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残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04-05 14:07王秀王秀云
当代医学 2010年31期
关键词:滴管输液器注射器

王秀 王秀云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一些新的广谱抗生素、抗癌药、增强免疫药等价格昂贵,且好多抗生素需重复用药,以Q8h或Bid常见,输液次数越多,残留量就越大,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如何让药物充分发挥药效,达到最好的疗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现把引起药物残留的常见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常见原因有操作因素、护理人员素质因素、患者因素等。操作因素包括:药物抽吸不彻底、溶解不充分、药物喷溅、排气过程中浪费药物、更换输液过早、输液末拔针过早。护理人员素质因素包括:责任心不强、无耐心、工作经验少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担心输液末气体进入体内,对输液器中残留的药液认知不足,认为其量少对疾病影响不大等。其他因素有:护理人员缺编,使护士无足够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等。针对以上因素,对策如下。

1 操作因素

1.1 配药环节 抽吸针剂药物时应轻弹安剖颈部使药物完全到达颈部以下,抽吸时最好用针头为斜面的注射器抽吸,避免使用带侧孔的注射器以防抽吸不彻底。对于昂贵的小包装的水剂药物,改变原有的抽药方法,用7号且针头为斜面的注射器在瓶的上方抽吸,针头斜着插入至瓶底的侧边,稍倾斜使药物聚在针头的插入边。此种方法基本解决了以往抽吸药物瓶颈药液残留问题。对于难溶性的药物,尽量多抽一些溶液,用力摇晃使瓶壁上附着的药物溶解到溶液中,必要时采用二次溶解法,抽药过程中还应注意药瓶中压力,如压力过大,倒置药瓶时易引起药物喷洒。尽量避免药物浪费,减少药物残留。

1.2 注射环节 静脉输液时要做到一次排气成功。采用传统的倒置滴管使药物到达滴管1/2或2/3时,折叠滴管下端并放正滴管,药液下行,尽量使输液器成U形,即使药液向上流至头皮针的位置,排气速度不宜太快,以免输液器中出现太多气泡。当单独静注药物时,采用注射器接头皮针行静脉注射法,抽吸药物时适当抽些药瓶中的无菌气体,垂直放置注射器,使气体浮到注射器上方,接头皮针垂直排尽头皮针内气体,静注时,注射器尽量保持垂直位,利用气体将头皮针内药物输到患者体内。此种方法减少药物残留,减少静脉回血。

1.3 更换输液环节 常见的是当药物滴到瓶颈时便更换输液,此时残留在瓶口即输液器插瓶针水平面下方的药液就被浪费了,最佳的更换输液时间是茂菲氏滴管上方药液滴空时,轻拉输液器的插瓶针,使其到达瓶塞最近部,快速挤压茂菲氏滴管,使瓶颈部的液体到达滴管中,快速更换输液。

1.4 拔针环节 输液末下拉输液器的插瓶针,挤压滴管,使残留在颈部的药液到达滴管中,当液体到达滴管下方下行速度变慢或停止下行时,将滴管下方的输液器倒挂于输液架上,轻轻下拉倒置段的输液器使靠近穿刺处的输液器保持垂直位无打折,必要时降低输液架或使患者输液肢体上抬,当药物停止下行,关闭茂菲滴管上方的水止(精密过滤输液器上滴管上方可以阻断输液的夹子),当输液器滴管上方无水止时,用一小号血管钳代替水止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轻轻挤压茂菲氏滴管,使药液缓慢下行,必要时开放水止使滴管复原,重复以上步骤,当药液到达头皮针即将输完时关闭调节器(调节器位于靠近头皮针位置时拔针无回血)[1]或行反折头皮针拔针法。患者留置BD留置针时,当药物到达头皮针和输液器连接处时,关闭调节器,分离头皮针和输液器,用抽有肝素液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乳头处行肝素液正压封管[2],此时头皮针内药物也能完全进入病人体内,药物残留几乎为零。建议输注贵重药或需多次重复用药时常规置BD留置针。使用注射泵泵入药物时,建议根据延长管的规格,抽取适量生理盐水冲管。

2 护理人员的素质因素

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耐心[3]。临床上当患者按铃时,护理人员就开始拔针,忽略了输液器中残留的药液。其实我们可以在床边等到药物滴完再拔针,和患者沟通沟通,了解其所需,不但解决了药物残留,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强了治疗效果,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增强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

3 患者因素

输液末,有些患者担心气体会进入体内或担心有血液回流,当输液瓶中液体即将滴完时就按铃。对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告知正确的更换输液瓶及拔针时间,当更换最后一个输液瓶时告知患者输液末勿过早按铃,应在液体到达茂菲氏滴管下方且下行速度变慢时再按铃,告知患者输液末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气体不会进入体内,当有回血时可先关闭调节器,护理人员到达时打开调节器,按上述方法拔针。

4 其他因素

合理的人员配备,只有满足规定的床护比1:0.4,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的普遍状况是临床护理人员数量少,任务重。使护士很难有时间在床边等待,特别是中班。所以,合理的排班至关重要;灵活排班,根据科室特点在需要的时候排双班或备班。

总之,要想把药物残留降到最低,在护理人员配备合理的前提下,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努力。

[1]吴景梅,贾胜欣,高慧彩.静脉输液末减少药液丢失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927-928.

[2]张凤芹.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5(8):30-31.

[3]谷海英.静脉输液操作中减少药物丢失的探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8):758-759.

猜你喜欢
滴管输液器注射器
滴灌浇花器
输液器的秘密
牙签变星星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
一次性输液器插头帽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