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濂溪祖德的重要意义

2010-04-07 18:15周明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周氏周敦颐子孙

周明礼

(永州市委宣传部,湖南 永州 425000)

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濂溪祖德的重要意义

周明礼

(永州市委宣传部,湖南 永州 425000)

该文在阐释濂溪祖德的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一方面结合濂溪公德行,从以“廉”为官、以“诚”立身、以“严”治学、以“和”处世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濂溪公的廉政之风、诚信之道、仁爱之德、治学之方,另一方面,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从清廉为政、兴教重学、重塑诚信、和谐处世等方面提出建议,敦促周氏子孙弘扬濂溪祖德。该文从濂溪学问对周氏后人影响的角度,充分挖掘濂溪祖德的内涵,尝试为周氏子孙弘扬濂溪祖德、树立时代新风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周氏子孙发奋图强,为国为民尽心尽责,重现周氏荣耀。

周敦颐;祖德;理学

周氏一脉,从姬姓演变伊始,历经四千多年历史变迁,顽强生息,繁荣图强。无数先人身体力行,发扬德性,垂范后世。其中,尤以濂溪公周敦颐为最。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理学鼻祖、湖湘文化先驱。濂溪公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理学一派,兼容并包,融天道、地道、人道,纳自然、社会、人生于一体,回答了宇宙本源的问题,既奠定了宋明理学的思想基础,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理学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上成为支配国人礼仪、道德和信仰的正统权威。濂溪公首开先河,身体力行。他为官清正廉洁,处世君子风范,育人谆谆善诱。高尚的道德品行、坚定的人生目标、深厚的学识修养构成了濂溪公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一人格魅力不仅是中国数千年来知识分子的终极追求,也早已融入周氏子孙的血脉,代代相传。

长期以来,研究周敦颐者众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以《爱莲说》为中心,围绕濂溪公君子品行研究他的廉政思想;以《太极图》和《太极图说》为中心,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开理学一脉的深远影响;以《通书》等篇阐明的教育思想为中心,探讨其教育思想对于现世的价值。而周氏后世子孙,身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理应深研濂溪学问,弘扬濂溪祖德,树立时代新风,推动濂溪祖德在促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一 继承濂溪祖德,就要为官清廉

秉承濂溪公经世济民,以“廉”为官的德政之道,洗涤心灵,净化灵魂,增强廉政意识,促使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大好局面出现。

人生在世,免不了各种诱惑。身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是坚守底线,如莲花般傲立,还是逞一时之快,摒弃人格恣意妄为,成了摆在许多人面前的现实选择。答案是显然的。

其一,应当遵纪守法。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从未动摇,已经上升到“腐败问题不解决好,就要亡党亡国”的高度,近年来打击腐败重拳连出,收效明显;国法在上,法律就是一条高压线,无论高官还是小吏,触及者必将自取其辱。改革开放以来,意志薄弱,把握不住自己而触及高压线者无不追悔莫及。

其二,应当自觉维护宗族美名和濂溪公声誉。周氏一脉,由濂溪公至绍兴周树人(鲁迅)、周恩来再至当今子孙,清廉处世,海内外赢得美名。一个清官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间百态。周氏子孙应以濂溪公为镜,居安思危,时时反省自己,时时谨记濂溪公教诲。认真践行濂溪公言行者,镜像灼灼生辉。不顾自身修养,甚至贪赃枉法者在镜像中则是丑态毕露。因此,玷辱祖德,污秽宗牒的不良行为,万万沾不得。

其三,应当珍惜自我人格。《爱莲说》实际上阐述了三种不同人格,“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不染”、“不妖”、“不可亵玩”是濂溪公借莲言志,不仅是其为官底线,也是其人格彰显。一个人的名声好坏,离不开独立的人格。人生一世,首先在人格上,要保持高尚的品德、爱护自己的声誉,不做降低和损害自己人格、品德及声誉的事情,心灵的净土不要完全为物欲所遮蔽。

二 继承濂溪祖德,就要为人忠诚

秉承濂溪公淳化民风,以“诚”立身的思想精髓,利用这种文脉的滋养,陶冶豁达的心胸和诚信的品格,在全社会重塑诚信道德理念。

当前,诚信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诚信社会、诚信政府、诚信单位、诚信经营甚至诚信高考等等一夜之间遍地开花,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标榜诚信而不诚信、见利忘义的事情却屡屡发生,人人大讲特讲诚信,却自觉不自觉的失信于人,极个别为政者表里不一、无良商人欺诈百姓、人与人相处利字当道等,更是为人们深恶痛绝。这种现象的产生,正如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梁绍辉先生所说,对周敦颐来说,“诚”是一切精神生活的滋生点,一是不虚,二是不伪。“诚实”、“诚信”在我们当代来说,不是哪个人缺,而是整个社会缺。不是缺“诚”,而是缺“诚”的氛围,缺“义利之辩”的氛围。

打造诚信社会,离不开思想认识的提高和个人品行修养的加强。一方面诚信意识要提高。濂溪公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在他看来,诚是德的根源,是立身之本、齐家之道、经商之魂和为政之基。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诚信的重要性,确实让那些井底之蛙羞愧难当。井底之蛙往往沉浸于自己的小圈子里,要不悠然自得,要不尔虞我诈。悠然自得倒也罢了,最多陷入无知而已。尔虞我诈之辈却是令人生厌的,成天患得患失,干工作做事情得过且过,算计蝇头小利倒如猛虎下山,待人真诚何从谈起,以“诚”立身更成了无稽之谈。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和延伸,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人与人的交流日益频繁,具备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以“诚”待人,以“诚”处世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为人要正派。公道处事是为人正派的前提。1044年,濂溪公任职南安司理参军,上司王逵为人武断,审理一百姓由于妻子被恶霸霸占愤而将恶霸杀之的案子时,刚愎自用,明知不符合大宋刑律,仍判该百姓死刑。周敦颐了解案情之后,不畏权势,据理力争,“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同僚对他的行为纷纷表示惊讶,暗暗赞许。濂溪公为什么能如此勇往直前呢?因为他具有处事不谋私利、不掺杂个人恩怨得失和尊重事实、坚持原则不放松的底气。周氏子孙,就应当具备这样的底气——为人正派,一身正气。

三 继承濂溪祖德,就要治学有方

秉承濂溪公和谐开明的教育思想,“严”字当头,勇于担当责任,乐于淡泊名利,善于启发施教,为家族和国家多培养有用之才。

濂溪公治学,十分严谨,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治学心态、教学方法上。他“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按理上司拜他为师,本应该受宠若惊,但他却非常认真的为上司遴选合适的学习途径。因此,在对待教育上,一是责任感要强一些。濂溪公一生,讲学不止,诲人不倦,一直践行着自己“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的正是推行教育的责任意识。永州市祁阳县九牛坝周氏已有上千年历史,九牛坝学校历史也较为久远。近些年教育布局调整,县里准备撤销该校。但这里的老百姓在情感上和现实需要上都希望保留下来。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觉得群众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通过呼吁和联络,这所学校得以保留,为改善办学条件建造的一栋8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也即将完工。作为周氏子孙,能够为子孙后代留得一方学习之地也算是尽一份责任了。

二是名利欲要淡一些。肤浅的小溪总是不停的炫耀,浩大的湖泊总是显得那么平静。纵观濂溪公一生,担任过主薄、司理参军、知县、县令、判官、通判等职,官至最高是以虞部郎中任广东提点刑狱,为官并不显赫,始终是地方官吏。几百年过去了,有几个达官贵人能名垂青史呢?而濂溪公留存在世的文字并不多,但却浓缩了中华民族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史的精华,厚重之笔力透纸背。因此,治学者追求上不妨少一点物质享受,多思考一些问题,少一点人云亦云,多做一些有深度的研究。

三是启发法要学一些。濂溪公始终坚持自己和谐开明的教育方法,他随时召集学生讨论,答疑解惑,点拨施教。他为程颢、程颐讲授《太极图》时,就启发二程“孔颜之乐处,所乐何事”。启发式教学从孔子倡导起,再经濂溪公发扬光大,成功的完成了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意义不可小视,近些年,教育部门在各级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探索和尝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启发式教学就广受欢迎。我们在教育子女时若能从中有所领悟,将是受益无穷。

四 继承濂溪祖德,就要利国益民

秉承濂溪公演宇宙之学,存仁爱之德,以“和”处世,爱国忧民,维护国家利益,心系群众冷暖,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坚实。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让包括周氏子孙在内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欢欣鼓舞。周氏子孙,遍布大江南北,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要与祖国命运共进退,与人民的冷暖共呼吸。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客观看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党走过了89年的风雨历程,执政61年,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这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其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清醒认识我们在世界上所处位置,对于国际上一小撮人的妖言蛊惑,不听信、不传播、不崇洋媚外。第三,要以民生为重。濂溪公任职广东仅为一年,足迹却遍及所辖各地,“尽心职事”,察民间冤屈,体百姓之苦,监督各级官吏,“荒涯绝岛”一如往之。今日为官者不妨学学濂溪公,以步代车,到基层多走多看,察民情听民意,为民排忧解难。第四,要奋发图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家族的旺盛,都要发奋图强。具有光荣传统的濂溪后裔,不仅要知书达礼,遵纪守法,更要发家致富,改善生活。不管身处何地,都要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眷念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家乡建设好了,才有资格,有能力,有资金支援宗亲,善举宗亲发展之大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周敦颐.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胡正耀.理学鼻祖周敦颐[M].北京:中国友好出版社,2004.

(责任编校:王晚霞)

B222.2

A

1673-2219(2010)11-0080-02

2010-09-02

周明礼(1954-),男,湖南祁阳人,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世界濂溪周氏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周氏周敦颐子孙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周敦颐赏莲图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First Man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天 麻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
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