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2010-04-11 16:20黄文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区域性成员图书馆

黄文冰,刘 佳

(1.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市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034)

1 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

在众多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阐释中,作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工作组的领导人D.Beagle的解释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可。1999年,他认为,信息共享空间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在逻辑层面上,它是一种独特的在线环境。在该环境下,用户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可以获得多种数字服务,通过安装在网络工作站上的搜索引擎可以同时检索馆藏以及其它数字资源。(2)在物理层面上,它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能够在整合的数字环境下管理工作空间并提供服务,这种空间可以是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一个楼层或者一个独立的物理设施,它构成了一种新的信息环境,并在第一种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图书馆员和新的服务。因此,信息共享空间可定义为围绕综合数字环境,利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电脑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在训练有素的参考咨询馆员、专家、写作指导等各方面的教师的共同支持下, 提供信息的获取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参考咨询服务,以培育用户的信息素养,促进用户的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又不同于某一个图书馆内部的信息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图书馆群的信息共享空间。它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一个层次上,它是某一个图书馆内部的信息共享空间;另一个层次上,它又是跨行业、跨部门、跨空间、跨读者群体的信息共享空间,是通过相互协议达成的机制来运营,在图书馆网络的任意一个节点即可以实现单点登录式的各种资源享用,从而为公共的读者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无缝服务的结合虚拟环境与真实体验的服务模式。

2 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内容与结构

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引申出将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服务模型划分为3层结构,即物理层、逻辑层和支持层。

2.1 物理层。物理层包括建筑设施、硬件设备与服务设施等。建筑设施包括信息总台、协作学习室、阅览室、电子教室、多媒体制作室、训练指导室、写作实验室、输入输出站、休闲区;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及其接口、服务器、PC机、笔记本电脑、公共查询机、电视机、播放机、音响系统、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仪、屏幕、黑板、白板、桌椅等。服务设施包括参考咨询台、电脑技术支持台、残障辅助设施等。

2.2 逻辑层。逻辑层包括软件系统、知识与信息资源、技术和虚拟环境等。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获取电子资源必需的软件工具、办公自动化套件、视音频播放与编辑软件、图形扫描与处理软件、网页制作与浏览软件、光盘刻录软件、即时通讯软件、数学工具软件、GIS软件、统计工具软件、防病毒、防恶意软件与防火墙软件等;知识与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书籍、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学位论文、知识导航系统、网络原生资源、标准、专利等;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分类技术、情报技术、文学艺术等等;虚拟环境包括学术研讨人际关系、信息共享空间门户网站、网上合作学习社区、网上课件和各种培训课程等。

2.3 支持层。支持层包括组织机构、规范与机制、人员、用户培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资金等。组织机构包括各类型图书馆 (信息技术部门、参考咨询部门、对外服务岗位等)、网络中心、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共享中心等;规范与机制包括数据操作与交换的规范和标准、各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各机构之间的约束与共识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人员包括参考咨询专家、技术专家、在线的学科专家、图书馆员、多媒体工作者等等;用户培训应用的内容包括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数字资源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等;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效果和用户反应等方面;资金主要指的是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所需的经费。

3 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搭建方案

创建信息共享空间的初衷是为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一个城市范围内为某个用户或用户群提供一种新型的动态的服务模式,即“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模式,这种将图书馆所有的资源和服务都整合在一起的服务模式,不但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节约服务成本,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这种IC因为其适用范围不同于通常所提到的IC,需要跨部门、跨行业协同作业,所以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的IC,即微观层面的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与宏观层面的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

3.1 微观层面的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

微观层面的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指的是某一个成员馆内部的信息共享空间。它是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其中,物理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体,是新型的基础设施或空间;虚拟空间着重于“开放”即开放存取空间,它是独特的在线环境,用户通过网站主页可以获得多种数字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服务、导航服务等,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检索馆藏资源以及其他的数字资源。

3.1.1 物理空间的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的物理空间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服务划分出若干功能区域,分别有:

(1)信息总台。信息总台是用户在物理空间的服务入口,主要为初次使用的用户提供所有服务项目、功能和资源的基本信息,针对用户的需要为其提供服务导航,并负责收集整理用户咨询与意见等。

(2)协作学习室。在协作学习室内,一组用户可以开展集体学习与讨论,也可由馆员以教学的方式小范围地向用户传授信息技巧。协作学习室应做隔音处理,可保证与其他服务窗口不相互影响。

(3)阅览室。阅览室主要摆放图书、期刊、报纸、视音频资料、专利、标准、会议论文、工具书等传统文献资源,供用户查阅。

(4)多媒体制作室。多媒体制作室既可用于放映视频资料,供用户观看数字影视作品、图片资料、幻灯片等,也可用于多媒体作品如动画、影片、图像等的编辑与制作,还可以在此开展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训。

(5)独立研究室。为满足个人研究者对安静无扰环境的需要,应提供多个可容纳2-4人的独立研究室,配备家具、网络信息点。

(6)输入输出站。输入输出站内可为用户将纸质资料进行复印或数字化,将照片进行扫描,打印文稿以及刻录光盘等。

(7)休闲区。用户可以研究与学习间歇时在休闲区进行茶歇,休闲区内可设置茶座、自动售货机,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并备有少量消遣性读物。

3.1.2 虚拟空间的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的虚拟空间的建设主要集中于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虚拟学习社区(网站)的建设以及用户社会网络的维系。

(1)信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目标是建设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可以同时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建立索引库,包括相关合作机构提供的电子资源;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指引库;数字化传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

(2)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主要是指以网站形式开展的虚拟学习空间,包括主页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栏目设计,可大致分三个模块:虚拟学习模块,提供一些必备的软件、课程、课件等相关资料;服务模块,设置专家导航系统、在线参考咨询窗口,由专家和图书馆员提供同步(实时在线)或异步(电子邮件等)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资源模块,将建设的信息资源库挂到主页上,设置检索条,实现本地资源以及外地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3)用户社会网络的维系是指由用户群体、专家以及工作人员所组成的人际协同网络。它的人员构成包括:用户群体,即使用该信息共享空间的学习与研讨团队成员;参考咨询专家,负责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用户收集信息资源或提供资源线索;技术专家,负责解答用户的技术难题,为用户使用信息共享空间内的各类软硬件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科专家,通过网络或专家导航系统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解答专业问题;普通图书馆员,主要负责行政及协调等具体事务。

3.2 宏观层面的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

由于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存在着跨部门、跨行业协同作业的问题,在目前我国行政体制 “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和各个图书馆现有的实体基础上,需要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采取以下措施,以求既定目标的最大实现:

3.2.1 成立组织机构,制订规章制度

要搭建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这种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服务模式,首先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该机构是整个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协调中枢,承担着信息共享空间内部的组织协调、规划布局、制订工作制度与标准、人员的统一培训、服务质量评价以及资金使用建议等工作。该机构可以为民间组织形式,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通过协议形式从它所负责协调的各个图书馆获取一定的权利授权,能够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信息共享空间的整体开展工作。该组织机构的人员可以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各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聘请的专家等,由各成员单位共同推选高层管理人员。有了组织机构,还必须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共享空间内部制定的组织协同性信息服务过程和进行组织、协调与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它既是确保整个信息共享空间正常运转的“法律条文”,也是各个成员单位目标价值的共同取向的具体体现。规章制度应该包含整体组织机构以及各图书馆实体的权利与义务、空间内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业绩评价指标等等。

3.2.2 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准入门槛

组织机构所获的权利授权必须来自于各成员单位,因此各成员单位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或行业内自发倡议来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可以形成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并服从于这一目标价值,从而达到共赢的结果。只有承认并服从于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才能参与到整个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中来,这是最基本的准入门槛。在成立初期,为了促使此项工作得以开展,吸引更多单位参与,不宜设置准入门槛;而一旦进入成熟阶段,还应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如建筑实体条件、网络基础设施、人员情况等等,以确保该项工作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推广实施。

3.2.3 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业务指导

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目的是实现信息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在整个空间内部必须布局合理。由于统一布局涉及不同部门与行业的多个单位,因此,应由共享空间的组织机构来根据各成员单位的性质、任务与特点来统一调配。规划布局工作应首先征求各成员单位的意见,了解其实际情况,再聘请专家,由专家提出指导性意见,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的脉搏,然后拿出具体实施意见,由各成员单位来参照实行,以形成覆盖全局、结构合理的资源梯次与布局,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同时,鉴于各个成员单体所存在的视野盲点,应由空间的组织机构牵头来对成员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其工作分工提出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与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帮助它们更好地融入整体,提高业务水准。

3.2.4 组织集团采购

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其中一项就是可以组织集团采购,以一个整体去与各厂商就软件、硬件、资源等进行利益博弈。由于整个空间内部的成员单位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利益诉求,厂商将不得不在利润空间上做出最大程度的让步,这样从另一方面就为各成员单位带来了可观的利益。同时,实行集团采购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更有可能使各成员单位在软件、硬件、信息资源上面实现工作口径的一体化,更有利于标准化作业,为空间内部的运作提供润滑作用,实现整个信息共享空间更好更快的发展。

3.2.5 联合力量技术攻关,开办门户网站及共享平台

由于历史的原因,共享空间内的各个成员单位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技术方面具体表现有:信息资源的数据结构不同,数图平台所采用的底层技术不同,门户网站的用户界面不同,数据资源建设的标准不同等等。因此,应该组织力量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首先解决数据资源建设的标准口径问题,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格式及标准,既保全现有数据的各个字段,同时增加特征字段;其次需要开发各类型异构数据的数据接口,以承接既往数据;还有一个重要的攻关内容是数图平台的完善,可以采取类似集团采购的形式与开发商商讨系统升级事宜,完善系统的元数据收割与开放链接以及系统的底层通讯功能。最后,还需要一个门户网站,以建立信息共建共享的统一虚拟网络平台,提供同一的用户界面,实现业务调度与数据的上传下载。

3.2.6 组织人员培训

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新鲜事务,伴随它的出现会带来了一些新理念、新业务与新技术在各成员单位的推行。因此,需要组织各成员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尽快熟悉与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对用户开展使用技能的培训。

4 可能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前进的事物,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实施过程必然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可预见到的有以下几点:(1)利益的碰撞与博弈。作为一个区域内多个单体尤其是不同利益诉求对象的结合体,其机体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碰撞与博弈。大家都希望通过最小的付出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一旦理想与现实不能完全并轨,难免会产生动摇与抵触。应该看到,任何事情不可求全责备,而资源共建共享是大势所趋,本身在总体上会利大于弊,因此,各成员需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和一切为用户着想的角度来“求大同存小异”,积极地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内部的利益分配达到最佳平衡点。(2)管理上的有限性。区域性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机构的权力来自于各成员单位的授权,这种授权必然是有限性授权,不得损害任何一家成员单位的权益。正是基于上述因素,其内部的管理更多意义上只是一种建议性或支持性管理,成员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采纳或拒绝,不会因此而承担责任与风险,至多会背负很小意义的道义责任。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在内部推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会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1]李平.Information Commons:一种新的研究型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5,(4).

[2]孙瑾.国内外Information Commons的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6,(10).

[3]卞清.信息共享空间: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新模式[J].图书与情报,2007,(4).

猜你喜欢
区域性成员图书馆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图书馆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