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62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0-04-04 12:54王圆
当代医学 2010年26期
关键词:肠系膜肠管肠梗阻

王圆

绞窄性肠梗阻难以在出现肠壁血运障碍前及时作出诊断,以致最终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多由于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等原因而导致,属于肠梗阻的严重阶段。本文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绞窄性肠梗阻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1月~79岁,6岁以下患者4例,60岁以上患者12例。患者发病至到医院就诊时间为2.5h~9d,平均为(3.2±1.7)d,其中24h以内有32例,25~48h18例,48h以上有12例。

1.2 临床表现 在本组患者中,体温>38.1℃有42例;脉搏>100次/分47例;呼吸>25次/分34例;有休克症状者15例;持续性腹痛33例;无规律性腹痛10例;腹部不适17例;腹胀46例;恶心、呕吐49例;呕血11例;便血13例;停止排气便50例;腹部压痛、反跳痛49例;肌紧张37例;弥漫性腹膜炎11例;腹部包块19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5例;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7例。

1.3 病因 本组病例中,肠粘连20例,其中粘连成角5例、粘连束带压迫5例、肠管粘连成团6例、粘连带致内疝4例,嵌顿疝15例;腹股沟疝9例、股疝4例、肠管壁疝4例、闭孔疝2例、膈疝1例;肿瘤10例,其中小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7例、胃癌术后腹腔广泛转移压迫1例;肠扭转11例,其中小肠扭转6例、乙状结肠扭转4例;血运障碍4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例;其它2例,克隆氏病1例、肠套叠1例。

1.4 实验室和仪器检查 本组病例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51例;中性粒细胞分类>80%、有代谢性酸中毒56(40.9%)例;淀粉酶升高有30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升高1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0例;无机磷升高18例。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或有臭味24例。腹部X片提示有肠绞窄21例;腹部B超提示有肠绞窄19例,腹部CT提示有肠绞窄42例。

1.5 治疗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如下:行粘连松解术22例次,肠扭转复位术9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7例,疝内容物还纳联合疝高位结扎术1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结肠切除术3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

2 结果

全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17.7%。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2例,急性肾衰2例。

3 讨论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而绞窄性肠梗阻,多在出现肠壁血运障碍前未能及时作出诊断,最终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可因为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等原因而导致,属于肠梗阻的严重阶段。

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病因来说,从本文统计结果表明,居前三位的是粘连、嵌顿疝和肠扭转。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病例多有腹部手术史,或者无手术史病例既往有腹膜炎病史。在肿瘤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结肠肿瘤,占有较高比例[1-2]。

从本文结果看出,积极防治感染性休克对降低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至关重要。在本组病例中,4例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是急性肠梗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有效地防治感染性休克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关键。所以本文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和治疗:①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做好全面体格检查,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特别是有腹膜炎体征患者,要重视患者周围循环情况变化,特别是有没有早期休克的体征存在。②尽快做好手术准备,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紊乱、酸中毒、血容量不足等。及时给予有效的胃肠减压,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手术。③掌握好手术时机,切不可犹豫不决,当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不可等到出现典型腹膜刺激征,腹部穿刺有血性腹水时才中转手术治疗。最好在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前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而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了避免手术,而使病情发展失去好的手术治疗时机。所以本文认为以下情况应该及时中转手术治疗:腹痛未缓解反而加重,或者出现一时减轻但又再度症状加重;患者的腹胀症状进行性加重;腹部X线平片连续观察时,肠管表现为连续性或者进行性的扩张,液平面变宽,肠管之间的间距加大,而腹腔的渗液增加;考虑腹内有难复性粘连因素,尤其疑有束带压迫者;腹痛剧烈频发,脉搏细弱无力,病史虽短但有早期休克表现[2-3]。

在行手术治疗时,麻醉要适当,因为患者可能存在血压偏低,再加上患者较大,心血管等重要脏器功能出现衰退,麻醉有可能导致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增加了休克发生的机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所以在手术麻醉时要考虑此种情况存在。对于此类患者可采用插管全麻,充分给氧,对于广发粘连的患者可在短时间内省松解术,达到解除梗阻的效果,但不要强行剥离,势必会增加手术时间,根据需要可行单纯的短路肠吻合术。对于一期不能切除的不可在一期强行切除,而对于已经证实为坏死的肠管要予以清除[4-6]。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能存在慢性疾病等并存病,所以容易引起感染、休克等全身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决定给予手术治疗时,要充分估计患者身体状况,给予术前处理,做好术前准备,要在术前行心电图、胸部X线等多项辅助检查,并把此作为常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尽可能在术前纠正过来[7-8]。

本组62例患者,及时诊断及时给予相关治疗,治愈51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17.7%。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所以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其中CT检查对早期确诊有重要辅助作用,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要严密观察进行综合分析争取早期确诊。

[1]陈学云.颜荣林.蔡清萍.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探讨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3):220-221.

[2]王炳煌,张小文.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与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3):155-156.

[3]吕云福,李新秋,黄伟.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指标的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6):583-584.

[4]朱维铭.肠梗阻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692.

[5]苏士珂,杨晓燕.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7):79-80.

[6]高志奇.绞窄性肠梗阻65例急诊手术术式选择与预后[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145-147.

[7]王炳煌,张小文.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与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55-156.

[8]朱丽丹.朱丹木.汪宏,等.机械性肠梗阻150例病因分析[J].腹部外科.2005,18(2):177-178 .

猜你喜欢
肠系膜肠管肠梗阻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