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教育思想的现代思考

2010-04-04 15:49向小川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学记素质教育环境

向小川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学记》教育思想的现代思考

向小川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学记》是成于先秦时期的一部总结性教育著作。它对先秦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功能、作用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等内容。以现代视角看待这些关于教育的论述,会发现许多难得的教育思想。

《学记》;教育思想;现代;思考

《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佛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是世界最早的、体系相当严整的教育文献。本文试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视角审视《学记》教学思想,尝试解析《学记》教学思想的现代表现。

一、提出“教育双功能”的教育功能论断

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讲,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在《学记》里面,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明显体现出了两个不同的层次判别,即个人成长层面的功能和社会稳定与发展方面的功能。其表述的思想同现在教育功能的划分十分相似。《学记》认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通过对人的教育以及个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发虑宪,求善良”从而显示出教育“化民成俗”、“化民易俗”的作用,由于教育有这样的作用,为此《学记》从儒家入世治世的角度论述教育的政治目的,即达到“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从而维护政治的稳定。有了这样的功能诉求,所以“是故古之王者,建另君民、教学为先”。也就是说,统治者懂得发布政令、善于谋划国家大事,只能获得小的声誉,不能耸动民众;招贤纳良,体恤反对者,可以耸动民众,但还不能教化百姓。统治者如果想把统治思想贯彻下去,必须首先做好教育事业。这实际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价值观,即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为此,中国古代许多教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所以,《学记》关于教育功能的论断,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是高瞻远瞩的。

二、彰显“环境教育”的教育价值

环境教育思想是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通过环境教育建立一种文化与社会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个人的道德意识以及对自然、土地的伦理概念。就教育实践而言,就是要充分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注重教育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实现教育社会化,发挥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学记》把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的环境。《学记》提出了“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样的学校制度。《学记》还设计了学校内部的制度性环境,即“凡学,官先事,士先志”。二类是学生所面对的朋友、家庭等各种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学记》认为,学生要广交朋友,并与朋友相互“观摩”,如果少了这样切磋的环境,学业上长进不大,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朋友的影响较大,要谨慎交友,“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学记》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这表面上是“子继父业”的社会现象,实则道出了家庭环境的重大影响。

对教育环境的反思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诉求,从基础教育不断推进的课改实践到高校坚持不懈的质量工程探索,无不体现出教育当局在宏观政策、体制设计上的不懈努力,在微观素质探微、环境改善方面的价值追求。

三、暗蓄“素质教育”的思想之源

素质教育,简单地讲就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主的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中,对培养素质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学记》亦然,对人的素质(成才标准)及培养方式作了明确论述。

对人的素质要求,《学记》分阶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之,此大学之道也。”《学记》中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非常值得今人学习。“今之教者,呻之占毕,多其讯言,及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也。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弗。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谓乎!”这就是说,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只会照本宣科,总是批评学生,只注重教学进度,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自然无法从学习中受益。

《学记》所体现的素质教育光芒,让我们再次反思当前依然存在的应试教育痼疾。教育的某些策略若不能从学生获取更好的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也就难以维持,更不用说让学生经常积极地处于创造性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教育若不转到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轨道上来,学生的“读死书”状况就难以得到改观。

四、孕育了“合作教育”的思想雏形

“合作教育”思潮是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学记》包含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事能力的教育思想。《学记》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促进的,教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固。知不足,然后能相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由此提出“教学相长”的见解。《学记》还提出要“尊师重道”,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当今世界,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借鉴《学记》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启发,共同讨论,并将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培养时代所需的合作意识,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1]柯艺扬,柯晓露.论《学记》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8(10).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朱 丹)

Abstract:As a summary production completed in the pre-Qin Era, On Learning generalizes 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that period,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and uses of education and present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as well a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hen we view these educational ideas from a modern perspective, a number of valuable educational thoughts will be found in this historical educational masterpiece.

Key Words:On Learning; educational thoughts; modern time; reflection

A Modern Reflection 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On Learning

Xiang Xiao-chu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YangtzeNormal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China)

G40-09

A

1009-8135(2010)05-0160-02

2010-06-25

向小川(1975-),男,重庆垫江人,硕士,长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记素质教育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