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0-04-04 11:07黄莉
成才 2010年8期
关键词:手段多媒体技术课件

■黄莉

多媒体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黄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勇于钻研实践,在运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考虑性质,扬长避短

课堂中,教师应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堂艺术点拨、启发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思维和意图沿着课件提示去探索新知,这样才能激活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的效率。一节语文课要不要用多媒体,应有务实严谨的态度,不应盲目跟风,更不能图省事随便套用。多媒体教学热潮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提高认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教学中要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互补。要有针对性的用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以教学效果为准绳,充分考虑学科性质,扬长避短,勇于实践。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色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要“适用、适量、适当”。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表面热闹,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同时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二、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注重实效

制作和使用多媒体,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这篇教材适合用多媒体则用,不适合则不用;用小黑板、投影仪、录音机能解决的问题就不一定要用多媒体;多是文字表述的不用多媒体;在空旷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师生交流不理想的不用多媒体。另外还可以根据文章体裁决定是否采用多媒体,如说明文,像介绍建筑物、工艺流程等内容,学生了解不多,学起来困难很大,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资料就可以收到身临其境、清楚明白的效果;再如叙事、抒情一类文章,关键在揣摩、领悟上,用了多媒体反而会限制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总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的原则,灵活运用。

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加强锻炼,提高素质

多媒体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大大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包括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一味地学习单一的知识结构,而忽视了人际关系,人文思想交流在教育中的影响。李政道教授曾谈到:“在国外,大学老师不用投影仪而用黑板教学。”这应当引起中国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以及重视之后的思考了。李教授还谈到:“设备不代表老师,做学问首先是要做人。”因此国外教学过程更多地是增加师生之间的现场交流与对话,老师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老师用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知识的熏陶。只有不断地增加师生交流,从老师、同学的一言一行中理解知识、理解生活、理解人生和做人的道理……才能做到品学兼优、才知具备。教与学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交流与传递,知识只有在教与学的平衡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充实与巩固,只有在师生的和谐关系中才能得以深化与健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课件制作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自己驾驭多媒体手段,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多媒体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自身素质,就为多媒体技术恰当应用提供了保证。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成功的课堂应闪烁着老师个性的光芒,语文课是最有情致的,最易展现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因此,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特点、研究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自己的课件,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溶入教学之中。

责任编辑向保秀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手段多媒体技术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