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才建设标准化研究

2010-04-11 11:21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情报学图书馆学标准化

王 臻

(南山图书馆,深圳 南山 518052)

1 人才标准化建设的概念

1.1 人才标准化概念的引入

人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包括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具体到图书馆人才建设,就是指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图书馆员准入制度和图书馆人才管理。图书馆人才建设的标准化,就是在这三个环节实施标准化,通过在上述三个环节开展标准化建设,形成图书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2 图书馆学教育标准化

自1887年杜威(MelviDewey)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图书馆学校以来,围绕着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标准不断出台。近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既要面向职业,又要面向学术,以此来消除教育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以提升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职业竞争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我们需要一个新模式”的“iSchools”运动应运而生,提出了建立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四大图书情报学教育标准:

(1)英国 QAA 标准。

1997年,英国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in Higher Education,QAA),开发了一套综合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则,2003-2004学年在英国全面实施,《图书馆学与情报管理标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施行的是2007年修订的版本。

(2)英国 CILIP 标准。

2002年,英国情报协会与图书馆协会统一形成新的团体英国图书馆与信息专业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CILIP),建立了新的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并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评估,制定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体评估标准。该标准侧重于对图书馆信息工作职业资格的认证,制定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职业资格密切结合,具体内容也比较重视职业的需求。与QAA标准不同,CILIP仅着重对课程的评估,但是它同时要求学校提供QAA的评价结果。

(3)美国 ALA 标准。

美国图书馆协会是美国唯一获得批准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认证委员会。ALA制定的标准为《图书馆与信息研究硕士课程认可标准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该标准自1925年发布以来,经7次修订,是美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发展和质量评估的基础依据。其最新版于2008年1月发布,并将于2010年秋季开始执行。

(4)IFLA 标准。

进入21世纪,“建立图书情报学教育标准和专业资格的对等性”成为IFLA教育与培训分委员会的重点工作。2000年,IFLA发布了《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教育计划指南 (Guidelines for Library/Inform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s)》。IFLA 标准实质上是各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大融合、大汇集,剥离了不同国家的具体环境,从中抽象出共性的规律,对各国制定相关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我国图书馆人才标准化建设探讨与研究

2.1 图书馆人才建设标准化的意义

19世纪80年代,美国米德瓦钢铁公司工程师泰勒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的操作方法和劳动工具,确定标准化的作业过程,标准的动作和标准的定额时间,建立保证最高劳动生产率的标准体系。从而标志着工业生产中,由零部件标准化发展到操作工艺过程标准化。从技术标准化,扩展到管理标准化。这种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开拓了科学管理的新天地,泰勒也由此被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标准化也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一种单纯的技术和管理优化方法到一门有其特有领域的学科的漫长而光辉的发展历程。钱学森认为标准化也是一门系统工程,任务就是设计、组织、建立标准体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高速发展,并把标准系统工程作为尽早建立的14个系统工程之一。在大力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今天,加强人才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人才建设引入标准化概念、实施标准化是必经之路。

2.2 加强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标准化的建议

2.2.1 必须牢固树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要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其重要性越发表现得突出。财富源于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用、栓心留人的良性氛围,才能全面推进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2.2.2 对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在众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打出数字图书馆旗号的今天,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依然是其价值体现的根基与重点,图书馆学中的编目、目录学等在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组织整合方面更是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存在是推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业务健康有序开展的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图书馆专业人才。

2.2.3 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专业标准化。图书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专业教育一直是图书馆所需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不仅需要传统的建立在采访——分编——典藏——流通流程上的文献资源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步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二者缺一不可。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学专业学科设置都不是很完善,因此,需要高校能够标准化图书馆专业的学科设置,优化师资,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细化专业学科,拓宽专业课程,培养图书馆学的复合型人才。

2.2.4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标准化。1995年制定的《劳动法》中指出:“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已经进入中国图书馆界的议事日程。职业准入制度,则可参照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模式,实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的流程面向全社会招考。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各图书馆将严格实行专业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认证两种证书,按照“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的职业准入制度流程面向社会公开召考。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是已经有很多省市如深圳市对图书馆人员的准入原则是沿用了传统的公务员招考模式——“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就有关规定可以知道,参照公务员准入制度的深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人员的进入完全实行统一招考,通过专业资格审查、严格的笔试、面试层层筛选流程,最后也只有少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进入图书馆工作。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公共图书馆在准入制度上进行了诸多的实践。现在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有规定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必须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所需工作人员。虽然执行情况各有差异,但在准入制度上,也算一大进步和有益的探索。

2.2.5 图书馆人才管理标准化。一是科学的、有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发与管理。给每一位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工作岗位,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开发工作人员的能力,为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上的成就感。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经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图书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必将会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图书馆也会在其中不断获益。二是良好环境和科学的激励制度。在现有的人才队伍的基础上,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培训,使工作人员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对于想在图书馆事业中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的工作人员来说,图书馆应为其提供管理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激励人才成长。激励人才的方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把标准化引入图书馆人才建设,是一项新的探索。它对图书馆人才建设和我们的工作与事业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认识和总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人才的个性各异,但标准化必将成为成就人才的坚实基础。

[1]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王世伟.论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3(1).

[3]潘燕桃.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最新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51-58,62.

[4]于良芝.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该往何处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

[5]魏来.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学人才需求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5(2):61-63,67.

猜你喜欢
情报学图书馆学标准化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标准化简述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交通运输标准化
数据挖掘技术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图书情报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