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的几点思考

2010-04-05 14:32段文华
大众标准化 2010年1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标准化

段文华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优秀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产品品质越来越趋同的形势下,如何稳定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已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产品的质量其实就是由执行的标准和标准执行的状况所决定的。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并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就必须提高执行标准和标准执行的认识及水平。为此,主要有3种途径可以实现。一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二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三是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和提高执行标准的水平和“质量”。所以,企业产品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也大都与此有关。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多年,对此问题有一些思考和认识。现针对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内控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1 企业标准制定的误区

应该承认,经过几年来的市场考验和磨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标准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注重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开发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并且在企业标准制定上花了不少投入,做出了很大努力,有许多企业也因此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确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过程中走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对制定企业标准认识不清,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企业标准,怎样制定企业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产品的开发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发现并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可依据。这时候,有的企业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用检验标准来代替产品标准,还有的直接按照GB/T 1.1-2000和GB/T 1.2-2002的框架,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有关内容拼凑在一起,应付验收检查;有的制定了企业标准,却根本没有经过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家评审就开始在企业内部运行,完全违背了制定标准的原则。

误区二,认为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参考,没必要再做企业标准的制定者。《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4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原则上企业不必再制定企业标准。但是,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总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能够在同行业立足,能够占领同行业生产技术的制高点,领跑同行业的生产技术。为此,就需要制定企业的内部标准,且这个标准必须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先进的企业标准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误区三,忽视同类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存在,忽视消费者的利益,随意降低标准要求。近年来,国家经过清理,将绝大多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使企业在选择产品标准时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正是由于这些选择产品标准的自由空间的存在,又导致部分企业淡漠了广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本质需求,而是根据产品代理商或者一级营销商的利益需求“定制产品”。尤其是有的企业不惜采用降低标准要求、降低产品质量的办法降低成本,以达到参与低价位竞争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标准化法》的基本精神,违背了国家允许企业制定产品标准的初衷。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陷入了低档次开发生产、低水平竞争徘徊的“非良性”局面。

2 制定企业标准的基本要求

2.1 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确定起草企业标准

企业在确定生产项目或准备开发新产品项前,应首先做好市场调研,对产品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尽可能收集相关法规文献和技术资料,起码应了解国内是否有该产品的技术标准,再确定是否需要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已有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如地理标志产品,已有《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GB/T 18356-2007)、《地理标志产品 盘锦大米》(GB/T 18824-2008)、《地理标志产品 沁州黄小米》(GB/T 19503-2008)等国家标准。对这类已有上级标准的产品,应按标准规定直接执行组织生产。

有的企业标准在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已按程序备案并在实施,这些企业标准在不与上级标准抵触的原则下,在标准的有效期内仍可执行。但应注意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作比较,如果企业标准未能满足国家标准的条文,应参照国家标准对本企业标准进行修订;重要指标与上级标准不相符的,应废止该企业标准,直接执行国家标准。总之,企业在生产或开发新产品之前,应首先做好市场分析和信息处理,然后再确定是否制定企业标准。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经得起市场对该产品标准的考验。

2.2 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

我国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标准多数为推荐性标准。企业可结合本企业产品的实际,参照执行或根据本企业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如软饮料,已有GB/T 10792-2008《碳酸饮料(汽水)》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等不同类型汽水的一般性要求。而某企业只生产可乐型饮料或者还有其他别于国家标准的同类产品,就可以根据其产品特点起草本企业标准。再如乳粉,已有GB/T 5410-2008《乳粉(奶粉)》、GB10765-1997《婴儿配方乳粉I》等国家标准。一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无糖、补锌、加钙等特色的乳粉产品,并根据该产品的特点制定了产品的企业标准。很多产品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这些产品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有可依据的上级标准,企业就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文献起草产品的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起草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参考与其产品类似的上级标准。

起草产品的企业标准时,应当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选取其产品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和经检验可体现产品特性的数据进行客观表述。这些企业标准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后,就作为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依据,也可作为产品质量仲裁的依据。

2.3 根据企业产品实际准确表述企业标准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很多企业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为此,企业在制定产品标准时,都考虑选取可以达到的、较高的技术指标。国家也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上级标准的企业标准。如已发布的《速冻面米食品》(SB/T10412-2007)、《速冻饺子》(SB/T10422-2007)行业标准,其蛋白质指标要求是:含肉类产品≥2.5%。某个企业根据其自身产品的特点,对该指标进行了一些调整,起草其速冻包子的企业标准时将该指标定为≥2.0%;同类产品的熟制品菌落总数行业标准规定为≤100000个/g,某企业将该指标确定为(出厂时)≤50000个/g。

不同种类的产品,其技术指标项目不同,对不同等级产品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但并不是说,任何一种产品的技术指标定得越高越好。不同产品都有该产品应具备的科学合理的指标,如酒饮料,我国将白酒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根据酒的香型又分为浓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除了根据饮料酒中酒精含量的多少确定酒的度数外,主要还根据酒的香气、口味和风格确定酒的香型。决定饮料酒香型和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是其总酸、总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一定度数的酒中总酸、总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制的,任意提高或降低某项指标,其产品的香气、口味和风格就会随之改变。

有些国家标准是对同类产品作的一般性规定。虽然这些规定不是特指某种单一产品,但其中有些标准或标准条文规定是强制性的,主要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时必须遵照执行。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国家已有强制性标准,对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限量作了明确规定,企业标准中就不能随意对这些项目和指标加以改动。

3 制定企业标准的重要环节

标准不只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已有水平的总结和提高”,而是应将新技术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加以应用,通过制定先进的标准,推动技术的发展,把标准作为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一,产品标准定位。制定好产品标准非常重要,甚至是关键。要通过研究国际、地区、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制定出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这是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满意度,解决好产品准入与占领市场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制定产品标准,搞清楚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并且把这种需求在标准中用量化的技术要求清楚地表示出来,使企业的各方面通过标准都能够符合顾客要求,使顾客满意。

第二,建立质量标准管理体系。企业仅仅有了产品标准是不够的,一个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就难以保证。所以,标准化的作用要通过质量标准与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要形成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需的配套标准、设备等,制度、人员、监督管理三落实的一个有机整体,严格产品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新产品开发,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市场不是固定的,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一个标准就可以几十年不变。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要有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格局,才能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获得了技术优先权,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

第四,企业标准备案。根据《标准法》第6条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标准化主管部门在审查企业产品标准时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审查标准的编写格式和细节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关键还对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实质性审查;同时还严格执行《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和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必须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贯彻执行。所以,企业在制定同类产品标准时,对现行有效的国家、行业推荐性标准,必须采用其中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保持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性能不能随意删减。

4 企业标准的实施

企业标准的实施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基本任务,也是标准制定的落脚点。任何一个标准,只有通过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的作用和效果才能得以发挥和实现。标准的实施和标准的制定在企业标准化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正确认识企业标准制定的基础上,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标准的实施,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领导重视是前提

为了有效地实施标准,企业领导层必须重视,要亲自抓,把实施标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标准的内容、作用、正确使用的方法,为实施标准打下思想基础,这样标准才能顺利实施,进而取得一定的成绩。

4.2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要把实施标准的任务纳入到各个部门和岗位责任制中,而且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考核,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提高。贯彻标准要防止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机械地执行标准,只求合法,不求合理;另一种是过于灵活,可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在此必须强调的是贯彻执行标准要认真严肃,允许适当地灵活,也是在保证质量前提条件下的灵活。

4.3 加强监督与检查是关键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有的是因为标准之间不协调、不配套而引起的,所以对标准化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必须任务,实质是使发布的标准得到认真地贯彻和执行。对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检查可以得到及时处理,也有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4.4 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标准的实施还应追踪到产品的销售,掌握市场信息和消费者意见等,适时地采取相应对策,修订和完善标准。从广义上讲,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又永远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社会前进,消费者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不断进行充实、提高、完善,以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能跟上社会进步的节拍。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