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摄影—CR、DR的比较

2010-04-03 15:10郭蕊霞
当代医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宽容度摄影数字化

郭蕊霞

数字X线摄影—CR、DR的比较

郭蕊霞

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普通放射技术逐渐向数字化迈进,因此也出现了诸多的影像设备,普通放射技术中常见的有DR和CR系统,二者相比:DR系统优于CR系统。

DR;CR;数字化;影像

医学影像的数字化近年飞速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医学数字影像系统相继问世,出现了CT、MRI、DSA等,但是,占临床影像检查近70%的X线摄影检查的数字化步伐进展缓慢,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富士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种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CR系统,从此,X线摄影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九十年代后期,直接数字X线摄影—DR系统的问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X线摄影的全面数字化。如今,CR和DR在我国大中城市已普遍使用,我们有必要细致地比较一下二者的优缺点。

1 成像过程

CR:X线——人体——IP板——扫描读取——图象处理——打印——照片。

DR:X线——人体——图像采集板——图象处理——打印——照片。

CR与DR成像过程比较如下。

1.1 二者的程序较传统X线为简,特别是DR系统更为简捷。

1.2 图像的采集不同,CR是由IP板记录了空间上连续的模拟信息,再由激光扫描获取光图像,原理是由IP板记录经过人体后带有信息的X线(IP板中的荧光物质记录),形成潜影,再由激光束扫描读取潜影信息,最后经模拟数字转换为数字信息,计算机处理后经数字模拟转换为可见图像。DR则是图像采集板直接将经过人体的X线光子转化为电子再转为数字信息。

1.3 图像的处理方式不同 CR对IP所转载的原始图像进行协调和空间频率处理(通过窗位窗宽的调整)以获取较好的对比度和锐利度,如此,原始信息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DR是在按一次曝光键的情况下获取两次独立的图像与信息,进行图像减影与数据分离(能量减影),使图像的“骨”与“肉”分离,获得纯粹的软组织像和骨像并整合成标准的图像,且DR在高信噪比和宽动态范围的探测器下将图像分解成不同密度区域的优化图像,然后加权整合得到一幅新的图像,使不同密度的组织得到很好的显示,无需调制窗位与窗宽,这使得图像中的“骨”和“肉”同时清晰显示。而且其信息传递是一个光子传一个电子,相较之下信息丢失较少。

1.4 图像显示 CR照片的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拍片机的性能、IP板的质量、扫描机的性能以及IP板中潜影的“逃逸”现象等,而且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DR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技术要求不高。在显示细微病变上优于CR片,特别是在一张照片上同时清晰显示软组织和骨像方面是CR不可比拟的。

1.5 曝光剂量与曝光宽容度 相比之下CR曝光剂量较DR为大,曝光宽容度较DR为小。

2 工作效率比较

2.1 DR工作程序少、技术要低、曝光宽容度大、便于随意操作,工作效率高;CR则在一定条件下需返工,故CR效率低于DR。

2.2 DR摄影板和球管可协调多角度旋转,摆位方便,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减少患者痛苦。

2.3 DR机房机械设施少、灵活度大、占地面积小,摄影摆位简便易行,病人可在“保护”体位下行摄影检查,如此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CR机房与普通X线机房相同,特别是摄影床和球管不能协调随意转动,对病人摆位要求较高。

3 CR与DR转换过程比较

CR属间接数字成像,其转换过程为:潜影——模拟图像——数据——建立图像。DR为直接数字成像,其转换过程为:X线光子——电子——数据——图像。

数字图像是将连续象场离散化再用矩阵的方式表达,而图像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都是为加强特定信息的识别能力而损失一些信息,增强图像没有通用的理论标准,图像质量的好坏主要靠人的视觉来评定,这是主观的,且每个操作人员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DR的图像处理并不靠操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它是在曝光时就已经实行“骨”与“肉”分离的处理,并在加权图像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不存在主观差异。数字图像的信息量在实际工作中很重要,特别是对一些细微病灶的分析上特别突出。DR系统的成像过程少、转换直接,故信息表达高于CR系统。

4 CR与DR的优缺点比较

4.1 DR仅适用于固定的机房操作,CR可做床旁摄影;

4.2 CR属过度兼容技术,DR是数字化技术的最终方向;

4.3 DR为一次固定投入,CR的IP板是消耗品,每块可使用一万次左右,需更换;

4.4 DR的投资高、价格贵,CR相对较低;

4.5 DR的图像中有计算机辅助检测,号称医生的第二双眼睛,可防止细微病灶的漏诊,减轻诊断医生的负担,且DR片清晰度高,漏诊率低。

5 结论

总之,CR和常规X线摄影相比较,在实现数字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影像的分辨率与清晰度,还可进行床旁摄影,对经济尚欠发达地区较适用,但CR在IP板间接转换时因荧光散线导致分辨率降低,因潜影的“逃逸”使信息量减少,大大影响诊断,况IP板属消耗品,无形中增加了投资。另外CR工作效率提高不大,未真正解放劳动力,只是从劳动者的心理减压而已。DR方便快捷,成像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X线辐射少,影像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高,DR板的寿命长。唯有DR价格高,非晶硅图像采集板成品率低,采集板尺寸受限。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4.019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郭蕊霞)

猜你喜欢
宽容度摄影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于CineEI模式原理解析与应用
“人至察则无徒”的运用限度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不等厚工件射线透照参数选择
数字化制胜
对如何提高法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思考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