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结构

2010-04-10 09:51冯晓青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知识产权战略

冯晓青

(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结构

冯晓青

(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体系结构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认识。从西方管理学界的观点出发,可以从产品与市场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以及协同作用等方面加以探讨。从我国管理学界的观点出发,则可以从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实施环境、战略实施策略等角度加以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管理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一种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显然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由于中西方管理界对企业战略的体系结构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结构加以探讨,并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研究。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体系结构:西方管理学界视角

关于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西方管理学界的学者认为,一般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产品与市场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以及协同作用。

产品与市场范围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是其从事市场竞争的场所和活动空间。产品包括核心层、实质层和外延层。产品与市场范围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是否具有优势,也反映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和范围。确定产品与市场范围需要重视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一般而言,应根据所在行业和自身产品开发与营销状况确定产品的经营范围和市场空间,注意产品与市场的高度结合。

资源配置 (或资源优化配置)从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看,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1]。企业资源配置是对企业存量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它能够产生增加市场供给的效果,但也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一般地说,企业资源配置以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相适应为基本标准。资源配置及其效率也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问题,因为企业需要借助于市场实现生产的价值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价值实现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以优势资产进入优势产业并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资源配置对实现企业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部分,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对手不能或难以获得的稀缺资源,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独特的优势。资源配置被申德尔德等国外战略管理研究学者视为企业战略中最为重要的方面,甚至被战略管理学者安索夫等视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认为所谓战略性行动就是组织通过改变内部资源配置和行动方式,使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国外学者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则指出,企业战略就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目的,选择企业达到既定目标所遵循的路线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和途径进行最优化配置。国外学者霍弗则通过研究企业面临战略挑战和应战时的反应问题时发现,那些面临重大战略挑战而未能获得成功的企业一般不会在企业经营范围或资源配置方面做出适应性反映与调整。这些都体现了资源配置在企业战略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协同作用是指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产生的收益大于这些单位各自努力创造的收益的总和、企业总体资源收益大于企业各部分资源收益的总和。协同作用又称为战略协同,它一般包括投资协同作用、作业协同作用、销售协同作用和管理协同作用等类型,涉及市场协调、操作与技术协调以及管理协调等内容。

以上这些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而这些构成要素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如产品与市场范围界定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空间,为企业总体战略定位奠定了基础,资源配置明确了企业有效运用资源从事生产经营的模式,为企业开展经营战略创造了条件,竞争优势指明了企业所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为企业实现其使命和目标②企业使命和目标是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其中,企业使命是企业从事的事业及其方向和目的,企业使命是通过其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体现和实现的。企业目标则是企业执行其使命需要预期实现的结果。提供了充分保障,而协同作用则指出了企业提高整体经济效能和效益的手段。当然,这些构成要素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使命与任务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孤立的。例如,企业产品或市场范围、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着企业经济效能实现的程度,而协同作用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率,并在企业各种资源和特殊能力以及产品与市场之间形成与发展。

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而言,其体系结构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产品或市场范围(经营范围)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首先解决的基本定位问题。无论是专利战略、商标战略还是著作权战略,都需要在产品、市场范围内明确具体的产品、市场背后知识产权的地位和状况,高度重视产品及其背后的技术、品牌与市场的融合性。在制定与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时,从产品、市场范围考虑战略环境及其定位。

资源配置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构成要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资源配置本身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核。当然,这里的资源配置更多地表现为无形资产资源的配置,而无形资产中知识产权占据了核心地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运行,不但需要有足够的有形资源加以保障,而且需要在无形资源之间以及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实现有形与无形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赢利能力。

竞争优势更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结构中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产权本身的垄断性、排他性特点决定了它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以知识产权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向愈加明显。例如,通过设置合法的专利技术壁垒、专利池、技术标准,可以阻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目标行业,也可以在本行业和市场中谋取垄断优势。还如,通过重大发明、革新,依托专利技术优势,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企业可以将竞争对手甩在后边。由于知识产权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巨大作用,在当前的知识产权理论中,甚至形成了“知识产权优势理论”。

协同作用 (战略协同)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也同样存在,也应视为其体系结构范畴。这是因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制定与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事业部进行联系与沟通,并且关注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便通过内部的战略信息系统做出适应性反应与调整。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战略协同同样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为它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信息有机利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比较健全的条件下,战略协同能够更好地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体系结构:我国管理学界视角

与前述西方管理学者关于企业战略构成要素侧重于企业内外结合机制方面研究不同,我国管理学界关于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的观点则是从企业战略本身内在的系统角度加以研究的。具体地说,我国管理学者主张以企业总体战略为代表的企业战略由战略指导思想 (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定位、战略实施环境、战略步骤、战略实施策略等内容构成。以其中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为例:

周祖谟先生在《审母古读考》中指出“……即此观之,可知审母二等字古盖读如心母矣”[4]。郭店楚简中声母为审母二等的通假字出现6次,其中有3次和心母接触,也可补充周先生的结论。

战略指导思想又称为战略思想,它是指导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战略的神经中枢,对企业战略的其他内容如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实施策略等都具有指导意义。企业战略思想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迄今为止,企业战略思想已具备比较丰富的内容,如:竞争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价值创新观念、满足市场需要观念、系统化思想等。

战略目标是基于战略思想的指引而为实现企业一定时期总任务而确立的目标与要求。战略目标表明了企业一定时期制定与实施战略的总任务与努力的方向,它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经营环境,并随着战略的推进而在必要时作出适应性调整。企业战略目标总的来说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战略实施的不同环节,战略目标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如成长性目标、竞争性目标和稳定性目标等。不过,企业战略目标由于取决于企业经营目的和企业使命与任务,它在总体上仍具有概括性和需要较长的时间保障,和企业具体的经营目标、工作目标不同。

战略定位是企业对产品、技术、市场等关系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确立其地位的谋划。战略定位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在不同的战略定位下,企业实施战略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例如,在 20世纪40年代,IBM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制造商业数据处理机的中型公司。1947年,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主流观点认为计算机将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IBM的创造者托马斯·沃森却敏锐地发现将来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数据处理。于是,公司决定进行重大战略调整,集中力量研制商业数据处理用计算机,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如果当时 IBM未能进行正确的战略定位,恐怕难以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企业。

战略重点是企业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环节和问题。一般地说,企业战略都应具有自己的重点。战略重点的确立能够使在确立战略目标上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在企业资源配置和运用上重点保障,在战略实施上分清轻重缓急,重点解决要害问题。由于企业资源有限,且外部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战略如果没有重点,将失去战略重心,因而容易遭受失败。另外,战略重点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对战略实施的成功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在多元化战略上,海尔、春兰的成功与石家庄环宇的失败就比较典型。

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内在的系统角度看,也可以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构成要素或者说体系结构加以认识。这一体系结构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战略重点、战略实施环境与支撑条件、战略原则、战略实施策略等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想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方针和理念,关系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全局。它是企业规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性观念和意识,表现为企业成员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文化认同,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从核心决策者、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想的形成既可以来自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也可以来自于企业领导和员工知识产权培训、学习、研究,或在两者基础上形成。无论来源如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想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灵魂,对于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很难想象缺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想的企业能够卓有成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实现的目的。一般而言,占领市场与获得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不过,战略目标本身也是一个体系,它可以具体量化为一些具体的分目标,如阶段目标、行动目标、功能目标、数量目标等。还有学者指出,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层次上,可以分为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其中宏观目标旨在实现企业根本使命,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中观目标旨在实现知识产权基本立法宗旨,微观目标则是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战略需要确定其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如中兴通讯公司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是每年制定年度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将知识产权战略贯彻到当年的具体行动中去;其长期目标则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公司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网,有效地防范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使知识产权有效增值。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与其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努力的方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作如下理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评估和控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和考核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描述了远景,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能够使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目标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使企业稳健发展。

基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具有成效的企业都重视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明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例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是:在积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以国际化公司的知识产权为基线,充分保障公司知识产权的安全和取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资格;在积累知识产权能力的基础之上,主导或者加入跨国公司知识产权集合体 (专利池);形成与公司经营战略相配套的从公司层面到公司业务层面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创立、运用、保护和防御的战略[3]。该公司确立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定位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取的某种特定模式,如追随型与创新型就是不同的专利技术创新战略定位,单一品牌战略与品牌延伸战略则是不同的品牌定位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关系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和方向问题,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如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定位错误,将会对战略实施的全局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定位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结构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中具有关键性意义方面、环节以及为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需要在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确定。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也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的确定,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考虑。例如,德国企业根据其所在行业特点,确定了其知识产权战略重点。德国奔驰公司的专利战略注重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及申请专利,汉高公司则将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置于商标注册和保护方面。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环境与支撑条件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如涉及企业内部的有人员配备与素质、硬件建设、信息网络、组织机构与企业文化建设等,涉及企业外部的如国家知识产权法律状况、国际知识产权立法走向、知识产权执法环境、国内外企业的竞争环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与知识产权战略启动状况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原则是企业为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而应当遵守的若干准则,其中法律原则、获取竞争优势原则、利益原则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获取竞争优势原则而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获取竞争优势这一核心进行的。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遵循竞争战略的一般原则和规律,着重于创立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不在于一时的得失。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策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不同阶段和时间内为实现特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步骤,它是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战术”。战略实施策略也是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方针指导下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所采取的策略,是依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所确定的原则和重点,用以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所采用的策略。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企业知识产权实施战略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实施策略构成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策略也可以简称为企业知识产权策略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策。该策略或对策需要讲究战略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并随着战略模式或格局的变化而调整。有学者指出,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看,知识产权作为设计企业运作模式的一个中心,必须建立一个系统来保护并管理知识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引入战略、管理战略和释放战略[4]。

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结构中的各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注重系统性,而不能顾此失彼。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的地位

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价值构造看,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结构考虑外,还可以从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的角度加以研究。如学者阿瑞安在研究日本获得专利最多的 10家跨国公司后指出,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是融技术战略、信息战略、组织战略、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诉讼和风险管理战略为一体的综合动态体系。这对建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完整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划分为国家层次、地区 (区域)层次、行业层次和企业层次等四个不同层次,这四个不同的层次也构成了整个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在上述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属于宏观性的知识产权战略,也是最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在我国,它是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国家总体战略之一,贯穿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应用的全过程。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增进和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以解决知识产权全局性和政策性问题为重点,建设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基础的创新型国家。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走创新型国家之路;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知识产权支撑,促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和任务涉及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利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等带有全局性、政策性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原则包括政府主导原则、创新为本原则、统筹协调原则、衔接配套原则、立足国情原则等。当前,推进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着眼点包括: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制定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完善科技工作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在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方面,包括提高企业掌握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资源的能力,形成重点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专利、商标审查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调整和变革的能力;在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包括普及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对地区 (区域)、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为地区 (区域)、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方向和指南。

地区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在特定的地区 (区域)范围内制定与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形式,其主要内容与任务是制定本地区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本地区 (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提高地区 (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在本地区 (区域)的有效推行提供政策性、制度性保障。

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针对特定行业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研究如何通过在本行业内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行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能有效应对行业外的任何知识产权挑战与风险。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则是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提高其自身竞争力的总体性谋划和策略。

由于企业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任何方式的知识产权战略最终需要由企业去实现,企业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落实整个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基础,并且在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同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其他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基于企业战略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支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离不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一些涉及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技术开发和应用,需要纳入国家战略给予支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与推行需要各级政府的有力扶持与帮助,特别是企业知识产权外部战略的实施更离不开政府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和实施条件。但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也不能替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又如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而形成的知识产权战略,它是处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间的纽带。

总体上,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但它也需要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互相呼应,以形成一种总体协同、动态整合的良性运行状态。

[1] 陈昌柏.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

[2] 谭佐唏,黄威.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4).

[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工作实务编委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工作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7.

[4] 吴汉东,肖志远.入世后的知识产权应对——以专利战略为重点考察对象[J].国防技术基础,2002,(4).

D 412

A

1007-4937(2010)05-0133-05

2010-06-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70633003)

冯晓青 (1966-),男,湖南长沙人,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从事知识产权研究。

杨大威〕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知识产权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战略
战略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