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0-04-07 20:24苏晓丽张雪红付传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瘀斑针头皮下

苏晓丽 张雪红 付传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临床上行皮下注射经常会出现皮下出血致腹壁瘀点、淤斑甚至硬结等现象,引起患者的紧张和担忧。为了探明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3~6月我院心内科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68例,男48例,女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46例。平均每人注射14针,早晚各1次,共注射952针,其中有320针腹壁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瘀点、瘀斑甚至硬结。面积小于1.0cm×1.0cm 28针(皮下出血直径大于1mm以上,包括有皮下硬结者为阳性)[1],大于1.0cm ×1.0cm 292 针。2009 年 7 ~10 月采取改良方法后,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62例,男40例,女2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40例,平均每人注射14针,共注射868针。其中有26针腹壁出现皮下瘀点、瘀斑,面积小于1.0cm×1.0cm。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改良后的注射方法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及瘀斑的发生。

2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瘀斑的原因

2.1 注射的角度及深度不当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出现瘀斑与进针的角度及深度有关,进针过深易使药液进入肌层。肌层毛细血管丰富,易形成深部血肿,机化后形成硬结;进针过浅则使药液渗透到皮内易引起疼痛及出血。捏起腹壁皮肤呈皱褶垂直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及淤斑的发生,因捏起部位皮下间隙增大,损伤组织少,便于药物扩散;拔针时棉签轻压针刺下方,减少了药物的外溢。传统的皮下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通过真皮组织层的距离长于垂直法,易引起疼痛;且涉及损伤的部位较多,如不慎刺入血管,拔针后只按压针眼处而未同时按压血管损伤处,易致皮下出血及瘀斑[2]。

2.2 按压方法不当 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是造成局部皮下出血瘀斑的重要原因。按压时间过短容易引起皮下出血。正常人的凝血时间为3min,所以拔针后按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min。如在血液未凝固前停止压迫,则会造成出血,出血时间越长,瘀斑面积越大。对于合并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皮下出血特别是较大面积腹壁瘀斑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同时对护士工作产生不信任感。

2.3 注射因素 针头斜面带入药液,注射前排气不当,药液从针头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注射时带入针眼,则针眼处血管渗血,导致局部皮肤瘀斑。注射间距过短,随机轮换注射部位易致在一个部位重复注射,增加了局部皮下组织中药物的浓度,从而也增加了皮下出血腹壁瘀斑的机会。针头粗对皮肤毛细血管的损伤也大,易引起局部皮下出血及瘀斑;推注速度过快,使注射到局部皮下的药液浓度过大而引起出血瘀斑。

3 预防及护理

3.1 垂直皱褶法注射 注射时避开皮肤硬结、破损、瘢痕、有斑有痣、小血管及皮肤淤血处。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示指、拇指以5~6cm捏起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一皱褶,右手以握笔式持针不排气,针头向下在皱褶顶部垂直进针[3]。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厚度选择刺入深度,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固定注射器,拇指和示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将药液慢慢注入,注射完毕针头停留3~5s,垂直拔针,放松皮褶[4]。注射后避免揉搓和热敷以免血管扩张引起出血。垂直皱褶注射法使针头易固定,保证了注射深度;使捏起部位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破坏;捏起部位皮下间隙增大,易于药液扩散;使捏起部位与肌肉层隔开,防止针头刺入肌肉层毛细血管,有效地减少了皮下出血及瘀斑的发生。

3.2 增加按压时间 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有关。正常全血凝固时间(ACT)为80~120s,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ACT值是正常的1.5~2倍,加上一定力度的压迫,从理论上分析3min可以使血液凝固,如果在血液未凝固之前停止压迫,则会造成出血,出血时间越长,出血面积越大。所以注射完毕后拔针,用无菌棉球或棉签以指腹按压在穿刺点上,时间不小于3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5]。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对药物代谢排泄率降低,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出血,所以老年患者以及合并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局部压迫时间,以5~6min为宜[6]。

3.3 注射针头不带药液 根据一次性注射器内乳头及针头残留量为0.07~0.08mL 的原理[7],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法即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0.07mL空气,克赛、希弗全等预装药物注射器的设计中,针筒内有0.1mL空气,注射前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但使药液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了注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避免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瘀斑形成[8,9]。

3.4 规律轮换间隔注射 LMWH皮下注射局部浓度高,对局部毛细血管壁有破坏作用,易引起出血。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10]。以脐上下5cm、左右10cm内范围(脐周1cm以外),可建立1张治疗卡,治疗卡上设计LMWH轮换注射部位图,以患者脐部为中点,作“十”字线,将腹部分成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范围内顺时针方向上下错开标上A、B、C、D四个不同部位。注射时按照图上标明的位置自患者的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4个象限顺时针轮换进行,即从1A开始到2A、3A、4A、1B、2B…….依次循环到4D,每次注射后,护士在治疗卡上相应部位注明日期、时间并签名。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保证了患者脐周4个象限每48h才能注射1次,而且每个象限内2次注射相距2cm左右,1个疗程内不会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这样皮下注射后局部药液浓度较低,使出血发生率降低[10]。

3.5 选择细小针头缓慢注射 选择细小针头缓慢推注,针头以双斜面设计、锐利、穿透阻力小为佳,并以厂家专用配套注射器为首选。推注速度一般以45s为宜,推药速度过快,使注射到皮下的药液刺激局部毛细血管而引起出血[11]。

[1]马芙蓉,贺春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腹部淤血情况的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2(2):227

[2]霍家玉,霍之英.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两种进针法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3):240

[3]刘艳杰.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新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8):1014

[4]吴晓芸,蒋欢欢,董树谊,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改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6):55

[5]徐秀丽,朱秀勤,邢攸红,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6

[6]李文玲,卢 妙.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6):438

[7]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J].护理研究,2002,16(1):9

[8]张 芳.尤尼舒致局部皮下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58

[9]张 华,倪 琴,吴歆华.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手法减少皮下淤血的护理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96

[10]开月梅,石兰萍,刘 颜.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轻低分子肝素注射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9):3

[11]姚建红,苗华丽.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3100

猜你喜欢
瘀斑针头皮下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