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应对“后配额时代”的SWOT分析

2010-04-05 14:10
对外经贸 2010年1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配额纺织品

郭 云 李 磊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230061;安徽省商务厅,安徽 合肥 230001)

SWOT分析法的目的是根据企业业务经营面临的强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要素来选择企业总体战略。其理论基础是有效的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企业弱势和环境威胁的作用降到最低。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

一、内部环境分析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

1.行业经验。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大多具有较长的经营历史,在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如应对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防范和成本费用控制技能。对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特性有着深刻认识,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准确的把握。

2.人力资源。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拥有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在多年外贸实践中,积聚了一批业务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

3.管理优势。在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形成了管理意识强的独特优势。大多拥有一整套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系。在单证、财务管理、法律规范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完备的业务流程,进出口业务管理内部操作优势明显,经验丰富。

4.资金优势。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由于背靠国家,历经长期发展,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对供货工厂的货款结算快捷,商业诚信度在行业内较好。

(二)内部劣势(Weaknesses)

1.新产品开发及创新能力。通过长期的对外贸易积累过程,国有纺织外贸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客户渠道相对稳定,但开发新产品及创新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不足。

2.出口缺少自主品牌。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虽拥有一定服装品牌,但其出口主要是以定牌或贴牌为主。服装的款式、商标的决定权都掌握在国外进口商、经销商手中,企业缺少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单件产品的利润较低。

3.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出口的服装产品相当数量是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面、辅材料的科技含量低,主要依靠数量多而获取微薄利润,缺乏高端产品,无法适应世界纺织服装消费的高档化、时尚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

4.出口市场结构单一。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大多具有配额优势,因此出口市场过多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受欧美配额限制影响较大。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1.生产加工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中国在纺织品及服装生产上具有的资源禀赋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1)资源优势。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料的蚕丝、棉、麻三种纤维,中国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迅速发展中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2)产业集群效益明显。中国纺织服装业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纺织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通过产业集群,可以达到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的。成本和产业配套优势,将构成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最大竞争优势。(3)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4)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纺织工业进入一个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的新时期,而劳动、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正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国家对纺织服装出口的政策支持。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家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纺织服装业是和千家万户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纺织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面对目前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家会千方百计保持及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规模。

3.信息交流快捷,贸易方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视频会议传递贸易信息,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过程的时间和运营成本,可以大幅提高外贸公司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如将EDI(电子数据交换)和公司内部的MIS(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使用后,可以实现商业单证的快速交换和自动化处理。

(二)外部威胁(Threats)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进入“后配额时代”,虽然配额不再是主要限制手段,但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依然存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技术标准和社会责任条款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主要贸易壁垒形式。⑴反倾销措施。长期以来,反倾销调查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阻挡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为直接、使用最为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配额取消后,拥有劳动成本优势的中国所面临的国内竞争更趋激烈,而价格竞争是中国企业的“常规战术”,纺织品出口出现量增价跌,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反倾销。⑵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障碍将是绿色环保等技术壁垒。如《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生态标签认证标准(ECO-LABLE)和生态纺织品国际环保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发达国家依仗其较高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⑶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童工、强迫性劳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健康与安全和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要求。SA8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比反倾销更严重,相比反倾销,SA8000比其更容易取得证据,操作程序又比反倾销简单得多,能很快获得裁定。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行业进入门槛降低,涌入大量新的竞争者。2001—2005年11月底,获得外贸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从4.5万家增至超过20万家。生产型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有资格从事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的资源平均化,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迅速减少。相对于中小出口企业,国有外贸公司管理费用大,出口成本相对要高。目前虽然国有外贸公司出口金额占比较大,但增长乏力。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3.外贸政策频繁调整,出口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率、纺织品从量计征出口关税的调整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后配额时期”宏观经营环境复杂,国家政策出台缺少过渡期,行业经营风险加大。

4.国际分工过度依赖“比较优势”。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入国际分工,这样都可以使各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但如果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资源禀赋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运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国际分工,那就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比较优势战略会不断强化这种国际分工格局,使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环节。随着初级产品国际价格的下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会持续恶化,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处于这种情况下,即使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出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也不足以弥补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损失。

三、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使其内部能力(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相匹配、相适应,以确保企业经营的成功。SWOT分析作为选择和制定战略的方法,提供了四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1.SO战略。依靠公司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而设计一种经营战略方案。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组合,任何企业都希望凭借企业的优势和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SO战略即是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资源优势,强化自身竞争能力,扩大贸易渠道,开拓新型市场,争取新的国外客户,使出口业务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WO战略。利用外部环境机会,改进公司内部劣势而设计的一种经营战略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遵循的战略原则是: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弥补公司的弱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WO战略即是根据国际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服装行业是变化迅速的行业,创新的产品才能产生较高的附加值,只有增强对新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实施供应链后向一体化战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培育自己的出口品牌,增强品牌意识。

3.ST战略。利用企业的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环境的威胁而设计的一种经营战略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巧妙地利用自身的长处来对付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其目的是发挥优势从而降低威胁。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ST战略是利用内部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高的优势,调整业务部门组织结构,改进业务操作流程,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WT战略。为减少公司内部劣势、回避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而设计的经营战略方案。公司应该尽量避免处于这种状态,然而一旦公司处于这样的位置,在制定战略时要尽可能降低外部威胁和内部弱势对公司的影响。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的WT战略就是集中力量尽快改变目前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利用自身经营多年、熟悉国际贸易环节、拥有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技术及广泛客户网络的优势,或延伸产业链条,找寻新的经营模式,为国内外生产厂家代理出口,或服务于国外的中小型公司或跨国公司,做他们的中国采购代理。

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改善劣势,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笔者认为国有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应该以WO战略与ST战略为主,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在产品上做文章,同时改进业务操作流程,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以达到抵御外部环境威胁的目的。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王玉.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MBA核心课程解读之竞争战略[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4]杰弗瑞◦赫特等.企业管理新论.李睿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黄瑛.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策略研究[D].中科大MBA论文,2005.

[7]万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05(8).

[8]徐桂英,周敏.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浅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8).

[9]石士钧.我国应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协调思路[J].世界经济研究,2005(9).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配额纺织品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拍卖机制研究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论民国时期检察权行使的外部环境——以青岛刁复墀贪污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