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行动

2010-04-05 19:37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吕润美
地理教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崇明污染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吕润美

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吕润美

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或者将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新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涵义是将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教材的编者转变原有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教材中把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经验相结合,并设计相应的拓展性课题,引导、启发教师、学生把眼光转向身边,转向社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

为了实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必须“改变过去过分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支持。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在长江水学校环境教育项目中,上海开发了两本乡土教材,分为小学教材《崇明的水》和初中教材《上海的水》。编写理念是:分别借助于崇明的水环境和上海的水环境为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习研究水环境的方法与技能,用以调查、研究自己身边的水环境,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保护水环境的行动能力。

比如说,上海闵行区的小学生,离崇明很远,学校也不一定有条件带学生去崇明参观调查崇明的水环境,若是在开发水环境保护课程中使用《崇明的水》,一方面注意利用教材设计的框架内容来引导学生对崇明的水环境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带领学生调查研究自己周围的水环境。

《崇明的水》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崇明的水环境”分为三节分别介绍了崇明的地理位置、水环境、湿地。通过这三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水环境,首先你得对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例如,此地在地图上的位置、河流在社区的分布等。第二单元“崇明的动物与水”,通过介绍崇明与水有关的小动物来认识动物与水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去调查自己周围水环境中的小动物,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水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崇明的植物与水”,通过介绍崇明与水有关的植物来认识植物与水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去调查自己周围水环境中的植物与水的关系,从而认识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同时植物又是保护水环境的“生态卫队”。第四单元“崇明的水污染”,在前面了解了水与动植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之后,本单元通过介绍崇明的水污染现象和各种造成污染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污染的水质对人体的危害,并引导学生去调查自己周围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及对污染原因的思考。第五单元“保护身边的水”,是在第四单元的基础上,让学生调查自己周围环境水的使用情况、污染情况,研究和设计出保护和合理利用周围水环境的方法。

每个学校周围水环境的地理位置、动物、植物、污染的情况等,肯定不相同。《崇明的水》主要是提供给大家设计开发水环境保护课程的一些方向和手段。教材试用指导意见中介绍了课程的设计理念,对各教学单元制定一个《单元授课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主要采取的授课形式、教学手段等。同时,课程开发小组会尽可能地提供更多供一线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源。但是不希望教师把自己看成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根据教参来设计成一门单单讲环境保护知识的课,而是学生通过对自己周围的水资源调查研究,学习研究的技能、提高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中增强与人分工合作、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调查、宣传等能力。

所以,教师在开发保护水资源的课程中,不必太拘泥于乡土教材试用指导意见中建议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手段。因为乡土教材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周围水环境及学生的特点,开发和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课程资源。

猜你喜欢
崇明污染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