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痒疹 63例临床观察

2010-04-13 07:11蒋秀彩
山东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血热结节性舌质

蒋秀彩,刘 栋

(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 300120)

痒疹是一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主要损害为风团样丘疹、结节和炎症性皮疹,皮疹往往是孤立的丘疹和结节性损害,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奇痒难忍,难以治疗。现代医学认为,痒疹与变态反应、过敏、内分泌异常、胃肠道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风、湿、毒、虫和血瘀有关。2006~2008年,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方法,采用中药及外用药物治疗痒疹,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63例患者中,男 29例、女 34例,年龄 5~78岁、平均 39.8岁,病程 5 d~10 a(<1个月 11例,1~6个月 25例,>6个月 27例)。既往有荨麻疹病史 5例,哮喘病史 2例(均有家族哮喘史),异位性皮炎病史 1例;伴胃肠道疾患 3例。临床表现为皮疹呈红斑丘疹,黄豆至豌豆大小,孤立对称,互不融合,皮损多发于四肢伸侧,剧痒,可见抓痕和结痂。根据边天羽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的诊断标准,诊为结节性痒疹 23例,寻常性痒疹 35例,小儿痒疹 5例;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血瘀证 27例(结节性痒疹 11例、寻常性痒疹 15例、小儿痒疹 1例),血瘀兼风证 20例(结节性痒疹 7例、寻常性痒疹 12例、小儿痒疹 1例),脾虚寒凝证16例(结节性痒疹 5例、寻常性痒疹 8例、小儿痒疹 3例)。

治疗方法:①中药内服:血热血瘀证用痒疹方(生地、银花、土茯苓、荆芥、防风、红花、赤芍、三棱、莪术、刺蒺藜),血瘀兼风证用永安止痒汤(麻黄、苍术、僵蚕、荆芥、防风、薄荷、红花、赤芍、当归尾、桃仁、甘草),脾虚寒凝证用加减胃苓汤(桂枝、苍术、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生姜、红枣、猪苓、半夏、黄芩、甘草)。上述中药均经我院制剂科制成颗粒,每次 6 g,2次/d,餐后 1h温开水冲服;12岁以下剂量减半,疗程视疗效而定。②中药熏洗:组方:野菊花、金银花各 15 g,黄柏、川芎、红花各 12 g,苍术、五倍子、赤芍各 10 g,地肤子、白癣皮各 30g,桑枝、明矾各 9g;水煎后先熏后洗,1次/d,每次约 30 min;然后局部涂卤米松乳膏。③针刺 +拔灌:沿脊柱两侧太阳膀胱经取肺腧、心腧、膈腧、肝腧、脾腧等穴位,先针刺后拔灌;2次/周,每次 10~15 min。

结果:①临床疗效:结节性痒疹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仅留色素沉着斑)7例,显效(临床症状消退 90%以上)7例,有效(临床症状消退 50%以上)9例;寻常性痒疹分别为 20、9、6例,小儿痒疹分别为 4、1、0例;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76%。②疗效与病程的关系:病程≤6个月者总有效率超过 80%,>6个月者为 60%。③疗效与疗程:痊愈患者疗程 2~8周,显效、有效者疗程 4周 ~1a。

讨论:痒疹是机体受风、湿、寒、热、毒、瘀六淫侵袭所致的皮肤病。受风则痒重,湿瘀之邪常凝聚于局部不愈,毒重则病程顽固难愈,湿热化浊,剧痒不止。因此,治疗痒疹应辨证施治,才能收到较好疗效。血热血瘀证痒疹患者皮疹固定,呈结节状或疣状增生,且有色素沉着;其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用痒疹方治疗。血瘀兼风证患者怕冷恶寒,遇冷瘙痒无度,皮肤有色素沉着;其舌苔薄白或舌质青紫,脉浮;治宜祛风理湿,活血化瘀,用永安止痒汤治疗。脾虚寒凝证患者怕冷,皮疹渗出水疱;其舌质胖淡,脉浮滑无力;治宜健脾利湿,祛痰通阳,用加减胃苓汤治疗。本组结果显示,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痒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血热结节性舌质
王佩娟教授诊治崩漏临床体悟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重口味”容易月经过量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夏天,脾气随“血热”而来
叶建州从血热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