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思考

2010-03-22 11:34龚爱红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西安71006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关怀人文

●龚爱红(西安财经学院 图书馆,西安 710061)

1 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精神是全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共有的道德情怀,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人”的主题。因为图书馆面对的是人,直接为人服务,人是其出发点,又是其根本目的,所以图书馆更应弘扬人文精神。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人文关怀精神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具体地说,就是在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怀,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作为图书馆的根本准则。[2]

对于“图书馆人文关怀”很难作出一个全面权威的解释,它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表达,对它的真实含义的理解,“意会”胜过“言传”,“领悟”胜于“明言”。这也是人文关怀在图书馆实践中常常难于把握的一个原因。但无论如何,它具有一个核心的支点,就是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的关怀。它有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它是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具体实践,以此为依据,可对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从不同角度作出以下几点概括∶

图书馆人文关怀是种精神性追求的道德情怀。虽然图书馆人文关怀包含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尽管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要前提,但是,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是对人的精神的关照。人文关怀的实质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自觉。

平等性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基础。每一个人在图书馆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对待,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从图书馆内部来讲,是馆长与馆员的平等;从图书馆与读者关系来说,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是一种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读者范围来讲,读者不论贫富贵贱、社会地位高低,都是平等的图书馆服务对象,有权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的无差别服务;弱势群体更应得到图书馆的特殊关爱,以体现社会的公正性。

广泛性应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特征之一。人文关怀的对象涉及图书馆的每一个人,包括读者、馆长、馆员,应该关怀与图书馆相关的每一个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广泛关爱。

在人文科学领域,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外,人的知识自由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知识自由权就是指人们追求知识的活动不受限制,而实现知识自由权的必备条件就是建立一个信息公平的制度以保障信息的平等获得权。图书馆正是民主社会为实现信息公平的一种制度安排,[3]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面向大众的,是对所有公民给予平等的信息权利和阅读机会,实现大众的信息平等获得权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核心。

2 人文关怀对图书馆的意义

目前,图书馆界关于人文关怀对于图书馆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各种不同的阐述。本文仅从图书馆自身与社会的角度,对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意义作一由内到外的简要概括。

从图书馆自身而言,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体现。原因很简单,“服务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由于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性质是服务性公益机构,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人(读者)能够方便地利用其所需要的文献,图书馆工作面对的是人,为人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因此,可以说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体现。

从社会角度说,图书馆人文关怀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今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和谐社会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核心。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公平与正义是基础,民主与法制是保障。进一步理解,实现“主权在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而实现“主权在民”的前提是公民必须具有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与生俱来,必须培育。培育的方法一是开启民智,即在社会普遍建立义务教育制度;二是普及知识与信息,即在社会普遍建立公益图书馆,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图书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人文关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障。[3]

③建立完善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制度需要完善节水管理体制。从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来看,完成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城市能够较快出台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法规,并较好地落实相关管理职责、权限,取得较好的管理实效;反之,节水管理体制不完善,节水管理机构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不清、机构重叠、权限交叉,很难出台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法规,开展相应管理工作。同时,一些地区水务一体化改革不彻底,仅仅是“翻牌子”,没有实现供水、用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没有解决同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问题,这些地区也较难开展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

3 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的发展与不足

综观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图书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人文因素,特别是在人文精神理论影响下的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公共图书馆运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开放形象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中,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愫,闪耀着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灿烂光辉。

但是,也应看到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环境决定图书馆的产生,也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近现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为繁华的物质文明,但对人的关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却被忽视了。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图书馆的认识一直主要停留在文献整理与图书馆管理的层面上,图书馆的人文属性受到忽视。重技术,轻人文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尤其是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界曾对技术崇拜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甚至有人认为图书馆只要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然而,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研发的深入,人们发现忽视人文精神,片面追求技术至上,将会带来图书馆本质属性的迷失与图书馆社会地位的动摇,人们认识到科学与人文是图书馆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在这种背景下,对人文关怀的关注被重新提上议程。

对图书馆人文关怀提到一定高度加以认识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理念图书馆学派的兴起,在谢拉、巴特勒等图书馆学家的推动下,逐渐确立了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研究与实践中的地位。我国也已形成了以蒋永福、程焕文、徐引篪等为代表的人文图书馆学流派。如今倡导人文理论、弘扬人文精神已经在图书馆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文理念在图书馆行业得到普遍认同和进一步树立,开架借阅、尊重读者权利在图书馆实践中得到贯彻,这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

在看到人文精神在图书馆所取得的效果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在许多图书馆有悖于人文关怀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如个别工作人员态度傲慢,语言生硬,甚至颐指气使,随意训斥读者;许多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仍缺乏宾至如归、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残疾人、失业人、贫困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上,缺乏应有的设施提供与特殊关照;在馆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透过这些表象可看出,目前就图书馆整体而言,对人文关怀的认识尚缺乏深入的了解,尤其在图书馆管理层,对人文关怀的地位、意义及作用认识不足,往往只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考虑,而不是把对“人”的关怀放在首位。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谁对谁的恩赐。每个人都是人文关怀的主体,也可能成为人文关怀的客体。人文关怀应该制度化、生活化。目前许多图书馆在对人文关怀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曲解与误读,最主要的是使人文关怀有时感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图书馆人文关怀知易行难,落实人文关怀需要图书馆制度建设,需要图书馆管理,需要图书馆创新,但尤其需要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4 图书馆落实人文关怀的思考

人文关怀不是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问题,而是图书馆实践的需要。人文关怀重在落实,落实到图书馆的具体行为中,形成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图书馆文化。图书馆人文关怀应从精神认同、制度建设、加强教育、行为约束、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图书馆精神是在图书馆价值观指导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长期作用结果,将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内化为普遍认同的图书馆精神,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落实人文关怀的内在依据。

建立一个完整的实施人文关怀的制度是图书馆落实人文关怀的外在保障。目前在图书馆制度中普遍缺少人文因素,对内对外都只是一个管理制度,而不是实现公平、实现人文的制度保障。比如图书馆内部制度多强调管理馆员,而馆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则未在制度中加以体现。对外制度将读者看作被管理者,读者权益得不到尊重,读者没有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与渠道。因此,适应民主与人文的图书馆制度改革已是图书馆发展的当务之急。

制度不是万能的,还必须进行人文精神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将人文关怀内化为图书馆员的精神自觉。图书馆还应系统地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方面的职业培训。

行为约束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与互相约束,纠正长期无意识形成的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做法,逐渐养成和谐的人文关怀习惯,将人文关怀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形成。

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是图书馆落实人文关怀的物质体现。提起人文环境建设,有人可能马上想到环境幽雅、窗明几净、座位舒适、空气清新等等,实际上,这只是表层的部分,仅仅是物质环境的范畴。人文环境更侧重于融洽的人际关系、温暖的学习氛围以及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关怀等等。这才是人文环境的核心部分。[4]

[1]肖希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19(1):84-88.

[2]吴晞.图书馆与人文关怀[J].图书馆,1999(1):46-47.

[3]李国新.图书馆制度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N].人民日报,2006-01-13(16).

[4]安东梅,耿晓光.人文关怀:现实与理想的背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5):53-55.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关怀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