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为例

2010-04-10 17:29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5期
关键词:白云区网点资源共享

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

〔广东省广州市 510410〕 缪桂英*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其核心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让优秀的文化资源走进边远山区,走进千家万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广东省实施以来,广州市白云区将这一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服务网络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基层服务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深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该工程由财政部拨款,文化部具体组织实施。此项工程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等最新技术成果,通过建立1个国家中心、30个省级分中心、5000个以上的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网络,整合各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表演艺术团体,包括一些电视台以及科技部门、农业部门、卫生部门的专业数据库,有组织、有系统地通过互联网、卫星宽带传输和光盘,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包括城市的社区、边远山区、边防哨所等基层文化单位),提高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的重要手段,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迅速扭转中国农村,特别是边远与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状况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战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填补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6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在白云区图书馆成立。2008年,区委、区政府投入30余万元购入了一部分现代化设施,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的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市中心的支持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按照文化部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要求,稳扎稳打地推进自身工作及基层网点的建设工作。区支中心利用现代化的设施和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通过集中收视、上机个性化浏览、信息查询、网络视频节目点播及下乡服务(手提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送文化信息到农村、军营、学校、社区等,让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地享受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电影、戏曲、小品、讲座、文艺节目及农业实用技术和生活百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的服务模式

目前,广州市白云区下辖14条街道、4个乡镇、118个村庄、245个社区,面积7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0万(包括流动人口),以农村人口居多。区支中心从实际出发,为全区街道、乡镇、村庄、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提供了资源及业务指导服务。主要服务模式有:

(一)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利用资源为基层服务

2008年初,在全区14条街道、4个乡镇全部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街道、乡镇一级的基层网点实现了100%覆盖。然而,社区、村庄一级的基层网点还比较少。2009年,为了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白云区支中心加强了社区、村庄基层网点的建设工作,共建成服务点56个,其中社区基层网点50个、村庄基层网点6个。并为每个基层网点配备了一台以上的计算机,有些基层网点还与公众网连通,为社区与农村群众享受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随着基层服务网络的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9年,每个基层网点平均服务达5000多人次。另外,白云区支中心还为一些条件较差的基层网点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不定期组织文化信息资源和服务下基层,为当地的群众服务。例如,曾到钟落潭镇登塘村及长腰岭村开展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节目的活动,并向各基层网点送去科技书籍和光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指导各基层网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及元旦期间,各地相继举办了电影专场及各种文娱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优秀文化成果。

(二)优势互补,联合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到将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纳入其他机构的网络平台,共同传播先进文化,实现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其主要做法有:

1.利用区内其他单位的设备和服务优势条件,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与宣传工作。例如,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借助白云信息网的技术平台,在该网站上发布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活动信息,宣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成果;通过白云区广播新闻中心,报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的各项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另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在开展共享工程下基层活动时,还经常联合区文化中心电影公司进行共享工程视频的展播。通过以上活动,既充分利用了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又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借助兄弟单位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种服务。广州图书馆的“羊城学堂”与“广图讲坛”是广州市著名的文化活动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通过直接播放这些讲座为全区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此外,在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除了充分发掘本身的文化信息资源外,还经常以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寻求省图书馆与市图书馆及其他兄弟馆的资源支持。2009年,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利用省分中心提供的电子资源共享平台中的丰富资源,为全区群众提供参考咨询服务32次,提供电子文献信息资源225篇。

(三)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辅导

根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及市支中心的要求,为了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和管理的辅导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专业人员在培训后,还多次到基层网点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就未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现场解决、示范与培训。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坚持到一处培训一处,力求做到每个基层网点都能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来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还通过网络及电话等多种渠道,及时为基层网点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四)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营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声势,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宣传效果,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除了坚持开展一些日常的活动,如每周六直播“羊城学堂”外,还定期组织一些宣传服务活动。例如,利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宣传周及羊城之夏等契机,举办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社区、进农村等系列宣传活动。2009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组织各种文化活动70场,其中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17场、培训讲座46场、展览活动7场。在2009年7月22日与10月1日,直播日全食及国庆典礼等活动,更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年累计服务35万多人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广大基层群众既深入了解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又享受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大家带来的文化娱乐大餐。

三、对深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的建议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在服务,而服务的重点在农村。因此,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者,应拓宽思路,进一步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路子,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为农民群众服务。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宣传力度,推动基层网点建设

基层网点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细胞,是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窗口,必须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步伐。要对各级领导及各级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资金与政策等方面的协助和支持,以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步伐。

从广州市白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来看,区支中心硬件设备仍然不足,基层服务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区内基层网点的覆盖率还不到一半,尤其是村一级基层网点还很少。因此,必须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硬件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区支中心的硬件设施,抓紧落实区支中心改造升级的后续工作。在基层网点建设方面,争取市、区政府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完善社区、农村基层服务网络,力争早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区农村、社区的全部覆盖。

(二)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专项经费

经费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基层网点建设、运行费用与人员工资等都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以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建设持续发展。

(三)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建资源建设

目前,广州市白云区有一批非常有特色、有价值的地方文化信息资源尚未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成果,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应加强这些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只有加大资源搜集整合力度,把本地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风格的民间音乐、美术、戏剧、戏曲等资源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合,才能逐步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形成特色资源,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四)加强服务基层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要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于基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做到:

1.要有新突破。要积极探索开展参与性项目,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的求知兴趣,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和“参与”的互动活动。

2.要坚持经常下乡。要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文化信息资源优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编印种植养殖、农产品开发和储藏等专题资料,下乡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深入农村播放电影、戏曲和科普视频节目,让更多的农民享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带来的实惠;要根据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联合科技、农技、教育等部门下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的文化需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根据本区农村人口较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了服务。例如,根据农时、季节,结合本地实际,举办种植、养殖等技术的培训班,邀请有关农业专家或有经验的农户上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向农民推广良种、提供技术、传递信息,并现场指导。另外,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还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解答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从网上查询、下载、编辑关于农村“种、养、加”的最新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编印成《科技信息》,免费发给各乡镇,并通过乡镇农技站、文化站的专栏与橱窗广泛向农民宣传。通过培训和宣传,效果显著。例如,太和镇头陂村有多位农民学到了种植番茄和草莓的科技知识,将科技知识用于培植番茄和草莓,番茄从原来的亩产几千斤增加到亩产1万多斤,草莓从亩产3千多斤增加到亩产7千多斤。现在,他们种植的番茄和草莓已成为同行中公认的优质品种,并打入省外与香港特区市场,使农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想服务好,跟着需求跑”。这是很多农村基层网点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顺口溜。为农民服务要了解需求、研究需求、服务需求。在这方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坚持送书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钟落谭镇以种植水果为主,就送去水果种植方面的书籍;江高镇以家禽饲养为主,就送去家禽饲养业方面的书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还收集整理荔枝、橙树、柑橘、草莓、木瓜、番茄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资料,为需要的农民服务,不少果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在生产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4.要立足地方特色。要洞悉当代农村所焕发出来的巨大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例如,太和镇农民爱唱客家山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白云区支中心就满足农民的需求,经常下村播放山歌影视节目,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只有紧紧抓住多样化、特色化这个关键,才能使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在广大农民中推广利用,使农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为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助推作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既负有探索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使命,又负有促进广大城乡社会文化进步、培育高素质新型城乡居民的重大责任。广大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者,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满意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城乡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韦丽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09,(2):85~88.

[2]吴凤琴.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5):103~105,108.

[3]冼育华.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4):45~47,32.

[4]周筱萍.基层图书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9):88~90.

[5]吴爱云,鲍成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吉林省农村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1):7~9.

[6]陈成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回顾与思考: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温州支中心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6):74~75,23.

猜你喜欢
白云区网点资源共享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广州市白云区南方钢厂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云府〔2020〕14号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习作点评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贵阳白云区:“诚信森林”顶层设计见真功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