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听说能力教学,突出行业英语特色
——论高职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

2010-04-08 12:06锴张晓芳刘月朗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题基础

谭 锴张晓芳刘月朗

(1.2.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3.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40)

加强听说能力教学,突出行业英语特色
——论高职旅游专业基础英语教学

谭 锴1张晓芳2刘月朗3

(1.2.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3.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40)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现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教学关系到英语教学改革的全局发展。本课题以大量的一线调研及教学实例为研究基础,总结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针对若干问题而实施的“分层教学”、“工学结合”思路为指导的解决方案。期待此课题能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基础英语;行业英语;衔接教学;分层教学;工学结合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高职高专基础英语以及行业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内涵。这一方面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使基础英语教学手段、分层教学的研究以及行业英语中工学结合的实施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2.深入探讨在衔接教学中基础英语及行业英语所涉及到的课程目标、教材、教学以及测试之间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理性认识是课题组衔接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学方式、途径的重要依据。这一方面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3.根据课程目标、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探索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衔接手段的适切性。

4.在教学衔接实验区广泛调研基础英语及行业英语教材试用状况、课程目标实施状况及学生对外语测试的反应情况,对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与研究。经过反复研究、调整和整合,制定出比较完整的符合高职高专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学方式和途经,包括衔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测试手段的研究与探讨。

5.在调研院校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此课题实践意义上的实验验证,对衔接教学目标实施的教学模式、方法做进一步修改、充实、完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原创性。本课题是在国内一系列关于高职高专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衔接研究基础上的延续。贯彻落实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际,弥补了英语教学中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脱钩的缺憾。转变了基础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语言传授方式及行业英语中存在的基础不牢而导致英语教学受阻碍的情况。本课题还深入研究了“分层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等一些列内容对于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教学的影响及实现方案。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本课题可作为实践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持,在本课题的指导下,学校已通过校际合作,结合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和学校及学生实际以及现有基础和行业英语教学方式及考评方式,探索出在基础英语教学和行业英语教学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模式、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找出衔接两种英语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研究对象:湖北经济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生态职业学院以及武汉民政职业学院2008-2009级在校学生(旅游系)以及从事一线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课和行业英语课教师。

2.使用材料:(大连理工出版社)《点击职业英语旅游英语》1-2册、《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学生 TOEICBRIDGE考试成绩、学生作业、相关课程期末试卷。

3.研究过程:首先课题组根据调研希望得出的结果进行了观察研究的设计,搜集了大量省内外高职院校可得的学生及教师情况资料,由于课题为跨校合作,所以我们主要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三校2004至2009学年这五年间的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课表、各英语课程教师教案及教学日记、往届及在校学生英语课程考试成绩、专职教师听课记录表、往届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发现在三校英语课程教学设置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的缺失与教材选择、课程安排、测试选择有极大关联性。具体体现为在教材选择方面,在观察期范围内的2004-2006年,我们学校实行的英语基础课大班教学,不同入学英语水平学生未进行分层,课题组注意到,一些学校学生缺课问题十分突出,而学生课下向老师反映英语课“吃不饱”,还有些认为“听不懂”,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2007年,学校开始尝试分层教学,开设英语小班,因材施教,初见成效。而同期同水平同授课教师的两个班级,我们进行过课堂小调查,应教材的选择而产生的教学有效性十分突出。同时英语课程课时在一周分布内存在不合理因素,比如,在相同老师担任课程教师,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一致的情况下,有的班级周6的基础英语课时全部集中安排在相邻三个教学日内,导致课程过于集中,跨周课程间隔时间过长,学生课上学习内容难以消化。而有的班级安排合理,每两课时间有一日的间隔,最长的可是跨度不超过两日。经分析 Toiec Bridge考试与期末考试成绩,后者的通过率更高,学习有效性更为显著。

(二)调查法

1.研究对象:省内外相关专家;相关本科院校及其二级学院;办学历史相对较早,实力雄厚的高职学院;性质相同学院以及武汉警官学院部分师生。

2.使用材料:高职英语分层分级教学问卷调查统计表(教师篇);高职英语分层分级教学问卷调查统计表(学生篇);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调查问卷。

3.研究过程:课题组外出学习调研,发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并参加各类相关学术会议,我们课题组加强了同省内外专家学者和校内外教学同仁的交流和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其结果。同时以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课题组在警察管理系2007级分级教学试点的实践性和理论探索经验,通过外出调研走访,利用参加教学观摩和学术会议、改卷等机会与同行座谈交流相结合,对我院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定性分析法,聆听校外专家讲座、师生心声、各兄弟院校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经验以及我院大学英语实际教学情况,对大学英语教与学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报告。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结果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特针对我院旅游系07级学生。他们既有着在校两年的理论学习背景,又具备一年校外实习经验。经历了学习基础英语和旅游行业英语的过程,能够对英语教学提出一定的看法和建议。本次问卷的发放时间为07级学生集中返校的2010年5月14-16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86份。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

1.90%的学生在工作中会使用到英语,但有相当一部分使用英语的频率不是很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限制了其工作岗位。如果学生的英语技能更加全面,他们将会被分配到能有更多机会使用英语的岗位。

2.基础英语和旅游行业英语的教学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一般,80%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是最重要的且亟待提高的英语技能。他们最欢迎课堂情境模式的教学方式。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教学方法。

4.从软件、硬件出发,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于工作环节的英语实训环境。这对英语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

(二)访谈结果描述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基础英语课堂还没有意识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与旅游行业英语进行连接,虽然说公共英语的教学有益于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但是二者所具有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来而事实上,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与旅游行业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这种脱节状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的脱节

由于ESP教师兼具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教师由于他们自身的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的经验,无法胜任旅游英语的教学工作,这是由于外语师资培养结构不合理,ESP教师教育专业空缺造成的加之传统的师范外语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互不挂钩,外语师资与专业师资培养各自为政,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两只英语教学力量的沟通和交流严重缺失

2.教材的脱节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展开针对现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目标需求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对于设置课程大纲和选用合适的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忽视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几十年都沿袭相同旅游专业英语教材和大学英语教材,无视授课对象和授课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为专业英语教学做好铺垫和接口作用的大学英语,也未设计出起桥梁作用的过渡性课程和教案。

3.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缺乏衔接

相比与理工科专业旅游英语更加强调口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课堂上没有建立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堂上接触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也不是实际语言交际活动,因此学生接触的语言输入是非常有限的。而旅游英语授课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阅读+翻译,很少涉及语言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没有系统的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测试系统以及教学反馈机制。

大学英语与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脱节很自然影响到旅游专业教学大纲的总体设计,这很容易导致英语教学在总体规划上科学性和系统性欠佳,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缺乏衔接,在分工上不够合理和科学,厚此薄彼,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造成令人遗憾的学习资源的浪费。

四、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就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根据调查及观察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英语实践能力不高等情况,应摒弃原有的单一英语教学模式,根据学院学生能力展开分级教学,并通过相关的模考试题对学生的笔试与口语进行测试,在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进行分级培养,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值得在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但同时认为,英语能力的分级也可能涉及到分级科学性、合理性等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中加以提高与完善;针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高职基本要求”),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例如陕西省安康学院教师向晓萍在院级科研基金项目中,曾结合“高职基本要求”,对包括英语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评估手段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作出了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并对未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前景作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预测与展望,其中,个性化课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都是值得在以后的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中加以研究与借鉴的。此外,当前学界对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有所重视。这一类的著作与学术文集大量涌现,学界论文均阐述了多媒体及网络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网络英语教学信息资源的特征、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网络媒介运用的现状以及对于未来网络将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资源之一的构想。

(二)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高职高专在英语教学,特别是基础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上是存在某种共性的。因此,在探讨教材大纲、教学模式、与师资力量等一般性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上,对已有的研究资料是可以进行筛选、比较总结,并加以借鉴的。然而,同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专业特色的同时,必须看到各院校的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财务类高职在发展路线上主要突出在金融、经济、文秘等专业的发展上,因此,对于其行业英语的发展主要侧重在经济金融类,对于其在大学第一、二学期所设置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大纲的设置、考试体系的应用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都必须为其后所开设的行业英语打下牢固的基础,否则初期的基础英语教学与后期的行业英语教学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教学资源的浪费或重复。因此,在对包含我校在内的各高职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在抓住高职院校各自专业特色,求同存异,由表及里,在考量具体的基础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材料中,通过对现有的基础英语教学资源的分析,找出不足与缺憾,寻找突破口,加强合理、高效的基础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我们课题组研究的结论如下:

1.教学中的基本情况的改进

依据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制定科学的学生英语水平测试系统,测试成绩与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互为参考,同时参考学生意见,形成分层依据。分层教学可分为为三个层级,A、B、C级。根据不同的层级选用不同的教材,同时教学侧重点应不同。A班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写作、阅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上,并引导他们报考难度较高的等级考试或 TOIEC考试,形成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自然衔接。B班仍在传统的自然班上课,在教材选择上要重点注意选择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共通章节,设置模块类似的教材,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基础英语先行,行业英语课程紧随,逐步将理论转向实践。C班强化语法基础和单词记忆。在分层教学重要注意每学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重新分配,保证学生合理流动。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反馈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提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出“英语课程不仅应该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向EGP(一般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倾斜的倾向。。使得学生一旦进入专业领域,英语能力明显缺乏,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就是实现工学结合(专普结合),在 ESP和 EGP教学模式中找到平衡点。而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已是开设香格里拉班、王朝酒店班,与涉外旅行社合作办班,取得了极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际,弥补了英语教学中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脱钩的缺憾。转变了基础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语言传授方式及行业英语中存在的基础不牢而导致英语教学受阻碍的情况。本课题还深入研究了“分层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等一些列内容对于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衔接教学的影响及实现方案。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释

①雷兵:《试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10期。

②洪欣平:《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4期。

③白晋慧:《浅论高职英语的分层次教学》,《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④刘泓蔚:《基于“工作过程+岗位需求”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探索》,《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

⑤李晓功、杨延龙:《旅游英语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2期。

⑥吴静:《高职实践实训与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⑦王静:《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探讨》,《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⑧王敏、陆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英语改革的建议》,《内江科技》2008年第7期。

⑨龙新利:《创设情景,提高高职校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验报告》,《职教论坛》2002年第18期。

⑩叶建敏:《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工作》,《外语界》2005年第2期。

(11)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外语》2001年第1期。

(12)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文音

2010-10-20

第二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GZGZ7610);本课题组成员包括:谭锴、张晓芳、刘月朗、曾宪梅、舒毅、钱菁。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课题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