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构建节约型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0-04-12 19:46黄少坚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节约型节约知识产权

黄少坚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我国构建节约型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黄少坚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节约型企业作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努力。我国构建节约型企业激励机制,应根据我国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需要,从产权改革、金融政策、政府财政支持、税收以及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促进企业将技术创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等行为转化为企业内生的自觉的行为,以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满意。

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激励机制

一、引言

节约型企业作为资源强约束、环境高压力背景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种实现形式,是一种新的企业运营模式。节约型企业内核就是投入最少、排放零化、消除浪费、成本最低、产出最大、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效益企业。企业节约使用资源、降低成本是由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因而是内生的。节约是内生的,主要是指节约作为增加厂商利润的一种手段,发展经济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市场的价格机制本身所决定的一种经济行为,不需要外部力量强加给厂商。因此,企业会自觉地通过革新手段,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但是,企业在改善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这种行为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设计一套合理的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企业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从而保证企业行为与政府目标达成一致,通过外部力量促使企业将节约内部化。

二、节约型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

节约型社会建设核心是节约型企业的建设,构建节约型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诱导企业自觉地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消耗、减少浪费,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企业如果从自身利润的短期目标出发,它可以不选择这些需要大量投资的经营行为,而政府为了使企业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达成国家节能减排、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的目标,则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节约型企业激励机制设计

节约型企业节约行为是一种企业的决策行为,为了促进企业投入技术创新、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社会责任感和树立节约意识,政府需要针对企业这些行为选择,从产业政策、产权、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采购制度、金融信贷政策、道德文化建设等多维度,建立长期的比较稳定的激励机制,才能改变企业的行为,从不同的方面引导企业走向节约型企业的目标。除国家设立产业政策对节约型企业予以支持之外,节约型企业的主要激励机制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完善的产权激励机制

与节约型企业建设相关的产权制度改革包括资源产权、知识产权、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关键是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产权是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如果资产、资源都不明确产权,它就不可能激励成员去实现社会目标。

首先,继续深入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因为国有产权不明确,加之层层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没有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既是产权不明确,那么经营者和普通员工就不可能有积极性去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更遑论大量地投入技术创新。只有明确产权,企业经营者才能有责任构建节约型企业,才能积极地解决其他经营决策的问题。

其次,资源产权关系改革问题。我国自然资源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在实际开发利用时却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资源无价、低价,不能有偿使用,资源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性等。因此,进行资源产权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资源产权制度,对于合理使用资源、充分利用资源,都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白钦先、杨涤 (2006)认为,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改善自然资源利用的必要社会制度条件,产权制度具有资源配置效应,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于产权配置效率。明确自然资源的产权关系,确立合理的产权结构,对于强化自然资源的管理,建立周密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体制,并为保护自然资源提供利益动力。把自然资本列为主要投入资本,可以强化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树立节约自然资源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最优化利用资源,以减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的浪费。①白钦先、杨涤:《21世纪新资源理论——关于国民财富源泉的最新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版,第180-198页。企业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取得较多产出的发展方式。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人口自然的承载能力,依靠不断开发新资源并寻找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等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益的前提。资源的稀缺性必须通过市场供求反映为高价格,否则,企业没有压力来实施节能降耗,公众也不会有节约资源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价格体系,才能有效调节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促进资源节约。

第三,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是,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不到位,与法律法规不够配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不高,缺乏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人才;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各级领导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以上问题,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大幅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重点提升市场主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资源的能力,知识产权审批综合能力,传播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知识产权社会服务能力和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调整和变革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建设,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在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最关键的是知识产权制度对保护因职务发明的收益权问题,只有将个人的发明创造与国家、集体、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激励个人;只有及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技术创新行为,并获得足够的回报,企业才有创新的积极性。

2.建立节约型企业的财政支持机制

从节约型企业的内涵来看,需要开发、引进技术、设备,需要采用新的材料、方法,需要资源的再利用。那么,利用再生资源也好、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也罢,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生产经营,意味着原来的设备过时、淘汰,与之相关的具有专有性的厂房、设备、工具等就会被闲置。这样会增加企业成本,使企业在选择经营行为上,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调节,而财政补贴政策是国际通行的方法。对节约型企业建设来说,需要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与财政政策的支持:

第一,技术创新的前研发阶段、技术成果转移前的中试阶段、知识产权国际申报与保护方面资金占用负担过重部分。政府根据技术产业化不同的时期分别给予不同的支持,财政支持主要在产业化前期研究的支持。因为,产业化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对新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商业规划和市场研究以及试生产和试销售。由于需要购买生产设备,进行产品开发研究和建立销售渠道,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又不稳定,这一阶段投资风险最高,且银行贷款很困难。这一阶段财政政策是专项投资,对知识产权成果的形成给予补贴以及支持创办孵化器等。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投资与技术改造,对不符合环保的设备进行淘汰,建立新的生产线体,引进新的设备等需要财政资金的贴息补贴。对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由国家相关部门执行,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应占企业初步建设经费总额的 1/2至 1/3,地方政府也要有一定的补贴。

第三,推进清洁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添置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正常运营,不仅需要大量投入,而且会影响后续运营,这样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项目,需要国家给与支持。推进清洁生产,采取了鼓励性措施,包括财政资助、补贴、奖励等手段,如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减免排污费,提供无息贷款,以刺激清洁生产,并设立“清洁生产奖”。对进行清洁生产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在汽车行业、玻璃工业、印刷工业和塑料工业等八大重点领域进行清洁生产试点和示范给予补贴等。

第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无污染、绿色环保替代产品需要大量投入,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第五,生产废旧物资再利用专门设备的厂商,作为循环经济或者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之用的技术创新以及项目建立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第六,政府对有利于企业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的其他部门进行补贴。如政府对教育和研发机构从事基础研究所提供的补贴,在合同基础上进行的商业性产业研究和前期竞争开发活动的补贴。补贴额只要分别不超过合法成本的 75%和 50%,均属于不可起诉的补贴。政府利用软科学、社会规划课题、攻关课题、863课题、973课题等研究项目,增加节约型技术研究的专项补贴与资助。

3.建立节约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机制

对节约型企业建设来说,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是长期起作用的一项支持政策,它主要体现在对研发新产品自主创新的税收支持,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税收支持,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企业行为的税收支持。政策强度体现在免税与减税两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采取是免是减的政策。

第一,增值税。优惠政策体现在鼓励废物、废气和废料综合利用方面,一是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在五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二是对企业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 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 (不包括高炉水渣)的建材产品,包括以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三是对企业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四是对油母页岩炼油、垃圾发电和废旧沥青混凝土回收利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煤系伴生油母页岩等发电、风力发电、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五是对废旧物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生产经营企业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 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在鼓励清洁生产方面,一是内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投资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企业环保设备投资符合条件的,也比照这一规定执行。二是对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产品,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境增值税。

第二,进口商品关税减免。在鼓励使用先进环保产品方面,将一些高科技环保设备,如排放量为 5.9升及以上的天然气发动机、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用于制纸工业中污水处理的碱回收锅炉等,列入进口商品税则暂定税率予以减免。

第三,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以国家规定的废弃资源为主要原料从事生产的,可以酌情减征或减免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最多为 5年。企业在节约能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提供专利技术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经过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以减按 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或者条件优惠的,可以免征等。

第四,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以及耕地占有税等以及环境保护而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上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保护的调控引导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调节范围和力度很有限,存在着形式单一、受益面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第五,对技术创新进行税收优惠,继续执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相关政策,但是放宽条件,如不分开发区、产业园内外企业,只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都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不分高科技与传统产业、软件企业与非软件企业,只要技术开发确实发生,建立研发费用科目,就应该享受同样的抵扣政策。

4.构建节约型企业的金融政策

我国金融政策一般限于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业务,对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节能减排等却基本上是一个新的领域。风险投资进行过试点,但因为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机制基本上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节约型企业建设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长期以来,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信贷风险机制的增长,信贷资金对于环境、资源效益方面的投向关注甚少,有鉴于此,政府应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运作方向,按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正确确定信贷资金的投向,合理安排信贷项目的先后序列。税收政策与相应货币政策相匹配,如对国家政策性银行向环境保护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低息贷款所取得的利息应该给予免征营业税和利得税优惠,对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的“三废”治理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研制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可允许在税前列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对企业支持。

技术创新尤其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包括对中小企业创新给予信贷和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商业担保;对风险投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创业投资母基金;发展支持高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利用金融工具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5.节约型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应成为国家支持技术创新、新能源产品开发、绿色产品开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支持手段。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我国也引入了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规模发展速度非常快,从 1998年的 31亿元增长到 2005年的 2500亿元。根据国际惯例,一国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应占其 GDP的 10%或财政支出的 30%,如果根据这个比例,2005年的政府采购规模应该约为 13652亿元。然而,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对产业发展、节约能源新产品等的支持是不够的。国务院国发〔2005〕21号文《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 (节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各级政府在认真做好机关节约工作的同时,更要抓好全社会的节约工作。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要求加强预算控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以下统称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采购人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标明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在采购支出项目已确定的情况下,优先安排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预算。发挥财政、审计与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督促采购人自觉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并明确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具体要求。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 60%。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

我国政府采购量按照国际惯例,采购能力很强,如何利用国家采购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节约能源的新产品、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是国家重要的产业政策,将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起到引导作用。政府带头使用节能与高技术产品,对我国节约型企业的支持和激励可以持续发挥作用。

6.道德文化激励机制的建立

道德文化的激励体现在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应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那么,思考问题,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人们都会从理性出发,但是考虑到国家的发展需要资源,必须人人节约,提高效益,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

为了树立节约意识,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必须使节约资源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观的培养,要将节约资源的内容引入各级各类学校,主要包括:国家资源概况教育、资源忧患意识教育、节约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育、节约资源的法规教育、节约型社会教育、节约型企业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节约方法教育,使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懂得节约和实践节约。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国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但是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却只有世界的 1/4强,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当缺乏的国家。浪费资源就等于浪费我们的发展机遇,资源对外依赖度已经达到 47%,这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约束与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知识答卷、典型展览等;利用报刊、杂志进行节约宣传和理论探讨。每年可将 8月份作为“节约宣传月”,要强化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年轻公务员的节约意识。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放错的”资源,对废旧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对产生的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对环保包装、再生资源产品、绿色产品、节能产品要大力支持。只有建立绿色消费观,理性合理消费,才能促进企业节约资源,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

国家开展环保日、循环日活动,设立生态文明奖、清洁生产企业奖。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的企业,给与税收上的优惠。通过舆论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激励企业能够自觉地节能减排,提高效率。企业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认可,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包括媒体的宣传肯定、政府的鼓励、社会团体的表彰等,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节约型企业建设的文化环境。

(二)激励机制如何运行

建立节约型企业系统的激励机制,就是要集成所有的激励政策于一体,将激励政策与企业节约资源行为,发展科技、提高效率的自我目标与国家所期望的环保节能等社会目标达成一致。通过综合的系统的激励机制的设计使企业明白什么行为是国家支持的行为,什么行为是国家不支持的行为。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第一,政府强力介入。建设节约型企业,没有政府强力介入,很难实现社会目标。因此,政府通过手中掌握的资源,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明确的政策导向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节约型企业建设的有力保障。健全政策法规,明确政府导向,是创建节约型企业的重要保证。政府要通过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最终推动企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污染减排、技术创新的进程。

第二,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有关部门相互协调、组织制定各类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建立行政考核制度,落实对企业的激励政策。行政手段对市场引导力最大的是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行政资源,可分为直接性财政补贴和间接性财政补贴。通过实行财政补贴,可以影响相对的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可以把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建立节约型企业的要求转化为市场信号,引导市场主体主动自觉地参与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

第三,投入政策。要加大对资源节约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应将鼓励资源节约纳入政府公共预算支持范围。一是在经常性预算中,设立资源节约支出科目。二是对一些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尤其是要加大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加紧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重大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节约能力,加快建立国家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开发与采用新技术,提高节能环保效果。

第四,设立节约资源奖励制度。可在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设节约资源科技进步奖,其评价标准有别于传统标准,在关注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科技成果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更加关注科技成果对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的作用。同时,对资源节约做得好的企业和单位,也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激发节约的积极性。

第五,国家成立节约型社会建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委、各级政府具体的节约型企业建设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作为评价体系,对激励机制的落实作为长效机制,纳入到国家对政府官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之中,将节约型企业的建设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核心的内容,由各省组织实施。

第六,政府将节约型社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其他活动都要围绕节约型社会建设来策划进行。集中国家主要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教育、传媒、社团等力量,通过长期持久地推动与实践,在经济工作中落实“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可以将各省市年度评价公诸网络,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各省市以开展企业评比竞赛的方式,对节约型企业予以表彰鼓励。

三、结论

节约型企业作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努力。只有民众有节约意识、技术部门有技术、国家有政策、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关键是国家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从产权改革、金融政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方面全面促进企业将节约行为不断内化为企业内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满意。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

F062.1

A

1003—4145[2010]03—0133—04

2009-09-25

黄少坚 (1964-),男,管理学博士,湖南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节约型节约知识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节约
节约
节约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