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途径

2010-04-07 18:1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外语交际师生

潘 玲

(怀化学院 外语系,湖南 怀化 418008)

师生互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途径

潘 玲

(怀化学院 外语系,湖南 怀化 418008)

“互动”不仅包括狭义的师生对答,它还具有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涵,但在具体运用互动理念与原则时,应区别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式,而且应多组织生生互动活动。

互动;英语运用能力;途径

英语教学界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与理论上的探讨。从中世纪至19世纪末,教师在课堂里的绝对权威与一言堂已成为天经地义的模式,20世纪初,英语教学研究者提出改革,但当时只认识到语言教学中缺乏学生的口语活动与师生之间语言上的交流,“互动”的概念仅局限在教学方法上减少教师讲解与提倡师生英语对答等方面。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认知法”与“交际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得到重视,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所削弱,导致一些课堂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直到当前的“后方法时代”,人们才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互动”不仅包括狭义的师生对答,它还具有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涵。

作为外语学习的英语,对于英语专业生来说英语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仍离不开英语课堂。而两年的英语基础课程的训练,仍让许多师生困惑:为什么还常常表达不准确,不地道,甚至也不能很好理解对方呢?本文认为,提高英语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质量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 师生互动的界定与性质

在当代外语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权威式的控制与服从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和共同构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平等关系。

(一)师生互动的界定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共同构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双向交流活动[1]p4。从理论上看,师生互动的概念源自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研究中对语言输入的重视。在分析语言输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影响中,发现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方面,社会语言学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课堂是教师及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的场所,教学也是他们之间“意义的谈判”(Negotiation of Meaning),因而,它是一个互相影响与双向交流的过程。

然而,外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并不都是“师生互动”。首先,教师单向向学生讲解知识或展示教学内容,学生未进行反馈,这样的活动只是教师的独自行动,算不上“师生互动”。其次,外语课堂教学活动即使出现双向活动,如学生跟读,教师提问后学生必须根据教师规定内容回答或作出反映,也称不上是“师生互动”,因为学生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话语,或给出老师规定的回答,并没与老师展开有意义的交流。

有时在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应答后,学生还会再继续作出反应,师生之间如此不断交流,随着互动数量上趋向频繁,语言质量也会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发展,师生间的沟通也能得到加强,从而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二)师生互动的性质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他们在互动中的作用也不同。通常外语课堂教学的实施都有它的教学目标,都按教师课前拟订的教学计划进行,因此教师是互动的启动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后作出反应,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应深化互动的内容与范围。随着师生互动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增强,他们也有可能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使教师处于对学生作出反应的地位,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反馈继续和教师交流。为了能按教学目标进行,教师此时需对师生互动加强引导。

传统外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限制了师生间的沟通,即使采取强有力的教学措施,仍然很难产生十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因此发展师生互动不能只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应同时注意改善师生关系和创立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 生生互动的内涵与形式

外语课堂教学中有意义的语言交流除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实际意义。“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共同构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双向或多向的有意义的交流活动。

(一)生生互动的内涵

首先,它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与教学相关的学生之间真正交流的活动。而传统外语课堂上的教师指定两个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会话等模仿或纯机械练习却不能称作“生生互动”,在为生生互动做准备时可适当做一些类似的练习,过多则影响学生发挥主动性。

其次,生生互动必须是学生间开展的有意义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活动。外语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而课堂内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本来就比社会少得多,如不充分利用全体学生的资源,语言交际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交际活动就受到极大限制,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主动性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表现之一就是未开展课堂内的生生互动。

从二语习得的输入理论来看,课堂里学生使用的大量语言对每个学生来说也是语言输入的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并不断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生互动的形式

有成千上万形式各异的课堂活动可供教师选择,但课堂时间有限,作为组织者与策划者的教师必须考虑这些活动或话题的适宜性,有效性及趣味性。选择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智力与情感需求、学习目标、动机和兴趣,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活动所追求的目的。课堂活动主要有双人结对(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和班级活动(class activity)三种形式,其中小组活动是被采纳最多的形式。它打破了双人结对始终只有两人交流的限制,使交流的层面有所拓宽,内容更加丰富,因而产生更多真实的语言交际场合,或更接近社会上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这里介绍几个适合英语专业课堂里的小组活动。

(1)交换意见(opinion exchange)。这个活动被Nunan[2]p20称为opinion-gap activity。因其好设计好操作,我国高校英语课堂里经常采用这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谈论他们自己的信仰、想法、喜好、感情,甚至有关道德、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话题,如两性差异、环境保护、文化差异、战争与和平、犯罪、法律、女性权益、教育,等等。这个活动给大学生们一个用英语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的平台,从同伴的不同意见那获得更深思考的同时,也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但也有可能是自由谈论,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不参与交流。因此,为确保该活动最大限度地有效实施,使每个成员都有所收获,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每个同学都汇报组内其他同学的观点或意见;2.组长负责确保每个同学都有同样时间发言;3.指定一个同学记录组内同学的发言;4.要求对其他人的意见发表评论以确保能正确理解他人。

(2)集思广益(Brainstorming)。该活动是让一组成员一起同时思考某一个话题或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不同的观点,他们想到哪说哪,又在他人的观点上继续阐述,只能拓展,不能重复。这个活动的前提是每个同学都富有创造力。既可以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如果组织得好,这个活动会很生动、有趣甚至有启发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习成为乐趣。组织该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不批评他人的观点;2.活动中任何人可随时表达看法;3.观点越多越好,学生的思维发散越宽越好;4.不只是词汇层面的,也可是句法方面的,以便产生更多输出。

三 师生互动与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及运用原则

外语课堂里的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能理解别人的思想,而理解与表达意义正是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不可缺少的两方面,只有师生之间不断运用外语交流信息与思想感情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既要使用正确的语言规则,以便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义,同时更要注意互动涉及的场所、对象及方式,显示出对其他发言者的尊重与关注,以达到理解外语交际的社会功能。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交际的前提,当学习者只被要求加工语言输入时,他们可能不需要掌握语言所有特性,只要能理解内容。但如果必须作出语言输出,他们就会注意的他们的能力与想要表达的内容间存在的差距,构件语言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并不断调整与交际对象的交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仅重视语言输入远远不够,师生都应关注语言输出的质与量,使之在互动中互相促进。成功地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班

在英语课堂里,不管是否意识到,教师或多或少与一部分学生的交流常常比其他学生多。每个外语教师在课堂里都有积极的支持者。他们有的善于学习,成绩突出,比其他同学反应快,抢着发言;有的个性活泼开朗,喜欢交际活动;有的属外向型学习风格,善于表达。这些学生在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十分活跃,很多时候,教师无意识地多请他们发言或参加课堂活动。而那些性格内向或外语学习较困难的同学便难以介入互动活动,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便会越来越跟不上,也越来越不愿使用英语。

但在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必须尊重与保护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都发动起来积极参与时,互动才能取得效果,从而实现外语教学目标。

(二)活动设计要注重引出更多信息的交流

设计互动活动的主题时,应该考虑师生之间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因此有的活动教师应提供一些指示或背景给参与者,让他们能为某个目的感觉有必要准确表达并为听者理解,从而在互动中能与对方进行“意义上的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而这种“协商”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调整和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学生因此不仅要提炼更多语言内容进行表达,还要关注表达是否被理解,从而关注交际策略以达到交际目的。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一些交际策略,如开始一个谈话的方式,要求对方重复或放慢语速的方式,确定听者明白的方式,让谈话继续的方式,等等。

(三)基于真实交际的交际活动

曾经Pattison[3]p7-8从内容、原因、结果、参与者和方式几个方面对比了课堂交际活动与真实生活中的交际。她总结出真实生活交际中外国人和本族人交际的特征:1.说话者只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望、观点、态度等。2.说话者通常因为某个社会或个人的原因而开口。交流完成后,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3.两人或更多人面对面交谈时,他们通常关注和回应的是正在说什么,而不是说的多么准确。4.谈话者之间用什么方式传递意义由说话者决定。那些对交际没太影响的错误往往不被关注。本族人会帮助外国人更清楚地表达自己。

虽然课堂环境不可能达到真实的交际,学生的错误也不能视而不见,但课堂上还是尽量避免让学生做那些单调的句型操练、替换练习或简单的重复练习,而是多提供写有信息差的、做决定的、交换意见的或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参加从而让他们能有一个真实的需要或理由开口用外语说话。

结 语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各界人士都已意识到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促进教师发挥创造性与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及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但在具体运用互动理念与原则时,应区别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式,而且应多组织生生互动活动。同时实行师生互动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讲解,相反互动要求教师必须讲解更加准确与精练,而且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而目前对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高效地运用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1]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蒋景阳.外语课堂交际活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Pattison,Pat.Develop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ers,with Examples in English,French and Germa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曾葡初.英语教学环境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张京华)

Interactivities: One Approach of Improving English Majors’Competence of Using English

PAN Ling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China)

Interactivities not only mean the asking and answering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but also involve the teacher’s creatitity and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s to establish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But in applying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interactivities, more activites between students should be organized so as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form of asking and ansering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raditionally.

interactivity; the competence of using English; approach

G642

A

1673-2219(2010)11-0199-03

2010-07-01

怀化学院科研立项课题“影响英语输入的认知因素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HUY2008-39)。

潘玲(1966-),女,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从事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外语交际师生
情景交际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交际羊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麻辣师生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