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

2010-04-11 16:20任晓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书刊文献图书馆

任晓燕

(武汉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9)

1 文献资源共建的必要性

1.1 现实的要求。文献资源共建是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自我封闭、闭门造车是没有市场的。另外,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学科门类激增,图书馆员学科知识有限,靠图书馆员单方面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有失偏颇,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因为读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了解这点,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势必造成经费浪费、资源闲置。诚然,相同角色即馆与馆之间的共建是问题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资源共享,而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共建(不是要服务对象出资,而是出主意,提要求)才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资源价值的增值。所以,图书馆员必须与服务对象搭起文献资源共建的桥梁,形成一种双向互动、供需对流式的文献资源建设系统。就是要解决图书馆采访人员的主观采购与读者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统一,达到和谐的境界,共建是最优的选择。同时,也是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所必须的。只有走向整合,进行对话,抛掉孤立的思维模式,高校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为教学科研服务,配合第一课堂共同完成培养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未来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及其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封闭的,都与其对象及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该事物就会失去生命力。列宁也指出:“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图书馆事业也一样,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以它的服务对象为中轴,为生命线,密切联系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所以,高校图书馆人要常常问问自己:同学对我们的服务工作满意吗?我们的文献资源对口吗?同学们在想什么?同学们还需要什么?如何更加了解和贴近他们?这是高校图书馆事业生存发展的目的和价值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了解同学的成长需求,与他们的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共建文献资源。

2 文献资源共建的方法

明确了高校图书馆育人的工作目的以后,就必须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献资源生态环境,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献资源共建的方法很多,除书商寄送的出版书单和馆际共建,本文就个人的认识,从采访环节的三个层面进行讨论,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重需要。

2.1 社会共建

社会共建也就是图书馆将社会资源、社会能量加以延伸,让其辐射到校园,扩大其效应。刚跨入大学门槛的大学生像飞出笼的小鸟,进入人生相对独立阶段,既兴奋自由又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需要些人生指导方面的书,比如大学四年怎样度过?人生怎样规划?就像当年的《青春之歌》,领航了迷惘的一代。社会共建主要是从学生成长的方向上给予指导,是利用社会大教育环境的力量。

借鉴成功经验。我们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名流、成功人士,请他们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成功历程出发,推荐一些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的图书。如《博导书榜》一书逐一介绍了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位博导的五种书。将这些书购来推荐给刚进校的大学生看,让他们从别人成功中获得经验,从中借鉴以设计自己的人生。又比如《李开复写给中国青年的七封信》等,无疑是为青年学子们开出了一部学业研修、人生规划、精神成长的教科书。

关注社会媒体。《光明日报》有个专门的读书版“每周阅读”。2007年9月18日12版(读书),登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优秀图书巡礼”,其中有:《新国学读本》/冯天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剑:新视野下的中国大战略》/贾立政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沐春踏歌行》/高治军著,河南美术出版社;《爱与黑暗的故事》/阿摩司·奥兹著 钟志清译,译林出版社等。列出的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不仅有阅读价值,还有研究价值。对同学,既可拓宽知识面,又可加深对人类社会的认知,让思想感情变得深厚,薰陶出凛然正气。这个专栏推荐的图书应是采访的必备书单。还有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每日播出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让观众用最简洁便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节目在书籍的选择方面是多样化的,包括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等,可以说是各个领域,无所不及。这个节目对图书采访人员来说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2.2 校内共建

校内共建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业研修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爱好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老师们最清楚;学生中有什么共性爱好,爱看哪方面的书,学生自己最清楚。校内共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一方面,图书馆员走出去。组建一支既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熟悉某学科教学和科研情况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主动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等情况,主动与院系老师沟通,获得第一手资料反馈给图书采访人员来指导书刊釆购。图书采访人员定期向学科带头人征求意见,了解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情况及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变化情况,提高文献采集的透明度。另外,每年新生入学期间,图书馆可组织各学科馆员到相关院系,就图书馆的基础馆藏及其相应专业特色馆藏做宣传推介,同时调查新生的阅读倾向,在书刊订购上给以考虑。

另一方面,将院系师生请进来。可聘请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兼任馆员,参与书刊釆购或给予指导,或请各专业不同年级优秀学生代表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参与书刊釆购。还可在新生入学之始,或不同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提出诸如“你的兴趣?”、“你的理想?”、“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你需要什么方面的指导?”。用诸如此类的问题,来了解读者,挖掘阅读潜在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同学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同学获取知识和精神营养的圣殿。定期办讲座,请有关专家、教授系统讲授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并开出学生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另外,利用目前便捷的网络,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文献采集数据库,向师生宣传,让师生随时表达自己的阅读需求。还可在各阅览室和流通窗口进行问卷调查,或发放书刊征集表格,鼓励师生表达阅读意愿,然后进行汇总作为采访依据。

这样,采访人员购书就有了依据和指导,避免盲目性和有限经费的浪费。

还有一种方法能提供成本低廉、质量上乘的文献资源,就是鼓励并欢迎教授们向图书馆捐赠用过的,自己又不想再继续保存的书。这些书都是通过他们独到的眼光鉴赏后,亲自挑选的,价值不容置疑。这类捐赠不仅能填补图书馆该类文献的稀缺,更主要是学生能读到这些书,分享到这些资源,从中受益。

2.3 馆内共建

馆内共建主要是针对图书使用频率进行统计,以对不同使用频率的图书进行增订或减订,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扩大有效资源的利用范围。各阅览室、各流通窗口,可收集书刊的利用情况和师生的阅读倾向方面的信息,反馈给釆访人员作参考:阅览室可通过书刊复印情况、书刊磨损程度、乱架情况以及留心巡视读者阅读何种书刊,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书刊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测试评估出书刊高、次、低、零利用率,按月、季、年提炼出书刊利用报告送交给书刊采访人员,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依据。这样就能一步步让有价值的文献满足更多的阅读者。

3 结语

社会共建让学生有了人生的方向盘,校内共建、馆内共建共同为专业学习铺设台阶,为兴趣发展拓宽道路,让图书馆真正与一线教学科研达到共振、互助、相长的效果,保障文献资源使用效率,保障人才培养的成功。本文只是提出一个构建方法,报刊和电子文献同样可以此作参考建设。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5-10-15.

[2] 王锐生,薛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 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 三思工作室.博导书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李开复.21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J].发现,2007,(2).

猜你喜欢
书刊文献图书馆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多翻书刊益处大
去图书馆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
书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