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修课

2010-04-12 13:14
关键词:人格生命大学生

汤 丽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生命教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修课

汤 丽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近几年,大学生自杀或伤人事件屡有发生,悲剧之后,往往是家长忏悔,学校内省。生命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修课,体会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进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使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大学生;生命教育;健康人格

引 言

近年来,有关年轻人自杀和伤人的报道时常见诸于各类媒体,更让人震惊的是其中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大学生,为什么这些在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会如此轻视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呢?笔者在网上和各类报纸上简单搜索了一下2009年发生的此类事件,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几类:

一是由于感情受挫、学业就业受到压力等因素诱发的大学生自杀,如:

2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一名女研究生被人发现在海淀区法华寺路一酒店内自杀身亡;2月23日,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刘伟因就业压力自杀,仅留下了一本近10万字的日记;3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对大四的情侣,被人发现在武汉洪山鲁磨路租住的小区内分别从6楼与12楼坠下身亡;4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女一男两名学生发生争吵,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13楼窗口坠亡;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因考试不及格难拿毕业证选择跳楼身亡……

二是施行暴力犯罪,恣意伤害他人生命的“马加爵”式的“冷血杀手”,如:

4月7日,一名武汉工程大学大四女生在公交车上为争座位,与一名孕妇发生冲突,竟然出脚狠踢孕妇肚子;7月13日,重庆某高校学生邹鸿成在江北一商场内,持刀朝其追求不成的校友杨某某的颈部、头部、腰部等处砍、刺数十刀,致杨当场死亡;11月14日,吉林农业大学17号学生公寓发生一起杀人案,大四学生郭力维因生活琐事将同学赵研刺死……

三是驾车超速、飙车、酒驾撞人等无端肇事,对待他人生命极端冷漠,如:

3月8日广东惠州一大学生叶某,饮酒后驾车回家途中,不但将一位骑电动车的市民撞倒致其昏迷,还驾车逃离了现场,5天后被警方抓获;5月14日,上海淮海中路上一名约20岁的大学男生驾驶一辆宝马车将正在斑马线上的过路女子撞成重伤,根据上海交通安全信息网上显示的信息,电子监控设备曾先后13次记录下该牌照轿车的“超速记录”。在众多的驾车肇事案中,杭州的“胡斌飙车案”让人印象最为深刻:5月7日,年仅25岁的杭州市民谭卓在西湖区文二西路一居民区前走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抢救无效后死亡。据警方调查,肇事者胡斌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学生,事发时,他与两名同伴各自驾驶跑车在市区道路上飙车,事发后,几个年轻人还若无其事聚在一起抽烟说笑,声称“可以用钱摆平”,此次交通意外也引发了全社会“金钱能否买断生命”的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如此多血淋淋的案例,不过是2009年见诸媒体报端的微末。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仅全国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分布于13个省38所高校,同时我国高等学校学生中违法犯罪者占高校总人数的1.26%,其中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案件占了相当比例。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的《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公布,2009年上海高校自杀身亡的大学生13人,占该年度大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54.7%。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虽不能代表全体大学生的面貌,却足以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更加关注、思考我们的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我们忍不住地追问,是什么让和煦温室下的花朵如此脆弱,在刚刚开放的早春就黯然凋零?是什么让纯净象牙塔里的学子蒙上阴沉,在面对同样的生命时冷血无情?应该由谁来教导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并进而善待所有人的生命?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一直以来,高等院校就被认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府,大学生又被誉为“天之骄子”,考上大学经常被认为是学业成功、成长顺利的标志,接下去的前程总该是康庄大道,一帆风顺。殊不知,这种一般化的社会心理与置身其中的当事人的感觉往往是有相当大的反差的。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就无法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健康的人格是指人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是高校教育的职责,是和谐社会的呼唤。然而,有助于此的生命教育在功利化目的异常明确的教育环境下,不是干脆被忽视忘却了,就是达不到应该具有的本质要求。虽然,多年以来有的专家主张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有的专家提倡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生命。甚至还有的专家提出通过死亡教育来达到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但是这些观点都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生命教育体系。

二、原因分析

1. 大学生轻视生命与自身性格因素和心理素养有关

在社会快速发展、转型的历史时期,许多伴随社会利益格局重大调整而导致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比比皆是,伴随社会繁荣昌盛而滋生的社会阴暗层出不穷。年轻的大学生还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面对这些困惑和不协调的情境常常感到迷茫。而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困难、情感的挫折、处境的无助等等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却不会因此推缓到来,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性格比较脆弱、阅历比较肤浅、认知比较单一、情绪比较波动的学生,常常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困惑和疑问。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学校教育周全,家庭关怀温馨、社会干预及时,所受挫折短暂,那么摆脱迷茫的几率就可能大得多。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提供这类援助?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一次对全国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研中发现,有89.3%的大学生在非常失望、愤怒、孤独等处境中缺乏外来的心理调适,而在上述这种时刻能想到和愿意从学校、家庭、社会去寻求援助的人仅有8%,不少人只能依靠慢慢流逝的时光来解除自身的苦恼、焦虑和彷徨。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很容易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

2. 大学生轻视生命与大学忽视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有关

在现代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里,不乏科学、知识等充满理性的内容,但往往缺少对于生命敬畏和生命至上的教育。在上述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显示:有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45.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

事实上,在没有发生非正常死亡的校园里,很少有人会自觉的将生命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应有体系,在自我伤害、不珍惜生命事件屡屡发生的学校里,也很少对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构建生命教育进行研讨。就事论事的不少,但能把这个问题放在教育本质、放在人类情怀角度去思考、去谋划的人不多。至今仍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和人文情怀,很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内容离大学生较远,既不深刻又不生动,很难触及大学生的心灵。

分析类似的情况,这既和教育在市场经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过分功利进而容易迷失有关,也和现代人格中太重视名利进而缺乏类似宗教那样的情感有关。没有对生命的虔诚,就谈不上对生命的尊重,少了人文情怀的生命教育,很容易导致人们对生命不恭。这一切,在我们此时分析当今大学生轻视生命的原因时,是足以引以为教训,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加以纠正的。

3. 大学生轻视生命与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带来的挫败感有关

市场的力量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带给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让曾经头顶光环的莘莘学子们也倍感压力,社会上的一些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练爱”男女、月光族、啃老族等现象也让部分大学生迷失其中。现在的大学生均为85后和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蜜罐”中长大,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也很少有知心朋友,在困境、逆境面前,不懂得自我调节,不知道找谁倾诉,很容易由困惑、迷茫,发展成焦虑、抑郁,甚至躁狂、暴力,一些人最终选择自杀逃避现实,也有些人引发暴力犯罪走向另一个极端。

仔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同2000年以前的大学生比较,现在的大学生有科学知识更广博、心理素质较脆弱这两个特点。前者是他们的优点,当代大学生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他们中70%以上是网民,其信息来源一半以上来自网络,知识面远远超过父母辈。但头脑力量的强大不代表心灵力量的丰沛,他们遇到挫折时的应对能力和面对压力时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通常因为沉迷于网络而缺乏现实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情绪稳定性较差,经常会感到很沮丧,对待生命的认识比较模糊,容易存在轻视生命、漠视他人、处理问题偏激等现象。

三、对策建议

大学不仅以探索、追求、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标,还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的责任,对人类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当前生命教育的困局?如何在大学生中有效的开展生命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大力推行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作为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抓手,将其作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新课题。

从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以来,几十年里,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英国等国家竭力倡导生命教育。上世纪末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掀起生命教育的热潮,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生命教育委员会”;本世纪初上海市率先在国内发起生命教育,2005年上海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在以孕育社会精英为己任,以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高等学府应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建议:

1. 生命教育进课堂

2008年黑龙江将安全、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2009年河南省将生命教育纳入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笔者认为应该将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起可以支撑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框架,以生命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受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既可以开设相关内容的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在中外典籍、古今名人中找素材,以人文艺术类讲座的形式传播“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此外还可以结合各自的专业进行相关教育,如台湾慈济大学将供医学模拟手术教学的捐献遗体者称为“大体老师”,医学生在进行学习后要举行感恩追思仪式,邀请“大体老师”的家属参加,感念他们为医学进步所作的贡献,这样的仪式对未来的医生称得上最感人的“生命教育”一课。

2. 生命教育重实践

与相对纯净的大学校园相比,社会永远是个更大的课堂,如何让学生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运用是每一个大学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生命教育进课堂的同时,更要注重生命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结合近年来蓬勃兴旺的志愿者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大众,体会个人实现与他人获益结合后升华而成的更高层次的欢乐,体会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人生的价值要通过社会与他人的认可而实现。相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对生命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珍视生命,奉献生命”有更深刻的解读。

3. 生命教育需终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命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大学老师不但要为学生解读何为生命的真善美,更要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能够自行体味,更进一步能够自行创造。使得走出象牙塔后,大学生们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能够自觉地秉行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能够在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社会现象中坚持对生命真善美的信任与追求,能够在各种考验面前砥砺自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一旦出现大是大非也能勇于奉献甘于奉献。要让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后依然把“生命教育”视为终身奉行的自我修养,这是大学生命教育应该追求的更高境界。

当然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模拟就业压力、情感困惑等,鼓励并帮助学生磨砺意志、战胜挫折,让大学生从中真正读懂生命的价值;适时开展死亡教育,解除死亡的神秘感,真正体会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个敬畏生命的人都值得尊重,同时传达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使大学生能够理性地面对死亡问题,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总之,大学应该通过生命教育,塑造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从而追求超越有限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美好生活。

[1] 刘济良. 生命教育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2] 眭依凡. 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3] 刘学芝. 基于生命——课堂生活重建探索[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 冯建军. 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思想理论教育,2003(6)

[5] 张勇. 敬畏生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现代大学教育,2009(2)

[6] 马兰霞. 生命教育:怎一个课程了得?思想理论教育,2003(6)

[7] 高锦泉.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8] 江晓萍.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南昌大学,2005(5)

[9] 韦柳琴. 论生命教育. 高教探索,2007(2)

[10] 齐春丽.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命价值提升.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

[11] 许若兰,郭朝辉. 论生命教育的缺失与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命教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Life education: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Tang L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s a base for grooming high-quality tal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each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bringing up them who will have a healthy personality. In recent years, tragedies, such as commit or suicide, had taken place amo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frequently, which make us realize that parents' and universities' confessions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to solve such kind of issue . The lesson of "love your life" education should be a compulsory course. By studying that classes college students could be awarded of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their lives, respecting and also cherishing their lives and the others. There are also many advantages in such course. It can also promot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ositive character, so that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a better life will become a reality.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Healthy Character

猜你喜欢
人格生命大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漫画之页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