,因材施教促进学院教育体系运行模式的正常进行,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针对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3.1 运用有效方法搭建评价体系构架

合理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由各级指标构成,按照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为基础的一级指标,根据这四个指标的内涵和外延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是指在各基层均适用的标准,二级指标是指体现专业领域特点的评价标准[9]。

3.2 拟定评价体系权重比

以上列举的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设定为2∶6∶1∶1。二级指标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依据独立学院学生素质结构特征,明确定性和定量测评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的定性指标从理想信念、政治学习、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定量指标可分为(拾金不昧、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等);专业素质定性指标主要从学习态度(旷课、迟到、自习、纪律、作业等)环节来衡量,定量指标主要是学习成绩、外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学科领域等级考试情况、实践操作技能等;身心素质定性是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定量标准就是体育成绩是否达标、参加体育竞技比赛成绩[10];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素质定性指标主要涵盖学生各项能力的评价,如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宣传写作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如参加义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和个人特长(如体育、文艺、演讲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能力素质的定量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创造发明、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收效。

3.3 利用多种方式实施测评

合理有效的素质测评机制及权重比的分配将直接影响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良好的素质测评机制与正确方法运用的有机结合,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民主制度,推动学生活动、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可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公开、公平、公正、激励相结合的平台。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特色,要善于因地制宜,合理分配二级测评指标,更科学合理地反映测评对象的实际情况[11]。

3.4 加强反馈激励

结果优秀的测评结果,能使被测评者自信心增强,内心形成勤奋向上的意志和信念,以此推进其在行动上更加努力,提高和进步更加明显。学生专业素质成绩优良者,依其专业素质成绩优良度可获得“专业素质优秀生”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专业素质一、二、三等奖学金;学生德育素质成绩优良者,依其德育素质成绩优良度获得“德育素质优秀生”荣誉称号,并分别获得德育素质一、二、三等奖学金。凡德育成绩优良者享有“评先、评优”、入党、担任学生干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资格的优先权;综合素质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学校“综合素质标兵”荣誉称号,并获得“综合”奖学金。专业素质成绩不良者,按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分别予以跟班试读、留级等处理;德育素质成绩不良者,依照成绩状况分别丧失“评先、评优”、入党、担任学生干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资格。学生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结论,总结自身经验及不足,佐以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认可,从而增强其自我价值,使其更具自信,更有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内驱力。因此,我们要用好杠杆,加强反馈、激励,树立典型,建设良好的院风和学风。

3.5 不断总结完善测评方案

任何发展的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实证调研力度,合理修改指标表述及量化权重:如深入了解调查班级10名之外学生的素质构成特征,探索如何对他们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挖掘其先进价值表征要素。留存第一手资料,善于总结和思考,不断完善体系的建立。

4 结 语

独立学院本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性,如学院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薄弱,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还不够强[9];现存的某些制度的设计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的自我素质塑造功能的发挥;辅导员队伍引领学生塑造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等。这些条件将制约着综合素质教育在独立学院更深入地开展,因此建立于此基础上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也受到许多主客观的制约条件,但我们深信,只要逐步完善各项工作,一定会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推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慧新.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实现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1-63.

[2]范纯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75-78.

[3]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8(8):23-24.

[4]李兵宽,李国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J].实证调研:中国青年研究,2005(4):47-49.

[5]李正文.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J].百度知道(人文学科——管理学),2008(4):5.

[6]周珊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2):4.

[7]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8]谢长旺,赵彦,范丽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5):26-27.

[9]郭欣.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123.

[10]章清.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在缺陷与克服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05-107.

[11]吴双,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54-57.

猜你喜欢
素质学院体系
初等教育学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西行学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