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急救探讨

2010-04-05 14:07张巍李薇
当代医学 2010年31期
关键词:伤情伤者伤员

张巍 李薇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在享有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出现群死群伤,社会关注度高。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医疗急救机构应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科学调度,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展开急救,合理分流、科学转运,为进一步的院内抢救争取时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的交汇点,京福高速、京沪高速、104及206国道从徐州境内穿过。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下辖11个急救分站、配有22台救护车,并与市110、119指挥中心联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强。2004年中心迁至徐州市中心医院,随之进行指挥调度系统改造,目前实行了急救电话自动受理呼救、计算机调度、同步实时录音、GPS急救车辆全球卫星定位,实现了急救信息的动态管理与调度,有效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时间,在实际运行中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院前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

1 突发事件的急救调度

1.1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急救中心调度室在接到“120”急救呼救电话后,立即了解事故基本情况,做出初步判断。详细询问事故地点、联系方式、联系人等,获得为救护车提供有利于快速到达的充分信息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1.2 合理调度和指挥急救车辆及人员,根据呼救者提供的事发地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呼叫电话自动显示系统,就近派出合适标准的救护车辆与人员,并对其行进路线指导,以便使急救人员、车辆及时到达事发现场并开展急救。

1.3 根据派遣的急救车辆到达现场后核实的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及人员伤亡等现场情况,及时向中心领导报告,并详细说明(1)事故发生的地点、类别、性质;(2)伤员人数与伤情;(3)急救动态,并根据伤情随时增援。

1.4 与现场救护人员及综合性医疗机构联系,及时了解医疗救治机构的床位、设备、人员、技术等动态信息,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确定伤病者拟转送医院。根据现场报告和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分析,与拟转送医院进行信息沟通,确定转送医院,并要求院内急救机构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最终落实病人的合理救治。

1.5 指挥调度过程中及时统计相关数据,包括事故性质、调度情况、应急反应时间、伤者姓名、性别、伤情分类及人数、转送效果统计、分流数据等,待本次调度全部结束后,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总报告。

2 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

2.1 第一梯队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医疗救助,并与公安、交通等部门沟通合作,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及人员伤亡等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反馈至中心,落实是否需要医疗增援。

2.2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中应有一人迅速充当现场急救临时指挥员,并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快速进行检伤分类。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e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法则作出伤情的初步判断,要求1~2min内完成。通过检查,一般将伤员分为4类:(1)轻度:神志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并反应灵敏;(2)中重度:有轻度意识障碍,对检查有反应但不灵敏;(3)重度:意识丧失,对检查完全无反应,随时有生命危险;(4)死亡。在检伤分类中要求检伤者采用的方法要便捷、高效,检查手法准确、轻柔,以免增加伤者痛苦甚至造成二次损伤[1]。

2.3 对成批伤员需要救治时,急救人员不急于救治某一个危重伤员,应首先迅速评估现场伤情,以期能发现更多的生命受到威胁的伤者。特别注意判断:(1)有无颅脑损伤;(2)有无脊柱损伤;(3)有无骨折;(4)有无胸腹脏器的损伤。检伤分类后,给伤员放置伤情识别卡,置于伤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以便于后续抢救中分清救治顺序。分别用红、黄、绿、黑4种色卡对重、中重、轻、死亡的伤员进行分类[2-3]。急救现场应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灾难的突然发生,伤者及家属突然失去应激能力,惊慌、恐惧,均希望第一时间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对于现场急救原则(先重后轻)不理解甚至产生怨恨,情绪波动大。急救人员应及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让伤者及家属感觉“救治正在进行,有序才能高效”使其尽可能配合抢救和伤者的运送。

2.4 现场急救主要以维持伤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达到缓解症状、初步救治以创造转送条件后立即转送为目的[4]。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救命后治伤、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的急救原则施救。熟练应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五大急救技术,检伤时对失去意识,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将其置于复苏体位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意识不清但有呼吸、心跳者,应将其置于恢复体位即侧卧位,以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而窒息。意识、呼吸与心跳存在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应摆好正确体位,同时准备急救药品、器材。要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有条件气管插管者要及时插管。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便于静脉给药和及时为休克患者补充血容量,同时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止血,为下一步抢救争取时间。

3 患者分流及途中救护

3.1 根据伤员人数、伤情、各个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合理分流。首先转送急需进行急救的危重伤员,包括心肺衰竭、失血性休克、已昏迷的颅脑外伤、开放性胸外伤、腹内脏器损伤、大面积或重度烧伤等。此类伤员要求送到最近的综合性技术强的三级医院。其次转送如开放性骨折、已现场包扎止血处理的未昏迷的损伤等重伤员,此类伤员要求送到具备相应手术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对食物、药物、煤气中毒等诊断明确的伤员则应送到具备相应救治设备的专科医院。轻伤员则可就近入院。传染病或疑似者应向传染病院转送。因化学毒气如氯气中毒等应转送职业病防治院。

3.2 应用监护型救护车对伤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保证呼吸、心跳和血压的稳定[3]。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创伤病人取仰卧位,颅脑伤者应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胸部伤者取半卧位或伤侧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休克者取中凹位(头和下肢各抬高15°)。对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病人给予平卧硬板上。对颈椎损伤者运送前应注意颈托保护及铲式担架的应用,避免二次损伤。

4 资料采集及上报

病人转运到相关医疗机构后立即实施院内抢救,要做好伤病员的资料采集,如姓名、性别、年龄、来自何处、人数的统计工作,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便于中心汇总了解各急救站的伤员资料并根据事件性质上报到疾病控制中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

5 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的体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抢救时病人多,工作量大,病情重且变化快,这对医护人员和救护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救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娴熟多能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120急救组织、设备、药品要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充分利用急救网络化的优势,接到呼救电话后,调度员迅速派发出车单,急救分站值班人员能在1min内出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事故现场。现场急救时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正确行使院前急救职能,保证院前急救效果。完善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合理、有效的现场急救和伤情处理不仅为抢救赢得时间,还能有效控制死亡和致残率。急救指挥中心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参与协调,以便在必要时启动二级响应,使伤员得到最佳的救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易可容.大批交通事故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11-412.

[2]沈洪. 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128.

[3]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100-110.

[4]吕伟华.重特大交通事故伤员的应急处置和院前急救[M].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4):236-238.

猜你喜欢
伤情伤者伤员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帮助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交通肇事发生后伤者可以得到哪些赔偿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