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学应该与批评实践结合起来
——评赵炎秋教授主编的《文学批评实践教程》

2010-04-03 23:06
城市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程流派

毛 鑫

文学理论教学应该与批评实践结合起来
——评赵炎秋教授主编的《文学批评实践教程》

毛 鑫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81)

文学理论的教学实践表明,文学理论应该与批评实践结合起来。但遗憾的是,在我国高校文学理论教学体系中,批评实践一直得不到足够重视,相关教材也不完善,于是“反映在教学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少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把握了很多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去;空有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解读具体的文学作品。”正是在此背景下,由赵炎秋教授主编的、多所高等院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文学批评实践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以焕然一新的风格成为了文学批评教程编著领域中的又一重大收获。

教材梳理了23个20世纪西方主要的批评流派。在介绍每个流派时,它采用富有新意四个部分写法:基本理论、批评方法、作品解读和解读范例介绍。第一节基本理论,从流派产生的背景、演变以及基本理论等角度对流派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为正确进行文学实践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功底。第二节批评方法,本着进行文学研究和批评实践的宗旨,介绍各流派的主要批评方法。第三节作品解读是整章的核心部分,以现有的理论来解读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第四节解读范例介绍,从经典入手,节选了该理论流派的理论家对其理论的实践,或者是国内外对该理论实践运用的典范。这种四个部分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各流派的研究既不是纯思辨式的逻辑推演,更不是凌空蹈虚的玄言之论,而是从宏观理论到微观个案,从理论到实践,像剥笋衣一样层层分析、逐步深入。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该教程秉着文本细读的方法,将批评理论落实到实处。在该教程中,读者几乎看不到任何陈词滥调,作者也没有站在文本以外任意发挥,而是对作品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单刀直入,直接贴近文本,并以前面的理论基础为条件深入解释文本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以及理论在该文本中的具体运用。例如,第十五章怪异理论的作品解读是“《霸王别姬》的怪异美学内涵”,文章以“问”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同性恋者程蝶衣如何经历了一个由正常向异常“变”的过程,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童年、母亲、环境、职业众多因素之集合,在程蝶衣的潜意识中留下浓重的性倒错感受”。这一“问”的过程和结果正好生动形象的描画了怪异理论中的“主张对性的非自然化过程予以深度阐释”观点。基于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实践操作,不仅拓宽了读者理解的空间,更给我们回归文学本身的启示,不至于陷入到纷繁的理论混沌中。

该教程时充分考虑了课堂教学需要,有明显的针对性。首先,该教材对各流派基本理论客观中立的总结,而不是结论式的陈述,有利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对各流派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四个部分的编排方法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感性的阅读感受上升为理性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和解读范例的启悟下,主动联想相关的文本并思考相关的实践操作问题,同时,也便于师生对话,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在每章都为学生列出重要的参考书目、参考文章。目的在于为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参考资料,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某个问题竖立路标。

我们相信,这部教材将会在未来的教学和研究中使更多的读者发生兴趣,使更多的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20世纪文学批评流派的知识,使我国的文学理论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校:彭 萍)

G 236

A

1672–1942(2010)05–0111–01

2010-08-10

毛鑫(1986-),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教程流派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挽碧制作教程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高效渲染教程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