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51例临床观察

2010-03-21 13:59田永超李志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内耳前庭供血

田永超,李志军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

眩晕或头晕是临床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症,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有报道约占门诊常见症状的第3位或第2位。笔者于2008年12月-2010年1月,收集门诊病人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眩晕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入选病人为最近1月至少发作2次眩晕,从天津市第一中心中西医结合和普通内科门诊病人中选择101例病人,其中原发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43例,脑动脉硬化者15例,美尼尔氏病者31例,颈椎病者12例。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和主要症状。排除了中耳及内耳感染、帕金森病、脑部肿瘤、头部外伤、癫痫、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嗜铬细胞瘤及有出血倾向等可能有风险或影响治疗及疗效评判的病人。

1.2 病例分组 101例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50例,女31例,男19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1.43±5.01)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1例,女28例,男23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63.82±5.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单纯西医组口服长春西汀(东北制药)5 mg/次,3次/d;西比灵(西安杨森)10 mg/次,2次/d。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以(柴胡、栀子、川楝子、黄芩、赤芍、白芍、当归、防风、羌活、天麻、葛根、川芎、龙骨、牡蛎、珍珠母)经验方进行加减(冲服)。治疗2周后进行随访,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显效:变换头位时无眩晕症状,且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有效:静止时无眩晕症状,但变换头位时可诱发眩晕,其他伴随症状减轻改善;无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眩晕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病、颈椎病等,而眩晕发生的根本原因应归结为内耳的缺血。因眩晕是空间定位觉障碍产生的一种运动的幻觉或错觉,是患者主观空间定向觉错误。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赖于由前庭系统、视觉、本体感觉组成的平衡三联,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主要器官。而内耳的供血动脉为迷路动脉(内听动脉),此动脉多发自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少数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同时,颈外动脉的耳后支发出的茎乳动脉及颈内动脉发出的颈鼓支亦参与内耳的供血。故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等存在时最终会导致内听动脉的血供不足。内听动脉分前庭支和蜗支,前庭支分布于两个囊斑和半规管。因此内耳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时可以导致眩晕的发生。

西比灵作为一种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以下机制调节脑血管舒缩功能状态:(1)能进入血脑屏障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的钙通道使钙内流减少,从而解除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2)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阻止5-HT过量释放来解除脑血管痉挛;(3)可改变血液中红细胞的可塑性使血流容易通过痉挛狭窄的脑血管而增加脑血流量[2]。长春西汀是长春胺类药物,具有选择性抑制CGMP-磷酸二酯酶活性,舒张平滑肌,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大脑对缺氧和局部缺血的耐受,增加脑组织氧的利用[3]。故两者合用有协同作用,高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缓解脑血管痉挛,从而使脑血供得到改善,内耳血供得到恢复,最终解除了由于供血不足带来的眩晕症状。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经会于巅顶,因此,头部疾患与厥阴肝经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脏阴不配阳以致肝阳不潜或肝气生发太过、阳气浮动于上即发为眩晕;另《内经》云“无风不作眩”,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容易侵犯人之高巅,热为阳邪,其性炎上,亦易伤人之高巅,亦证明眩晕的发生与肝风、肝热最相关联。然《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盖肝为将军之官,内寄龙雷之火,最难驯服,惟养之镇之,恩威并用,而后骄将不难统驭”,故吾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合润肝(赤芍、白芍、当归)、清肝(柴胡、川楝子、栀子、黄芩)、镇肝(龙骨、牡蛎、珍珠母)、疏风(防风、羌活、天麻、葛根、川芎)四法于一体的经验方,中药恩威并用合用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西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缓解脑部血管痉挛的同时,配合中医药从肝论治进行综合调理治疗,结果证实其临床疗效确实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佳,充分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2]曾锦旗,彭泽峰.西比灵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药房,2001, 12(4):243.

[3]郭秀凤,李化勇.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药,2001,2(12):77.

猜你喜欢
内耳前庭供血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恐龙内耳的秘密
辣语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解剖学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