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分析及对策研究——如何使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

2010-04-13 00:29路正社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毕业生

路正社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

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如何使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

路正社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

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免费师范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和义务。就业方向的定向化,给免费师范生的在校培养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文章着重探讨了教育部各直属师范大学如何适应这一改革及应积极采取的应对之策,探讨了免费师范生应如何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建立怎样的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成长的机制和平台,同时也指出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并完善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制度和办法,使免费师范生愿意留在基层从教,奉献教育事业。

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

2007年 5月 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师范毕业生要履行国家义务,服务中小学教育。鼓励和引导师范院校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和支持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1]。这一政策明确了免费师范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和义务,也给免费师范生在校的培养明确了目标和任务。面对免费师范生的义务和使命,我们如何使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呢?如何使免费师范生成为优秀教师、教育家呢?本文试从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分析开始,以促进免费师范生的终生职业发展为主线,提出了学生、高校、国家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

一 免费师范生就业分析

(一)免费师范生政策背后的就业前景

国务院公布的《办法》中明确提出要解决免费师范生毕业从教和教师编制等问题。《办法》第 5条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有关省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做好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位到中小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切实为每一位毕业生安排落实任教学校。”[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专门就“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落实岗位”作了说明。宋永刚表示,首先各地将利用自然减员的指标来保证接收免费师范生。目前,全国普通中小学在职的教师是 1 043.8万人,每年自然减员的比例大约在3%,即每年需要补充的教师在 30万左右,6所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年总招生规模一般为 1.2万人左右,以此为基准计算,四年累计也不超过 5万人,因此足以保证学生毕业“有编有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宋永刚表示,如果这个学校在某一年没有指标,根据《办法》中的规定,允许“先进后出”,必要时接收地省级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周转编制[2]。

(二)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定向分析

当前社会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误解。有人对“从教 10年”“在农村学校任教两年”等限制手段一直存在争议,也有人担心服务期长会影响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积极性,一些考生、家长甚至想到了在农村任教期间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免费教育师范生必须到农村服务两年”这个政策呢?所谓去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服务,主要是指到县级及县以下中学。去农村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锻炼人才,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了解那里的基础教育,应该把这两年作为培养骨干教师、教育家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有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把到农村支教作为职称评审的必须条件。免费师范毕业生要履行国家义务,服务中小学教育,到农村义务教育段的中小学服务两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其次,关于“免费教育师范生必须在教育系统工作 10年”,根据统计,以往 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有 90%以上的从教时间超过 10年,甚至终身从教[3]。这个政策对于有志于从事教师事业的免费教育师范生没有任何影响。加之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宽广的领域,学生能够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理想。实际上,这些限制条件的用意很明确,就是要选拔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学生,这是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的一项鼓励和引导政策。

对于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定向化,我们总结成“七定”原则:

一是定目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的教师、教育家;二是定方向,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范围必须在生源省份内的中小学;三是定方式,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方式是在生源地省区内进行双向选择,这种双向选择是有明确的地区限定的;四是定保障,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是有明确保障的,国家和生源地区省级人民政府要确保有编有岗,暂时没有岗位的可以设立周转岗位;五是定期限,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期限也有明确的规定,即必须在农村中小学任职最少 2年,必须在基础教育第一线最低工作 10年,大力鼓励和提倡终生投身教育事业,造就一批长期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和教育家;六是定岗位,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岗位性质必须是前两年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以后其他基础教育单位的岗位;七是定形式,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形式可以是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也可以是签约到其他地方的中小学就业但必须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 2年以上。

(三)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保护政策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要消除对就业保护政策的三个误解:

一是“确保就业”不是“指定就业”。免费师范毕业生原则上回生源省,由生源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毕业生在教育系统中实行“双向选择、自由择业”;在文件里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强调各地应该先用自然减员的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来接收免费师范生,必要的时候接收地的省级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周转编制,省级政府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安排教师岗位。此外还规定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而且是有编有岗[4]。对于确实找不到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国家采取措施,切实为每一位毕业生安排落实任教学校,确保“有业可就”不是“分配安置就业”。

二是“任教服务二年”不是“上山下乡”。免费师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需到县级或以下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其服务区域没有县 (市)限制,全国任何县级或以下行政区域均可;服务期间学生人事关系保留在原签约单位,工资由原签约单位发放,两年服务期满后,直接回签约单位工作,不存在再次择业的风险。为了打消学生对“在农村学校任教两年”的顾虑,教育部直属的 6所师范院校相继出台政策,承诺学校将利用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两年继续对学生进行培养,寒暑假将派老师去把任教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帮助分析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研究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果这两年教学效果不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学生可以取得教育硕士学位[5]。所以说它不是“上山下乡”一定终身,其最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锻炼人才,使其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了解中国的基础教育,这是培养骨干教师、教育家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是“签订协议”不是“定终身”。免费师范毕业生原则上回生源省区就业,是通过生源省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双向选择”洽谈会签订就业协议来落实服务单位的,只是签订一个就业去向的框架性协议。进入单位后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还是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以后的工作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规定进行的,这个协议不是终生有效的“定终身”的卖身契。现在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尤其是找不到一份稳定的有编制的工作,当教师做一个教育工作者目前在全社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对于真正想从事教育工作、有兴趣从教的人来说应该说是最佳的选择。

二 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对应策略

明确了免费师范生的各项就业规定之后,我们部属 6所师范大学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上下工夫,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

(一 )陶冶师德

1.热爱教师职业,投身教育 (师德教育)

德、识、才、学、体是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其中德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师德是核心,是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个职业是必须要有道德光环的,这不是对教师的苛求,而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6]因此,师德教育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点。6所部属师范院校要加强免费师范生师德素质的培养,可通过与名师面对面、与教育家面对面等活动激励免费师范生们热爱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培养师范生勤于进取、关爱学生的教师素养和品质;并以此鼓励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农村学校任教,努力实现从优秀师范生到优秀教师乃至成功教育家的职业理想。

2.心怀感恩,践行感恩,献身基层教育事业 (感恩教育)

“现在接受免费师范教育,也不用家里拿钱了。我要用更多的努力来报答国家和社会对我的资助。”一位免费师范生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7]。真心、诚心和爱心是做老师的基本要求,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是胜任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针对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各师范院校应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将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向社会,回报社会。可以通过组织“回望成长经历 -感受恩人情怀”,“诉说恩情 -感悟人生”,“感恩父母 -真情对白”等活动,使学生上好人生第一课——“学会感恩”。免费师范生入校后,各师范院校更应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引导教育,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去农村、去基层支教是一种锻炼,也是自己奉献社会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心怀感恩,将来做一个好老师,使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3.诚实守信、履行承诺,服务基层教育事业 (诚信教育)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做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所以各师范院校应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牢记“诚信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努力做一名诚实、守信、正直、履约、不欺、不瞒,品德高尚的“准”教师。《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上规定:免费师范生违反协议约定的,要退还免费费用,还要交 50%违约金,并向社会公布不诚信记录[8]。所以要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学习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纪律诚信的教育,努力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免费师范生还要懂得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献身教育的崇高人生价值,使其明礼诚信、履行承诺、投身基层、回报社会、终身从教,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乃至教育家,奉献教育事业。

(二)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范性

“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双专业性’。”所以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而且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但我国现有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师范专业过于强调学科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在学科结构中比重偏低;二是作为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老三门,充斥着基本概念、原理等抽象词语[9]。所以 6所试点师范院校都要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制订教师培养方案。也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改革的相应标准。

1.强调师范专业化

培养免费师范生,具体专业应有专门名称,如“中学数学教育”、“中学语文教育”。这些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应单独设计,并增加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心理学、课程教材教法、教育课件设计、班主任与团队工作、青少年生理卫生与保健等教师教育课程,降低学科型课时的比重。同时,在其教学计划中应保证一年左右的时间去中小学实习,其中至少有半年去农村中小学,由有经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通过现场教学带教,培养他们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能力,了解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的感情。这样也可以避免一部分人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台阶,最终却脱离原定的从教责任[10]。

2.突出教学实践课程

6所部属师范大学应设计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和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要特别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强化教育实践等措施,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多课程实践、实习见习实践、社会实践等亲身感受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及学生管理等等具体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和积累经验,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经验返回课堂;使他们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探索,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经验、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毕业后真正乐意扎根农村、扎根西部,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并通过提升专业素养和从教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区分学科教育与师范教育

在 6所部属综合型师范大学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一定要明确师范与非师范的培养界限,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偏重学科知识、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倾向;应该把全面接受了学科教育的师范生放到学校的教师教育培养的专门机构中去,在那里再接受全面的系统的科学化教师教育训练。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达到和完成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6所部属综合型师范大学应该实行学科教育培养机构和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分离。

(三)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保证育人质量

学校培养学生,不仅是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学术视野,还要培养他们熟悉基础教育、热爱基础教育的职业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将知识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能力,这样的培养才能完善其教师职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的,因此,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十分重要。各学校应拓展建立一批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并重点选择在地域、学校类型与学校特色方面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开展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为免费师范生的实习支教工作提供良好条件。所以在免费师范生的技能培训方面,应注重技能培训的全面性和连贯性,将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11]。

(四)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伴随着人的终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由于免费师范生就业岗位的确定性和导向的明确性,使很多免费师范生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各部属师范大学应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特点和基础教育的责任要求,合理安排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引导免费师范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兴趣和能力,结合生源地省份的基础教育情况和特点,对将要从事的教育职业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好方向性方案[12]。

(五)完善就业制度

随着 2007年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的入校,免费师范生“入口”工作已经结束。2011年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将走上就业岗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深入,师范生培养的“出口”阶段制度的细化又给师范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指出,师范生“出口”阶段的制度设计,实际上应包含两个方面的保证:其一,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保证服务基层教育;其二,政府能保证免费师范生在教师生涯中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13]。所以就业环节的制度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制度设计要充分关注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转接和自身发展问题;第二,制度设计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第三,制度设计要对师范生免费教育产生长期激励效应;第四,服务期的设定要实事求是。免费师范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质量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典型的转轨经济体,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和职业差异,只有正视这些差异进行适当的就业和待遇设计,才能对报考免费师范生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激励作用,也才能真正吸收有志的优秀青年投身于肩负历史使命的教师工作。所以政府应根据各个学校和不同省市的具体情况,宏观调控,不断完善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制度;也可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特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宽严有度的就业政策。在完善就业制度和政策的同时,政府应不断改善免费师范生就业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培训措施,为基层教师的终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以鼓励免费师范生立足基层,献身基层,立志为基础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和信心。

总之,各部属师范大学应积极探索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思路和改革措施,调整师范生培养的方案,增强免费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竞争力,培育为基础教育事业奉献的教育家。师范生更要加强师范素质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定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政府也须完善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制度和在基层发展的激励制度,使免费师范生愿意在基层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17):33-35.

[2]张 玲.免费师范生教育为教师终身制保驾护航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11-13.

[3]何岫芳.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原因分析 [J].科技咨询导报,2007(27):199.

[4]何 强.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J].上海教育,2007(7):32-33.

[5]黄玉钗,饶筠筠.师范教育任重道远——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背景、目标以及对策分析 [J].现代企业教育,2007(7):195-197.

[6]顾明远.落实尊师重教的重大举措——师范生免费教育需要细致的制度设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3-6.

[7]方增泉.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Z1):45-47.

[8]杨润勇.新一轮“师范生免费”政策的特征及其执行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教师,2007(49):9-11.

[9]孙锦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21-26.

[10]刘中兴.师范教育迎来新的春天——访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校长马敏 [J].教育与职业,2007(10):49-50.

[11]王晓渔.师范生免费能否双向选择 [J].教育,2007(11):2.

[12]沈祖芸.做好“引领”和“服务”两篇大文章——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J].上海教育,2007(6):5.

[13]方增泉,孟大虎.师范生免费教育中的招生与就业制度

设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114-118.

An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Orientation of the Tuition-free Normal Un 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How to make tuition-fre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go and work at the basic level

LU Zheng-she
(Shaanxi N or m al University,X i’an710062,China)

The announcementof employmentpolicy for tuition-fre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pecifies the possible channel for employment and the obligations of them after their graduation.The clear orientation of the employment gives tuition-free nor mal university studentswho are still at school clear objectives and tasks.The normal universities that are directly under the EducationMinistry should adapt to this reform 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aswell.Tuition-fre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should make career planning in advance,while college should build health benefit mechanis m and platform for their growth.In addition,the state must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ystem so that the 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teach at the basic level and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areer of education.

tuition-free nor mal school students;employment;orientation

(责任编辑 郭庆华)

G647

A

1000-5935(2010)05-0108-05

2010-06-07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8N001);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09BY16)

路正社 (1970-),男,陕西富平人,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

·体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生免费毕业生
该不该免费送货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