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及对策

2010-04-11 16:20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资源

肖 欣

(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21)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图书馆各自追求大而全体系,难以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每个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的自我封闭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例如,建国以来我国国家级图书馆就有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军事科学图书馆、全国地质图书馆等;而每个省市级都有各省市图书馆、省市科技情报所;另外,还有大专院校系统、军队系统、工会系统图书馆等。

这些图书馆在建设中,都追求自成体系,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纯。在同一个地区,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图书馆,他们收藏的资源不尽相同。对于单个公共图书馆来说,国家投入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毕竟有限,公共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极具价值的资源,但相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远远不足。特别是对现有资源的相互利用以及对别的馆的馆藏资源的共享,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1.2 信息资源技术建设滞后

图书馆有必要也有义务利用自己的特有的信息采集、分类、编目等,对网上各类信息分门别类加以筛选,建立相关信息库、网上资源指引库,存于页面上,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专业检索工具。但是,由于我国网络信息实用技术尚不完备,网上信息纷繁、无序,造成上网收费高、速度慢、查询效率低等问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滞后,造成用户检索文献资源困难,很难找到切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

计算机网络不仅能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速度,还将极大地拓展知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提高利用程度。但是,限于财力,许多地方图书馆计算机配备不到位,硬件投入也不足。

1.3 服务水平和文献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没有经济效益等硬性制度要求,加之受个人修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图书馆服务模式老化。传统重藏书、轻服务的管理理念,把图书馆员定位在管书、看书、守书的层次上,所提供的读者服务还是传统的读者要什么,就找什么,不能主动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信息服务基本上仍处于传统服务阶段。表现为服务内容单一,手段落后,很少提供二三次文献,不能提供查新服务、定题服务、专题跟踪服务、信息导航服务等。虽建有电子阅览室,但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少。

目前,制约个性化服务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人为因素方面,图书馆领导层的决策、技术人员的能力、信息馆员的素质、人力等均会影响“个性化服务”的进程和质量。技术因素方面,主要存在数据格式和检索途径的差异,从而导致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水平和进程受到影响。

1.4 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普遍不高

近年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从知识结构来看,还普遍存在知识单一的问题。随着交叉学科的增多,文献源和文献形式的多种多样使得读者在寻找、选择文献资料过程中将遇到困难,必须经人指导才能找到。图书馆员作为文献和读者之间的中间人,需要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要能充当读者探求知识、掌握信息的帮手。如果图书馆员的素质与被服务者文化素质有太大的反差,就难以达到高水平的服务。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对策

2.1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必须重视和加强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要把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现代化的图书馆应该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源,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及其它各种新技术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快速传递,从整体文献的提供转向知识单元的提供,从而加大信息的提供能力和图书馆的服务力度。图书馆应注意建立和完善计算机联网,并进而实现光盘化和联机检索,使图书馆成为现代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图书馆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管理是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计算机网络不仅能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速度,极大地拓展知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提高利用程度,而且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总体目标。结合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经费短缺等特点,特别要加强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建成一大批数据库并网络化联结,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图书馆信息网络,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真正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把服务工作延伸到整个社会及每个家庭。

2.2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

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刺激了读者的信息需求欲望,拓展了社会信息需求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给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己任的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要求。

图书馆必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在竭诚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谋求图书馆的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既要文献借阅服务,又要联机检索服务,信息载体也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转向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针对读者多样性需求,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多元化服务,以满足读者快速、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要求,缩短服务周期,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

2.2.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1)面向网络环境,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模式。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

(2)面对不同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

(3)实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

(4)适应新形势,变被动型为主动型服务。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

(5)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根据教学人员的个性信息需求,掌握其对信息资源的显性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直接信息,又能较好把握其隐性需求,向他们提供可能需要但还没有意识到的相关信息,为其提供“量体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6)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中介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以公益型为主,经营型为辅的服务机构。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出现以经营型为主的服务机构。例如中国科技信息所的万方数据公司、深圳图书馆集成软件公司等。

2.3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人才

实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向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

因此,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环境。国家要在宏观计划中,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决不能再固守原有的封闭、单一的服务模式,而是要向开放性、多元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的信息服务人才。

[1] 刘颖.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参考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5).

[2] 钱红.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困难及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 郭玉光.对海南省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