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舒通片治疗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

2010-03-21 13:59董宗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心脑全血红细胞

董宗航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内科,福建福州350011)

为评价心脑舒通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进行了心脑舒通片治疗脑梗死的自对照开放性研究,于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治疗72例脑梗死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经CT检查排除出血,证实为1个月内发病的颈内系统血栓性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大面积脑梗死,有出血性疾病,近期有手术及外伤史,对本药过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消化性溃疡活动者均不入选。72例中,男54例,女18例;年龄(56.8±16.3)岁;高血压病史40例,糖尿病史12例,高血脂病史1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轻型(0~15)40例,中型(16~30)28例,重型(31~45)4例。

1.2 治疗方法 72例治疗前均停用其他血管扩张剂、血小板抑制剂及类似脑循环促进剂,单独给予心脑舒通片,2片/次,3次/d,1月为1疗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者,可服用降压药及降血糖药。

1.3 疗效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度为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死亡。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各查1次。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脂。记录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经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前NDS平均分数(14.36± 8.14),治疗后(8.13±7.0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有很大改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38例,进步20例,无变化8例,总有效率88.9%。

2.2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指 标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MPa/s) 5.66±1.38 4.02±1.08##血浆比黏度/(MPa/s) 2.81±0.68 1.68±0.57#红细胞压积 46.10±3.18 39.30±3.24##红细胞聚集指数 2.10±0.25 1.70±0.28#血小板聚集率/% 36.56±1.30 32.78±1.23##甘油三酯/(mmol/L) 1.87±0.91 1.40±0.52#胆固醇/(mmol/L) 6.12±0.31 2.86±0.21##

2.3 不良反应 本组病人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停药4~5 d后未经治疗自行回升;全组病人未见出血现象。

3 讨论

心脑舒通片,主要成分是呋甾皂苷,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加血浆中cGMP、cAMP含量,降低TXB2,提高PGF2/TXB2比值,抗血小板聚集、增加抗凝血酶AT2III活性、抗氧自由基损伤等,从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减轻脑水肿而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缺氧损害,改善脑细胞代谢等[3-4]。通片尚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降低全血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比黏度等作用[4]。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刘述辉,靳小中.心脏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1,16(10):746.

[4]丁怡.天然留体皂甙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0,8 (9):521.

猜你喜欢
心脑全血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心脑同病急重症从风瘀论治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