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肝血管瘤53例

2010-04-13 00:18独建库李冠海刘献茹杨金炜赵鹏举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海藻微球酸钠

独建库,李冠海,刘献茹,杨金炜,赵鹏举

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25~56岁。17例经DSA造影确诊;36例经B超、CT或MRI证实;肿瘤大小4.1 cm×3.5 cm~15.8 cm×13.6 cm;单块型39例,多发肿块14例;肝功能正常41例,轻度异常1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穿剌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5F肝管或微导管,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肝脏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和血供情况,经导管用配制好的海藻酸钠微球(20 ml复方泛影葡胺+30 ml生理盐水+1.0 g海藻酸钠微球)12~30 ml在透视下缓慢注入,直至血流明显减慢后停止栓塞。结果:①肝血管瘤的血管造影特点:血管瘤内造影剂充盈早,排空慢,实质期瘤体“染色”持续时间较长,可一直持续到门静脉,表现为多个染色结节,类似“树上挂果征”;血管瘤显影呈丛状,爆米花样影像,邻近动脉没有包绕、狭窄或不规则改变,大多数血管瘤的供血瘤的供血动脉不扩张,不迂曲,本组6例血管瘤供血动脉稍增粗,1例门静脉受压;②术后栓塞综合征与并发症:栓塞后综合征反应主要为栓塞瘤体血窦内缺血,坏死组织吸收剌激所致,53例中有17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发热及疼痛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5~7 d全部缓解,余36例或轻微不适或无明显不适,可耐受,未予特别处理,无异位栓塞并发症发生,栓塞后1~12个月CT或B超复查,肿瘤缩小50%以上者37例、30%以上者14例、10%以上者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海藻酸钠微球(KMG)是从天然植物褐藻中提取的多糖钠盐,分子量大,水合力强,溶于水形成粘稠胶体,在钙离子作用下产生大分子链间交联固化,生物相性好,无毒,无抗原性,栓塞后不引起化学或免疫作用。在靶血管产生永久性的栓塞效果3~6个月后,微球逐渐以分子脱链的形式降解消失,最终降解为无毒的不参加机体代射的多糖随尿排出。其具有对血管剌激小,相对其它栓塞剂、硬化剂并发症轻或少见等优点。术中应注意根据病变的确切部位、性质、血管解剖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微球直径,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插管技术将导管尽可能接近病变部位,遵循少量、缓慢、间断的原则推注KMG,并严密观察栓塞剂的流速、流向、有无返流等情况,及时判定栓塞效果。本组53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因肝血管瘤巨大直径均15 cm以上,术后出现疼痛较明显,经对症处理5~7 d后,均消失。考虑疼痛原因与肿瘤巨大,栓塞剂量多有关,因此笔者主张对较大血管瘤行分次栓塞,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海藻微球酸钠
海藻球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海藻与岩石之间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的制备
油酸钠改性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
可吸收止血微球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1例
复凝法制备明胶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