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图书馆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乐园

2010-04-11 16:20杨红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儿童农村

杨红玲

(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湖南 常德 415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一亿四千万。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数量的继续攀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关心和保护,是全社会的义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教育性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

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多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万。

留守农村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产生了学习滞后、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的诸多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急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2 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2.1 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布局合理的服务体系是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关键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是以行政领导系统为依据划分的纵向结构,各级各类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村乡镇图书馆、中小学校图书馆等分别隶属于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其规模大小不一,藏书内容不同,读者差异大,发展严重不均衡,各图书馆在人员、经费、管理、读者服务等各方面自成体系,相互间的业务关联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文化食粮匮乏,精神家园空虚,严重制约着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推广和教育服务的开展。因此,应建立一个由宣传、教育、文化和图书馆共同参加的联合组织,突破体制障碍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个以公共图书馆为点,农村乡镇图书馆(室)为线,农村中小学校图书馆(室)为面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并将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纳入这个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其在馆藏资源、馆员队伍、辐射范围等方面的优势。

2.2 增加馆藏资源投入、改善服务条件是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基础

(1)改善图书馆服务条件

目前,作为最贴近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前沿阵地的乡镇农村图书馆(室)和中小学图书馆(室),遍存在着规模小、藏书量小、设备简陋、经费不足、服务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图书馆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乡镇农村图书馆(室)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投入力度,把乡镇农村图书馆(室)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问题当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事业来抓,确实改善图书馆服务条件。

(2)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基础,馆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质量。图书馆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等的不同,购买思想性强、知识性广、趣味性浓、图文并茂的少儿读物,并要强调文献载体的多样性,注重藏书综合性和地方特色并举,以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融入观,培养其读书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3)培养高素质馆员队伍

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也不论看管图书馆的方法怎么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工作者。”199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儿童图书馆服务委员会修订的 《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馆员资格》也规定,儿童服务馆员应具备七项技能,即顾客群的相关知识、行政及管理技能、沟通技巧、资料与馆藏发展、策划及学习活动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与发展潜能。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熟练掌握图书馆业务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关爱他们的情感成长,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2.3 扩充服务内涵、改善服务质量是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核心

(1)设立留守儿童流动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等活动,实施资源共享,解决留守儿童读书难的问题

目前因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均衡,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读书难,读新书更难”的窘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通过社会捐赠、增加经费投入等方法扩充乡镇农村图书馆(室)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数量外,各文化机构和各级各类图书馆还应开展“送书下乡”“送书上门”等活动,由各中小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员,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提供图书文献,在学校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图书馆和书刊借阅点,并定期、定量、定人更新流通点的图书。免费发放借阅证,引导留守儿童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借阅图书。

(2)做好导读工作,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留守儿童和其它儿童一样,具有好学、好奇、兴趣广泛等心理特征,他们的读书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趋同性。因此,图书馆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图书导读时,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心理、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推荐思想正面、趣味性强、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书籍。同时还应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征文比赛、辩论比赛等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发留守儿童的阅读热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上进心。

(3)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实,图书馆应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咨询、法律维权、成长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相关教育工作者、家长共同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 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将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农村社会和经济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全社会能否长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不仅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其主要功能除了文化传播外,社会教育亦是其社会功能之一,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更是图书馆的本职所在。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全方位拓展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作用,以强有力的主流健康文化吸引农村留守儿童,净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生活和思想道德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三农的关键因素。作为学校教育补充和公民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让图书馆成为他们可以依赖的精神家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2008-2-27].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6/info1255073822617166.htm.

[2]叶爱香.论高校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关怀[J].河北科技图苑,2007,(2).

[3]杨小春.发挥市县公共图书馆优势 服务农村留守儿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

[4]毕九江.关于构建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思考——以深圳市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8,9.

[5]李荭.农村留守儿童: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0.

[6]熊再华.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之探讨[J].图书馆,2009,4.

猜你喜欢
图书馆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图书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