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中c-erbB-2 p53 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04-04 12:54张洁褚彩娟张晓丽张兰英
当代医学 2010年26期
关键词:癌基因肌层内膜

张洁 褚彩娟 张晓丽 张兰英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妇科肿瘤的20%~30%,近年来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如何能够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癌,对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73、p5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三者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2007年10月~2009年4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妇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年龄35~71岁,中位年龄52岁。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3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所有诊断均经病理证实;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且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激素类药物治疗。按FIGO(2000年)子宫内膜癌分期,I期16例,Ⅱ期11例,Ⅲ期7例,Ⅳ期5例。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G1)16例,中分化腺癌(G2)8例,低分化癌(G3)15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13例,≥1/2者26例。

1.2 方法 取各组标本的石蜡切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标本中C-erbB-2、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分期以及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c-erbB-2、p53抗体鼠抗人单克隆抗体、p73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用PBS液取代第一抗体标记作阴性对照,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结果判定 c-erbB-2基因的蛋白产物位于细胞膜及胞浆内,低倍镜(×100)下选择染色最满意处后在高倍镜(×400)下任选10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平均每高倍镜视野的阳性染色细胞数按百分比计数为0、<50%、50%~75%、≥75%分别归为“-”、“+”、“++”、“+++”四组。将“-”和“+”判定为阴性表达组,将“++”“+++”判定为阳性表达组。

结果判定P73蛋白阳性为细胞核和细胞质均见棕褐色颗粒,P53蛋白阳性为细胞核内出现棕褐色颗粒,少数细胞质可有微弱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或四表格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组织中癌基因c-erbB-2的表达 研究表明,c-erbB-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阳性表达率较低,分别为5.0%和14.41%;而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53.85%,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x2值=1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c-erbB-2蛋白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x2=7.496,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x2=6.990,P 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c-erbB-2蛋白在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肌层浸润≥1/2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9.882,P 0.01)。c-erbB-2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4,P<0.01)。

2.2 p53基因在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5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p5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无表达,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18.52%、58.97%(x2=4.64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其组织学分级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手术-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x2=7.416,P 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53在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肌层浸润≥1/2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x2=3.956,P 0.05)。与脉管浸润无关。

2.3 p73基因在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7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 p7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5.00%、18.51%、56.41%(x2=9.7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P7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以及肌层浸润均有相关性,而与脉管浸润无关。

3 讨论

c-erbB-2是编码酪氨酸激酶类的癌基因,是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85kD的跨膜糖蛋白,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同源,该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它在控制上皮细胞生长、分化、黏附和活动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上起重要作用。在基因水平干预C-erbB-2基因表达,将会增加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和对化疗的耐药性。

研究发现,c-erbB-2在多种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中过度表达,并与不良预后有关,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c-erbB-2过度表达率约40%~50%[1-2]。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中,c-erbB-2蛋白无表达或低表达,16.7%~26.7%随着子宫内膜的不典型增生中发展到子宫内膜癌,c-erbB-2的表达率逐渐增高[3-4]。c-erbB-2基因表达越高,提示预后不良及对各种治疗的抵抗性。本实验发现,在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为14.41%,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85%,明显高于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c-erbB-2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于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及预后有相关报道,p53基因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p53基因发生于子宫内膜癌晚期。在病理分级1级、Ⅱ~Ⅲ级中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病理分级越高、p53表达越高。本研究显示,抑癌基因p53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脉管浸润无关。p5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有统计学意义。故内膜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报道抑癌基因p7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报道很少。Kaghad等在研究肿瘤细胞系及正常人体组织p73基因表达时发现,肿瘤细胞系p73基因呈高表达,而正常人体组织呈低表达。研究结果显示P7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以及肌层浸润均有相关性,这表明p73基因表达上调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见事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单一癌基因结构、功能的改变不足以引起肿瘤的发生,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c-erbB-2、p53与p7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有显著性差异。c-erbB-2、p53与p73在子宫内膜癌中手术-病理分期越晚、肌层浸润越深及组织分级越高,其阳性表达率越高,说明三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必将有助于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进一步认识,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Morrison C,Zanagnolo V,Ramirez N,et al.HER-2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endometrial cancer:as-sociation with outcome in a large cohort of surgicallystaged patients[J].J Clin Oncol,2006,24(15):2376-2385.

[2]Bahman S,Lovell A,Jones,et al.Amplific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HER-2/neu(c-erbB-2)in endometrial can-cers:correlation with overall survival[J].Cancer Research,1995,55(23):5693-5698.

[3]韦淑琴,安洋,庄如锦,等.p53、nm23和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9-12.

[4]朱正鹏,贾国凤,马健波,等.子宫内膜癌c-erbB-2、COX-2过度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1):633-635.

猜你喜欢
癌基因肌层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抑癌基因LRIG1对PC-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意义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