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驻朝鲜军与“九·一八”事变

2010-04-09 05:55袁成亮
关键词:越境金谷关东军

袁成亮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7)

试论日驻朝鲜军与“九·一八”事变

袁成亮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7)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将军部拖入事变,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根据与关东军的事先谋划向军部提出了越境增援关东军的请求。由于内阁会议“不扩大方针”的确定,日驻朝鲜军“合法越境”企图未能得逞。在此情形下,林铣十郎置“天皇统帅大权”于不顾,通过请求“军部授权越境”乃至“自行越境”等手段终将军部,并进而通过军部使内阁会议对日驻朝鲜军擅权越境予以“追认”,并拨付所需军费,天皇对此也予裁可。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由此也从一起地方性事件升格为“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

“九一八”事件;日驻朝鲜军;自行越境;天皇统帅大权

学术界对于关东军及军部势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作用给予了较为充分的关注,却完全忽略了日驻朝鲜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所作所为。事实上,日驻朝鲜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正是由于日驻朝鲜军违反“天皇统帅大权”擅权越境将军部,并进而通过军部将政府、天皇拉入事变,使“九一八”事变由一起地方性事件演变为彻底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本文试就此作一论述,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一、内阁“不扩大方针”的确定与日驻朝鲜军“合法越境”受挫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新任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以“维持满州治安问题”名义致电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要其立即派兵越过鸭绿江支援关东军作战。①林铣十郎在接电后即于次日凌晨2时命令嘉村少将指挥由5个大队步兵、1个中队骑兵、2个大队炮兵、1个中队工兵组成的第20师团第39临时混成旅团四千余人向中朝边境进发。日驻朝鲜军越境果真是为了帮助关东军“维持满洲治安”么?实际上,日驻朝鲜军此举背后隐含着关东军与朝鲜军共同策划的一项重要阴谋:通过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之举将日本军部、政府及天皇拉入事变,使九一八事变由一起地方性事件上升为彻底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

早在1928年6月关东军企图利用炸毙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占领东北阴谋失败后,又开始了下一轮的阴谋活动。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负责谋划的。为了避免重蹈皇姑屯事件因关东军“单干”而失败的覆辙,石原与板垣决定,此次“无论如何也要将军部拉进来”。

怎样才能将军部拉进事变呢?石原与板桓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日驻朝鲜军在事发后的越境增援上。因为根据“天皇统帅权独立原则”,日驻朝鲜军出兵我国东北事属向“国外”出兵,须由参谋本部作战部提出出兵计划,并由军部首脑报请天皇的裁可,其所需军费也须由内阁会议通过②。这样,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关东军出兵不仅能使军部深陷其中,而且还能将内阁与天皇拉进来,可谓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事变发生后,日驻朝鲜军是否能前来增援便成了关东军此举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所在。关东军参谋片仓衷对此也称:如果驻朝鲜日军不来增援,结局不过是重蹈昭和三年事变(即关东军炸毙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的覆辙而已,不设法将其牵扯进来,一片苦心很可能化为泡影③。

为了争取日驻朝鲜军的支持,1931年8月,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三次邀请日驻朝鲜军参谋神田正种中佐来旅顺商谈此事。板垣对神田说:“为了积极解决满蒙问题,把中央军部拉进来,无论如何必须得到朝鲜军的协助。”④神田对此欣然同意,日驻朝鲜军司令的林铣十郎对此也是十分的支持。在同月召开的师团长会议上,林铣十郎向关东军参谋表示“当关东军处于危机之际,驻朝鲜日军决意给以支援。”⑤经过协商,关东军与日驻朝鲜军就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一事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旦事变爆发,驻朝日军就兵分两路进入东北。一路从朝鲜的西北角越过鸭绿江,向沈阳方面推进,一路从朝鲜东北角渡过图们江,并在“间岛”地方建立阵地⑥。

然而,关东军与日驻朝鲜军共同策划的这一阴谋进展得并不顺利。19日凌晨当嘉村少将指挥的第20师团第39临时混成旅团行进到朝鲜新义州附近时,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接到陆军省发来要求“停止出兵”的电令⑦。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9月19日上午7时参谋本部召集紧急会议讨论九一八事变处理对策。参加会议的有陆军省次官杉山中将、军务局长小矶中将、参谋本部次长二宫中将、总务部长梅津中将、第一部长代理今村大佐、第二部长桥本少将等。由于日驻朝鲜军离满蒙最近,在会上,参谋本部作战课长今村均就当时中日双方在满州兵力作了比较后,提出“万一有增援的必要时,可以用驻朝鲜的部队来应急”。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与会者赞同,会议当即责令陆军省军事课着手准备紧急情形下增兵调遣计划⑧。会后,陆军次官杉山中将与参谋本部次长二宫中将分别向南次郎陆相与金谷参谋总长作了汇报,南次郎与金谷当即商定在随后召开的内阁会议上由南次郎向内阁提出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事宜。

9月19日上午10时,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事变处理办法。陆相南次郎当场出示花谷正电文称:此次事变系由中国军队所挑起,关东军系“正当防卫”⑨。南次郎出任陆相前曾任日驻朝鲜军司令,是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力支持者,他在会上称:“为了确保悬而未决的满蒙特殊权益,政府已经到了应该下决心的时候了。”⑩但南次郎此举遭到了币原外相的反对。币原根据会议前得到的情报出示了日驻沈阳领事林久治郎“极密急电”,称:“这次事件完全是当地军人有计划的谋略行为。”币原的发言使内阁会议否定了军部关于“关东军此次行动纯系自卫”的说法,并对事变作出了“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即通常所说的“不扩大方针”)。

内阁会议对事变“不扩大方针”的确定对于关东军与日驻朝鲜军合谋策划的借日驻朝鲜军“合法越境”来扩大事变的阴谋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既然内阁会议确定了对事变“不扩大”的处理方针,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派兵增援关东军了。南次郎也因此丧失了原本打算在会上提出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关东军的勇气,金谷参谋总长上奏天皇时对此也是只字未提。内阁会议后,金谷参谋总长随即向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和混成旅团长发出“停止出兵”之16号电文。

二、从请求军部“授权越境”到决意“自行越境”:日驻朝鲜军终将军部拖入事变

尽管内阁会议确定了事变“不扩大方针”,军部也向日驻朝鲜军发出“停止出兵”的指令,但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不愿关东军挑起的战火就此熄灭。19日下午15时50分,林铣十郎致电参谋本部称:“1、贵电第16号收悉。派遣旅团之大部已出发,今晚半夜当通过国境。2、根据关东军之形势,我认为有立即增援之必要。”军部接电后于18时10分、20时20分两次分别以参谋总长、次长名义致电林铣十郎:没有“天皇大命”不得出兵。针对参谋本部屡屡以“天皇大命”相令,林铣十郎回电称:“关于关东军切望本军增援事,贵电指示须待大命方可出动之主旨,深为理解。但如颁发大命,即构成日中开战,则事态更加重大。为使之成为地方问题,深信以采取独断出兵之形式较为稳妥。于此,切望授权可按情况独断派一部兵力越境。”很显然,为尽快将军部拉入事变,林铣十郎要求由参谋本部而不是天皇授权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了。

林铣十郎屡屡请求军部授权越境增援关东军同时,关东军也以“维持治安”为名连连向军部请求派兵增援。19日下午5时40分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以关参(即关东军参谋部)第376号电致陆军大臣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声称:“本军有必要积极负责维持全满洲的治安,要求增兵三个师团。”随后本庄繁又令关东军参谋长以关参378号电致参谋本部次长二宫治重、陆军次官杉山元,请求增兵,并称关东军负责维持全满洲治安的经费可以“自给自足”。下午7时,本庄繁等又以关东军全体名义致电陆军本部:“我们确信,现在是解决满蒙问题之绝好机会。今日我军如果退缩,以后将绝对不可能再解决满蒙问题。”“期望能以最大之决心,促成帝国百年大计和整个陆军之猛进。”

关东军以“维持满洲治安”为由请求军部派兵增援与日驻朝鲜军置“天皇统帅大权”于不顾,要求军部授权越境增援关东军的行为使军部大为不安。日陆军刑律明文规定,对擅自作主调兵遣将的行为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因日驻朝鲜军出兵东北事属向“国外”出兵,如果没有“天皇大命”而擅权越境,其性质更为严重,不但司令官林铣十郎要处以死刑,军部首脑也须承担连带责任加以处罚,即便是由参谋本部授权日驻朝鲜军越境也免不了此种结局。在此情形下,9月20日陆军三长官会议作出决定:“军部于此之际,所期望者,在于满蒙问题的一并解决。假如内阁不同意军部此种意见,则以此为理由,推倒内阁亦在所不惜。”军部“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方针”的确定也意味着军部自身放弃了内阁会议确定的“不扩大方针”。这样,“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三天,军部首先被日驻朝鲜军拖下了水。军部对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态度也因此由单纯的“没有天皇大命不得越境”转为积极促使乃至逼迫内阁放弃“不扩大方针”。在军部看来,只有内阁放弃“不扩大方针”,“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日驻朝鲜军越境一事才能在内阁会议获得通过,从而为获取天皇对日驻朝鲜军越境许可“敕令”铺平道路。退一步说,即便万一天皇不允许日驻朝鲜军越境,军部也会因有内阁会议批准这道“挡箭牌”而减轻自身责任。

军部放弃“不扩大方针”对于日驻朝鲜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为通过军部进一步将内阁及天皇拉入事变,林铣十郎决定将“越境事件”进行到底,即由原来要求的“军部授权越境”一变而为“自行越境”。9月21日凌晨林铣十郎致电参谋本部:“为了解除关东军受到张学良进攻的危机,我已自行决定向所部第二十师团(第39临时旅团)发出出击的命令,越境时间预定为二十一日下午。”

参谋本部在接到林铣十郎决定“自行越境”电报后大为不安,立即召集相关部、局长研究此事。与会者一致认为,由于林铣十郎决意“自行越境”,原定逼迫内阁会议通过日驻朝鲜军派兵议案在时间上已来不及,因而有必要不经过内阁会议而请金谷参谋总长直接上奏天皇请其下达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之命令。在会上,负责运兵计划制订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今村均称:“(驻朝日本)军队从现在开始出动,通过铁路运输而越过国境的时间,当在今天晚上。因此,现在一方面立刻打电报训令建川部长,要他精确地估计一下当前的情况;同时,请总长立刻进宫奏明天皇,请求批准在情况紧急而有必要时可以让朝鲜师团越过国境。总之,我认为有必要请总长向朝鲜军司令官拍发这样的训令电报:‘关于越境问题,正在办理请求天皇批准的上奏手续。在裁决的命令没有下达之前的行动是触犯统帅大权的,因此,自行越境是不允许的。’”今村均上述建议在会上得到了一致认可,于是,参谋次长二宫向金谷总长、杉山陆军次长向南次郎陆相分别作了汇报,并获同意。金谷参谋总长随即向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发出了“未奉天皇大命不得越境”之电文。

9月21日下午2时,金谷参谋总长进宫参见天皇,请求批准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关东军,不料宫内省以“陛下不便”为由拒绝为金谷参谋总长引见天皇。尽管金谷参谋总长没能见到天皇,但作为负责增兵计划制订的今村均依然主张朝鲜军必须得到天皇“敕令”方可越境。他说:“现在二宫次长正和侍从武官长一起设法说服宫里的人,希望能够得到允准于明天上午参见天皇。如果能在上午得到天皇的批准,那也只是迟了两小时左右而已。但如果未得天皇批准而触犯统帅大权,那末,那些内阁中反对军事解决满洲问题的大臣们,更将大声地向国民宣传陆军的专横了……这本来应该是由陆军省各位来考虑的事情,我的话未免也有僭越之嫌,但没有国民支持的军事行为,势必是要影响军队的士气的。一直以确保陛下的大权作为信条的陆军,自已倒去干触犯统帅大权的事情,这对派遣在外的军司令官们无疑是一种示范,表示不服从中央的统制也没关系,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后患。我认为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事情。万一军司令官林铣十郎竟然干了自行越境的事情,那不但要对这个大将进行严厉的处罚,大臣和总长也必须以退职来向陛下请罪。不过,为了不要在时间上造成丝毫的错误,现在就向朝鲜军拍发电报,训令他们:‘目前尚未获得陛下的批准,预定明日上午再去请求,不准自行行动,触犯统帅大权。’”

三、日驻朝鲜军“自行越境”的实施与“九一八”事变的“升格”

然而,就在金谷进宫参见天皇前一个小时,即9月21日午后一时,林铣十郎下达了日驻朝鲜军“出兵”命令,集结在朝鲜边境新义州的第39混成旅团在嘉村少将指挥下渡过鸭绿江进入丹东,并于当夜10时到达沈阳附近,接替北侵的关东军第二师团,担任南满的警备任务。

林铣十郎下达出兵命令后,下午二时四十分,日驻朝鲜军混成第三十九旅团长嘉村少将致电金谷参谋总长:“旅团予定于本日十三时乘首班列车出发。”由于金谷不在,参谋本部次长二宫治重因不知详情当即向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发电询问:“这一行动是出于旅团长之独断,还是出自军之命令?动机如何?望火速报告。”林铣十郎当即回电:“关东军诉说已在吉林方面开始行动,兵力显著不足,多次接到切望增援的要求。义不容辞,已命在新义州之旅团越江出动,对造成不遵前命之结果,不胜惶恐之至。”

日驻朝鲜军第39旅团在没有得到天皇许可下“擅权越境”的消息传到东京,参谋本部与陆军省十分惊慌,惟恐政府在第二天内阁召开的会议上以“侵犯天皇统帅大权”为由弹劾日驻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并拒绝拨款,军部首脑为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此事。鉴于先前对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一事求见“天皇裁可”未果,会议转而逼迫内阁对日驻朝鲜军已造成的越境事实予以“追认”,并作出如下决定:日驻朝鲜军“自行越境”既已成事实就应予支持,如果政府不承认朝鲜军的独断出兵,就以陆军大臣、参谋总长的辞职相威胁。

9月22日上午10时日本内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日驻朝鲜军擅权越境一事的处理对策。会议一开始,陆相南次郎径直宣布:朝鲜军已经自行越境,如果内阁不予以追认,军方的高级将领将辞职。根据1936年广田内阁恢复的陆海军大臣现役制规定,如果陆相或海相辞职,内阁就无法存在。在军部的压力下,此次会议不但未以“侵犯统帅权”名义对此事进行谴责,反而作出如下决定:

1.对朝鲜军之独断越境问题,全体阁僚并未声明反对,但亦无人积极表示赞成。今朝鲜军出动已成事实,则结论即已予承认。

2.既已承认事实,经费亦已决定开支。会后,若槻首相携带内阁上述决定进宫谒见天皇。参谋次长二宫通过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矶转告若槻首相:“希望不仅将承认出兵事实,而且把同意支付出兵经费的事一并上奏。”若槻接受了这一要求,照此上奏。下午,金谷参谋总长和南次郎陆相把关于向满洲增派部队的问题及其编制和具体安排事宜上奏天皇,旋即得到批准。天皇的裁可事实上已成为对日驻朝鲜军越境的“事后追认”。金谷参谋总长和南次郎陆相随后将天皇对日驻朝鲜军越境事宜的“裁可”大命用电报向关东军司令官和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作了传达。

日本内阁会议追认日驻朝鲜军越境关东军并同意拨付所需军费,表明日本政府继军部之后也放弃了9月19日内阁会议确定的“不扩大方针”,全力投入到“彻底解决满蒙问题”行动中去。九一八事变也因此从关东军发动的一起地方性事件升格为“彻底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9月22日内阁会议通过“追认”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日本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一天,枢密院召开全体顾问官会议,同意将满蒙事变进行到底,并“对这次陆军在满洲事变中的行动不胜感谢”。皇室成员闲院宫认为“事已至此,应该加强团结,向前迈进。”陆军元帅上原勇也称:“满洲事变既已发生,不能再向后退,必须求得满蒙问题的根本解决,如不成功事态将极为重大。”日本军部对政府此举也是大为赞赏。参谋次长再次打电话给关东军参谋长,指示军事行动必须配合根本政治目的的贯彻。电报说:“陆军大臣认为要理解政府的作法。只要无碍于贯彻根本解决满蒙问题的大目标,不如按政府方针去做,总长亦同意此种看法。”日本各方对内阁会议追认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反应如此之强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在九一八事变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所具影响之大。

也正因此,为避免国际社会对日“彻底解决满蒙问题”行动的干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对外“沉默”了一周的日本政府觉得此时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了,于9月24日发表了《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政府声明》,为日驻朝鲜军越境增援关东军之举辩解,声称:“至9月21日,又鉴于南满铁路沿线已陷于不安状态,由驻屯朝鲜军派出一个混成旅团——官兵四千人,新拨归驻屯满洲军司令官管辖,但驻屯满洲军的兵员总数仍在条约规定的限额以内,这当然不能说成在对外关系上扩大了事态。”并表示:日本在满洲“没有任何领土欲望”“决定了竭力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日驻朝鲜军越境仍属日本政府“不扩大方针”范围内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日本政府此时的所谓“不扩大方针”实际上已由最初的“不扩大”变成了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打掩护的烟幕。

日驻朝鲜军擅权越境事件发生后,天皇将其统帅权一部分暂时委托参谋总长执掌并据此下达所谓“临参委命”○30。这一变通大大加强了军部的权利,同时也为天皇日后摆脱战争责任提供了借口。

注释

①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6页。

②⑪张效林译《:远东军事法庭判决书》,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1953年,第285页,第282页。

③⑩⑰日本读卖新闻战争责任检证委员会撰稿《: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140页,第141页,第20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编《:“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54页。

⑤根本博谈话,转引自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1页。

⑥⑱易显石等《:“九一八”事变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6页,第144页。

⑦楳本捨三《:关东军秘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年,第100页。

⑧今均村《:自述:一个军人六十年间的哀欢》,转引自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3页。

⑨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3页。

⑫㉘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2页。

⑬稻叶正夫等编《: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道路》,东京:朝日新闻社,1963年,第114-115页。

⑭㉒弘治等《:乱世存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年,第101-102页,第103页。

⑮片仓衷《:满洲事变机密政略日志(摘译)》,转引自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⑯㉖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9页。

责任编辑 东园

2010-03-1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抗战前日本侵华若干问题研究”(09SJD770007)

猜你喜欢
越境金谷关东军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绿荷
金谷園雅集 第一场文人自发的宴游
他错过组织给的三次机会
——浙江机场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金谷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越境”的中国文学
齐齐哈尔日军“忠灵塔”探析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使用化学武器探析
关东军的强力干预与郭松龄反奉事件
金谷源重组期吃罚单股民欲起诉维权
金谷源重组期吃罚单股民欲起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