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立交桥的附属空间设计——以成都立交桥为例

2010-04-13 22:24谢文琪
四川建筑 2010年2期
关键词:双桥立交桥成都市

谢文琪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1 概况

1.1 成都立交桥的建设发展

成都市二环路始建于 1994年。当时全长 28 km的二环路只有 6座立交桥,大规模修建立交桥则是 2002年建成的三环路工程,全长 51 km的三环路上共有各类立交桥 22座。此外近年来成都市还在一环路和其他重要交叉道口修建了数座立交桥,特别是 2006年启动的“二环路改造工程”又在二环路重要交叉道口新建了 11座跨线立交桥。届此,成都市依托 3条环线与放射状干道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道路交通网络。

1.2 成都立交桥的类型及分布

成都市立交桥主要分为两类。

(1)互通式立交桥,例如人南立交桥、永丰立交桥等。主要分布在二环路的重要交叉道口上。

(2)跨线型立交桥,例如磨子桥立交桥、衣冠庙立交桥等。主要分布在除二环和一环路之外的其他重要交叉道口上。

1.3 立交桥附属空间

“立交桥附属空间”所涵盖的范围包涵立交桥桥体所覆盖空间和桥体与城市道路建筑物所围合成的空间。由于立交桥的体量造型受交通流量大小与方式和其所在区域环境的影响而造型各异,形成了多样的附属空间。

就当前国内而言,立交桥附属空间的的处理基本上有停车、绿化、商业经营、休闲空间和闲置几种方式。可以预见的是,立交桥的数量还将长期持续增长。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立交桥附属空间正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21世纪初,成都市开始对立交桥桥下的附属空间进行改造,并于 2002年 1月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与二环路交叉的立交桥下建成老成都民俗公园。之后开始了成都市的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各种多样的造园改造工程,以川西文化和科技技术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大量建成。

2 案例调查分析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成都市二环以内交通人流量较大的立交桥进行调研,从不同类型的立交桥中各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1 人民南路立交桥概述

该互通式立交桥,位于成都市二环路与人民南路的交叉道口。作为未来南部新区发展的重要交通通道,其交通量较大,是城市的主要交通节点之一。于 2002年 1月利用桥下附属空间建成老成都民俗公园,向民众展现着老成都乡风民俗与历史文化,人南立交桥也因此成为成都第一座利用桥下附属空间修建主题公园的立交桥。

2.1.1 桥下附属空间

人南立交的桥下附属空间采用了绿化与主题公园相结合的形式,并配有少量商业。其桥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园被划分为了四大区,分别为民俗文化经营区、园艺景观区、园艺小品陈列区和健身区。

根据使用性质,人南立交桥的桥下附属空间划分为:

(1)体现川西文化的主题公园。老成都民俗公园以现代化的立交桥桥下空间为依托,通过雕塑、浮雕、彩绘等艺术手法,刻画出老成都的墙垣城楼、桥梁古渡、茶馆民居、会馆公所、老街小巷、寺庙古迹、方言谚语以及市井民风等民俗。栩栩如生的雕塑,古色古韵的浮雕与诗词镌刻,诉说着老成都人昔日的市井风情与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

(2)空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利用匝道之间的耳形露天空间分别打造了林荫街园艺景观区、芙蓉街园艺景观区、桂花街园艺景观区和柳荫街园艺景观区,每个景观区各具特色。各园以老街名所对应的植物为特色造景,园区内还点缀有记载着这些街道历史故事的园林建筑、景观小品等。

2.1.2 桥周围附属空间

人南立交桥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建筑物均留有超过 60m以上的退距,D/H值约为 3∶1~4∶1,位于其间的前驱广场结合良好的景观设计出了气势雄踞又不失亲切的城市围合空间。

2.2 磨子桥立交桥

磨子桥立交桥位于成都市南门外的红星路与一环路交叉处,类型为跨线型立交桥。

2.2.1 桥下附属空间

磨子桥立交为跨线式立交桥,其文化景观工程以古老的“磨子”文化来装饰该立交桥,并藉此来恢复城市的记忆与地域文化特色。由于跨线式立交桥结构与功能单一,可利用的改造空间较小,其桥下附属空间常采用简单景观绿化的处理形式。该桥下仅采用八角金盘和狭叶麦冬相搭配的形式,加上局部光线不足,噪声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污染严重,扬尘较多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桥下附属空间环境恶劣,污染严重。

2.2.2 桥周围附属空间

磨子桥中心距离四周建筑物约均为 40~50m,D/H值在1∶1~1∶2。车行道和人行道最窄处宽度总和为 10m左右,交通繁忙之时异常拥堵;在磨子桥的西南侧有一小型的城市休闲广场,但在城市繁忙的交通压力之下,凸显出附属空间的压抑与渺小。

2.2.3 改建建议

桥下附属空间:增加绿化植物的种类,使用垂直绿化的形式来对桥体墙面进行绿化,改变种植单一、形式单一的绿化景观。

桥周围附属空间:对违章占道现象加强管制,拆除不合理建筑,拓宽道路,增加绿化配置,减少建筑物对行人的压迫感。

2.3 双桥子立交桥

双桥子立交桥位于二环路东三段与东四段交界处,高约8m。东西向高架部分长约 2.3 km,南北向长约 1.5 km,为互通式立交桥。近来,关于双桥子立交桥是否该拆除的问题倍受社会各界争议。随着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它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人们对其进行改建还是拆除重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2.3.1 桥下附属空间

双桥子立交桥车行流线较为复杂,桥体结构复杂,匝道覆盖面积较大,造成桥下附属空间划分凌乱,交通流线混乱,光线昏暗。

桥下附属空间的功能划分主要为景观绿化、小型休息广场和商业服务。景观绿化形式种类单一,休闲广场的布局混乱,商业服务种类杂乱缺乏规范管理。

2.3.2 桥周围附属空间

双桥子立交桥南侧是原成都无缝钢管厂,现已全部拆除并规划性质为二类商住,现处于废弃状态;立交桥以北的在建项目“华润 24城”,是城东二环路未来商业中心地带。立交桥西北西南侧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2.3.3 改建建议

根据大成网近期的一份关于“您认为双桥子立交是否对周围的居住和商业环境构成了负面影响?”调查数据表明:21%的民众感觉不开阔,对人气影响很大;35%的民众认为桥下很暗很脏乱;44%的民众认为影响不大。显然,随着经济和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双桥子立交桥的功能和形式已明显滞后。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治改建,应丰富其绿化景观,加强对景观和道路的标识性;对现有凌乱闲散的小型休闲广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周围的各种商业服务和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小商小贩施行严格的规范管理。

3 立交桥附属空间设计模式的思考

3.1 城市景观的打造

立交桥用地是城市大型公共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和展现地域环境特征的作用,宜多采用文化展示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形式。文化展示既可弘扬民族文化又可展现地域环境特征;而绿化景观则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人们营造怡人的空间。

3.2 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围合形式

在此次重点调研的三座立交桥中,人南立交桥的附属空间设计最具特色,但在其桥下附属空间的利用率却不如环境质量较差的双桥子立交桥。双桥子立交桥错综复杂的匝道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和射入的阳光,但它恰好与周围联系较为紧密的建筑一起造就了一个围合感较强的空间,隔绝了外面的林立高楼,形成一个独立的桥下围合空间,从而使其获得了较好的空间围合感吸引了人们的驻足停留。

[1]廖嵘,张玉清.锦官城外桥下园[J].中国园林,2007(7)

猜你喜欢
双桥立交桥成都市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敛汗止血的五倍子
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