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经济和政府美誉度

2010-04-04 08:07杨雪冬
决策 2010年1期
关键词:底线历史政府

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以及区域竞争的主要内容。

随着优惠政策的拉平,各地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对固定化以及资本投资要求的提高,许多地方政府认识到难以继续依靠出让税收和自然资源,发展第二产业来实现本地的跨越式发展,于是开始在挖掘本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上下功夫。这成为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政府工作的新内容,也为地方政府展示自己提供了新的舞台。

旅游文化业的发展,固然是以各地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但是要形成产业化,必须要有广泛的知晓度,这样才能吸引来游客,形成经济规模。在这个大众媒体的时代,许多地方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利用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推介当地的特色资源。有的为了赢得“眼球”,甚至不择手段,使一些推介活动变成了“恶搞式”表演,虽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也损害了当地社会和政府的形象。

大略说来,这种“恶搞式”推介,有四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是从传统里找资源,比如争夺李白故里,挖掘历史遗迹。为了证明本地曾经出过历史名人,公然篡改历史,既让今人困惑,也让古人成了孤魂野鬼,不知家在何处。第二种,如果没有传统资源,那就编造各种神话传说,反正都是“传说”,神仙鬼怪也不计较。比如许多地方的奇峰峻岭、瀑布小溪都有了八仙、七仙女乃至太上老君的仙迹。第三种是政府投资新造出一些景观,标新立异,最好能获得吉尼斯纪录的证书。春天是桃花节,夏天是荷花节,秋天是枫叶节,冬天是冰雪节。四时节日不重样,政府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千亩桃树变成了万亩桃林,百亩荷塘变成千亩荷园。第四种最是赶潮流,一旦出现社会关注的人物和事件,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也要将他们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借机出位。所以网络红人,时尚潮流,流行大片都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宣传自己的支点。写到此处,你肯定会联想起最近的事件,我们暂且噤声,免得中了他们炒作的圈套。

地方政府宣传自己的辖区,扩大当地在全社会,乃至世界范围的知晓度,其用意无可厚非。这不仅会给当地发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也会提高当地民众的家乡自豪感和认同感。但是,政府的宣传和推介在手段和方法上是有界限的,千万不能陷入“宁愿遗臭万年,不能默默无闻”的行动逻辑。这种短期行为获得的是关注度,失去的是美誉度。

有两条底线是必须要遵守的。一条是经济底线。地方政府的宣传和推介,不能不计成本,要珍惜投入的资源。宣传和推介要讲究方法和手段,既不能让宣传变成单纯的演出,宣传地方变成了明星表演,也不能让持续的推介工作只是个别领导拍脑门的灵光乍现。另一条是文化底线。地方政府代表的是公共权力,维护社会文化主流,引领社会风气是其基本职能。因此,地方政府不能像商家那样,在宣传推介中过度商业化,甚至过度炒作。政府要尊重历史,而不是篡改历史;要弘扬本土文化,而不能媚外媚俗;要有民族文化意识,而不能只看到本地的经济利益;要引领社会潮流,而不能随波逐流。

地方政府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它们也应该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只是在这个领域,它们也许更应该保守一些,这样才能为本土文化和本地文化的真正繁荣创造出有利条件。对于政府来说,所有的历史都是过去的政治;当下的政治也是未来的历史。

■杨雪冬(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底线历史政府
真相与底线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新历史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