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城市经济

2010-03-22 07:18张新宇石玉顶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5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生态化资源

■张新宇 石玉顶

生态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城市经济。按照生态城市的内涵要求,生态城市的经济建设要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生态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城市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经济的本质在于经济运行的生态化,这种生态化贯穿于整个城市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实现方式。发展生态城市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生态城市与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城市经济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的双赢。生态经济的本质与上述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所谓生态经济是一个仿生概念,即生态和经济的复合体,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其本质就是经济运行生态化,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生态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运行生态化体现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贯穿于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宏观层面上,生态经济强调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经济可持续要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的基础上,社会可持续则要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上。在产业层面上,生态经济时代,城市所有产业都必须成为生态产业、环保产业或绿色产业。这意味着.产业之间的差异性和产业的相对重要性退居次要位置,而产业生态化则成为统率一切产业的共同经济理念。从企业微观层面看,生态经济要求企业在生产中实现清洁生产,实现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生产过程管理和物料内部循环利用等环境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使工业生产最终产生的污染物最少,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和产品的清洁。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看,不仅要实现生产环节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化,而且要实现流通和消费过程的生态化。也就是说,产业生态化不仅强调生产过程即产中环节的生态化,而且使生态化过程向产前、产后延伸。具体说,向前延伸到绿色原料、能源及工业无机环境的构建;向后延伸到流通、消费领域,通过生态营销引导绿色消费,传播绿色企业文化,由此实现资源利用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生态化。这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理念。

由此可见,生态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生态与经济高水平的协调发展的经济,它既是人和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也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两大支柱

传统经济之所以造成经济发展和生态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越来越突出,根本在于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缺陷,它割裂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大系统的关联,采取的是线性单向的物质代谢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形成的是一种生态机能残缺的经济系统结构。与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相比较,生态经济必须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个生产链条,乃至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全面贯彻和体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方式,才能要克服传统经济的生态缺陷,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经济系统结构的生态机能完整。具体而言,生态经济要以微观企业的清洁生产为基础,实施从材料的选取到生产过程、产品使用的全过程的废弃物控制,进而扩展到企业和企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生产-交换-消费的各环节之间的资源循环使用,并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进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由此可见,通过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城市经济运行,是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循环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宇宙飞船经济观》一文中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由于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它要求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 “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生存危机后,不得不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传统城市经济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生产过程,以及 “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措施,都带来了城市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要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是把清洁生产和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融为一体的,它通常包括资源开采者、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者,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著名的资源循环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原则、再利用 (Reuse)原则、再循环 (Recycle)原则。所谓减量化原则,就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具体说,就是在生产中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在消费中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就是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次和尽可能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又称资源化原则,指在材料选取、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产品使用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实现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再循环。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减量优先。其顺序依次是: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生产量——对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物、旧物等加以回收利用——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这一排列顺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在环境和发展问题上思想进步走过的三个历程。与这三个思想认识的不同阶段相适应,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三种不同的资源使用方式,即线形经济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传统 “用完就扔”方式、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起作用的资源恢复方式和包括整个3R原则和减量优先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方式。

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城市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生态工业园区是在对传统工业园区突出存在污染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生产方式上的创新。传统工业园区是一些工业企业组成的集合体,是工业化国家中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它包括工业区、工业群、工业园、工业带和商业园。工业园区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传统工业园区在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由于工业园区各种工业相对集中,污染问题特别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在通过各种法规政策推动企业加强环境治理的同时,积极研究企业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工业园区,即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和产业层面上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的生态产业链,是在企业群体之间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它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在这样的体系中,不存在 “废物”。因为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这样地域毗邻的或具有 “代谢”“共生”关系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生态工业园区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仅仅强调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强调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成本的削减和内部成员的合作共生,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功能的共进。

生态工业园区可分为两大类:即实体生态工业园区和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实体生态工业园区指聚集相邻地理位置的工业企业按照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而形成的工业园区。它又可分为两类:全新规划性和升级改造性。前者指工业园区一开始建设就站在一个高水准的起点上,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并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达到建设园区零排放的理想目标。后者是以现有的园区条件为基础,考虑现有的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其现有的工业网络中对其物质循环利用、能量交换体系使用的链条进行分析,发现 “断点”位置,并优先开发“粘连”技术和方案,使得在园区内形成高度交叉的 “产业链”和 “产业网”。这样就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条件下完成现有的高新开发区的升级换代。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就是指企业不一定聚集在相邻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只要它们是按照生态工业的思想进行组织和运转,无论地理上的距离远近,它们仍然可以组成一个 “事实上的”生态工业园。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要的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进行工厂的迁址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生态工业园在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进行了许多实践,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也比较迅速。其中国外比较成功的生态工业园是丹麦卡伦堡的共生体系,该生态工业园区由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石膏材料厂、市政分区供暖系统等五家主要企业组成。它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与共生关系,实现了区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减少了资源消耗,减少了废气排放,促进了废物的重新利用。

(二)清洁生产和城市经济的生态化

生产环节是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引起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和关键环节,减少和降低生产环节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是实现城市经济生态化的关键。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企业生产方式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保护环境的措施,它开创了企业防治污染的新阶段。

HIV/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耐药检测等。HIV-1/2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IV核酸检测(定性和定量)也用于HIV感染诊断;HIV核酸定量(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临床用药、疗效和预后的两项重要指标;HIV耐药检测可为HAART方案的选择和更换提供指导。

清洁生产,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环境保护战略措施。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 “清洁生产”的概念,我国从1993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清洁生产规定为: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把它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根据这一定义,清洁生产包括三部分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对常规的能源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 (2)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清洁的产品—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的包装合理;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

清洁生产是生态经济的基础环节。企业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清洁生产的主体。只有每个企业严格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减少或杜绝废弃物的排放,加上社会层面各静脉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的循环经济,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协调的生态经济形态。否则,生态经济将是一句空话。

清洁生产理念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实施,克服了末端治理的局限性。其核心是防止污染物的产生,实质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因而清洁生产开辟了污染防治的新阶段。

首先,在生产资源的选择上,清洁生产克服了只关注生产末端、不考虑资源选择,并最终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耗竭 (环境及社会成本上升)以及企业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的局限,强调能源和原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利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再生产品的资源化,其明显效益是降低了企业资源成本,对环境效益的贡献更加突出。

其次,在生产物料的利用上,清洁生产把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改造高耗低效设备,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转化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其三,在污染物产生及削减上,由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污染尽可能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这既可因资源利用率提高而增加产出,又大大减轻了末端治理费用,降低了治理技术开发的难度。

发展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基本途径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发展生态城市经济的主要途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即不仅需要各个企业的努力和企业之间的配合,也需要消费者更新消费观念、适度消费,更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和保障体系。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等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二,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体制条件和政策法制环境。借鉴日本等国经验,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然、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向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明确各种废物回收的主体和相关责任义务,以及排放垃圾的企业和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条件,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严厉打击排污超标的企业,特别是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较大规模的企业,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强化企业资源环境管理,夯实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第五,积极探索建立各种绿色制度保障体系。如通过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建立绿色消费制度,制定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实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参考资料

1.(美)莱斯特.R.布朗著,林自新、戢守志等译.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2.毛如柏,冯之俊主编.论循环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周伟林,严冀等编著.城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王松霈著.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生态化资源
磐安工业园区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