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考

2010-04-12 22:17郭文君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馆员创造性人力

□郭文君

(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图书馆要成功地施行重大管理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更深刻、更系统地理解图书馆发展的使命及管理,研究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创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并采取得力管理措施,更好地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图书馆的特有作用。

一、正确认识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献借阅和封闭在藏书楼内,而是在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方便。如:网上多媒体的在线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交换中心、全球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这些将把图书馆转换成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要面向全社会提供联合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员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不太高的图书馆员,而要让自己真正担当起信息专家、信息向导、信息管理者、信息顾问、系统专家等角色。虽然人们可以自己上网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图书馆所做的大量不可替代的工作更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由此,管理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是集中人的脑力和体力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无论干什么,都需要集中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否则就无法完成目的。图书馆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终身教育成为世界趋势。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地位更加重要,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而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虽然也很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只是单纯从图书馆的业务技术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形成对于人力和智力的投入、产出、创新和发展的思路。在分配、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的“阴差阳错”,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主动进取的精神。由此导致骨干队伍特别是青年人才严重流失,队伍素质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学术水平整体滑坡,服务对象不满。

二、创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

创新人事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 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有以下特点: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 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 提出工作目标任务,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 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 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 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 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 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随着管理理论的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也从“以物为本”到“以市场为本”,再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它把人作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以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人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中“知识型员工”的比重越来越大,员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大的前途。人本管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中提出来的。它迎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三、具体实施管理的办法

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对于干部选用机制的最本质要求,是对传统的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干部的根本性变革。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作用,提高其社会服务的有效性,要想打破“吃皇粮”、“等靠要”的观念,改变家属“安置所”,干部“疗养院”的形象,就必须废除铁饭碗,实行全员聘用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让所有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只有这样,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调整部门机构布局和设置。图书馆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旧的机构设置致使许多新的业务无法归口,一些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理顺部门关系,重组业务机构,势在必行。

实行定岗、定员、定额,推行岗位责任制。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按现设有的部门实行定岗、定员、定额。定岗就是按部门的功能及工作环节设立岗位;定员就是针对某个岗位按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安排固定数量的人数;定额就是按图书馆制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为实现分目标所需完成的岗位工作量。实行“三定”是推行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的基础。

调整人员结构,实行优化配置 。事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人尽其才是用人之道。图书馆的服务是分层次的,如信息服务与借阅服务是有别的,不同岗位其劳动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同样,人才队伍中,能力、学识、思维因人而异,因此,人才与岗位的配置讲究科学,岗位的要求与人才的特点应结合起来考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直是影响馆风和办馆效率的重要因素。建立考核制度,是对员工进行上岗聘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各部门认真做好平时、年度、聘期内的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务的升降、员工的任职挂钩,逐步形成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有效竞争机制,以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实行激励机制,打破平均分配局面。任何管理者都知道,工作效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下级在上级不在场时的表现,取决于他们在没有更具体的指示时仍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业务面广,各部门忙、闲不平衡,承受的压力也不同,只有通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按业绩、按劳动量、按创造性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事业持续发展。总之,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高校图书馆所关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的“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促使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图书馆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 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继林. 图书馆改革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J]. 图书馆论坛,2002,(5).

[2]许 鸽, 雷英华. 略论21 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J]. 图书馆学研究, 2004, (3) .

[3]阮盂禹.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J]. 图书馆论坛, 2005 ,(2).

[4]殷 黎.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理念[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3).

[5]武继山. 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 情报资料工作, 2005 ,(2) .

猜你喜欢
馆员创造性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