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田水库坝基地质及帷幕灌浆简述

2010-04-14 06:39孟希平
山西水利 2010年12期
关键词:节理基岩玄武岩

孟希平

(大同市册田水库管理局,山西 大同 037300)

册田水库位于大同县境内,是桑干河中上游的一座大(二)型水库,水库坝址处于第四纪喷出岩的上部,大坝附近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玄武岩的分布也极不均匀。水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2 000年一遇校核,最大坝高42 m,总库容5.8亿m3,担负着向首都北京防洪、输水、灌溉、和城市供水等任务。

1 地质概况

册田水库坝址区为玄武岩,层厚一般为18~22 m,气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大致可分为三种岩性类型:灰黑色,气孔大,岩层较破碎,力学强度差;灰紫色、紫红色,气孔大,岩层很破碎,力学强度差;灰黑色,气孔小,细密坚硬,力学强度高。

从地表裸露基岩及钻孔资料证实,玄武岩是一种层状岩体,层厚变化很大,层间一般有黄色、灰绿色亚黏土及玄武岩碎屑夹层,厚0.5~10 cm不等。玄武岩底部有一层灰绿色凝灰岩分布,由火山灰、火山砂组成,泥质胶结,层厚一般1~3 m,凝灰岩之下为湖相物,视为相对不透水层。

2 册田水库历年帷幕灌浆情况

2.1 第一次帷幕灌浆

1972年,由雁北地区勘探凿井队施工,对正常溢洪道闸室基础进行帷幕灌浆,主要控制闸室基础裂隙渗流,改变闸基浮托力,保证闸体稳定性为目的。该工程1972年9月开工,1975年12月竣工,共完成灌浆孔168个,补充灌浆孔9个,质量检查孔20个,孔深总进尺4 698.7 m,灌浆总长度3 682.0 m,压水656段(不包括检查孔的81段),水泥总耗量2 228.952 t,水泥总注入量2 121.535 t,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576.2 kg/m。

施工情况及资料分析:完成灌浆孔168个,共计灌浆656段次,以灌浆记录分析,灌浆合格的406段次占62%(正常结束灌浆的段次),基本合格的187段占28.8%(停水、停电、停料影响,管路堵塞,设备故障,经处理基本符合技术要求),不合格的63段占9.2%(串浆、漏浆、透水量大注入量小、违章作业)。

通过对本次灌浆资料综合分析,对本工作区玄武岩地层有如下认识:

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的完整性被破坏,水泥注入量大,裂隙发育程度不均匀,单位注入量相差极大,小的只有2~7 kg/m,大的1~5 kg/m,特大者10~30 kg/m。

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宽度一般为1~5 mm,大的10~30 cm,裂隙延伸远、连贯性强、充填差,因裂隙面和其他物质胶结,所以与水泥胶结差,给水泥填充造成一定困难。从检查孔岩心观察,裂隙面冲洗干净,水泥“结石”胶结好、强度高,如果冲洗不干净,水泥“结石”胶结差、强度低。

玄武岩裂隙发育,渗透性强,尤其是大裂隙渗漏严重,灌前透水率ω值1~4,灌后ω值0.02~0.08,大值0.1~0.3,基本上达到控制大裂隙的目的,帷幕后的ω值比灌前ω值减少10~20倍,达到了减小浮托力的目的。

2.2 第二次帷幕灌溉

1978年,由雁北地区勘探凿井队施工,对基岩渗漏严重,又有断层通过的南副坝进行基础帷幕灌浆处理。该工程1978年9月开工,1983年10月竣工,共完成孔距3 m、排距2 m的帷幕灌浆孔276个,孔深总进尺7 452 m,灌浆总长度3 646.8 m,水泥总注入量1 958.332 t,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537 kg/m。

施工中发现:表层基岩柱状节理发育,钻进中有30%~40%孔循环液返不回地面,经常出现立轴跌落,一般1~2 cm,最大1.0~1.5 m,说明有大裂隙存在。同时,还有两条断层通过坝轴线,岩心破碎,裂隙发育,渗透性强,坝后基岩裂隙渗漏出地面,高峰期渗漏量高达70 L/s。本次灌浆共打检查孔25个,从检查资料分析,灌浆前透水率ω值1~4,灌浆后ω值小于0.03的占47.6%,ω值为0.03~0.05的占14%,ω值为0.05~0.5的占25.94%,ω值为0.5~0.8的占12.46%。经运行发现,坝后渗漏明流由逐渐减小到最后断流,没有发生大量漏水,达到了控制大裂隙渗漏的目的。实践证明,采用帷幕灌浆能够控制基岩大裂隙的集中渗流,且效果明显。

2.3 第三次帷幕灌浆

1995年,水库956.52 m高水位运行一年后发现,左坝肩(桩号0+040~0-055)坝后出现潮湿现象,水位下降后超时现象消失,说明坝体渗漏严重。1999年3月由217地质勘探队施工,对该段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岩石裂隙渗漏,同年11月底完工。帷幕线距防浪墙1.5 m,长95 m,双排孔距2 m,排距1.5 m,上游排孔深是下游排的1/2,共完成灌浆孔96个,孔深总进尺2 668 m,灌浆总长度1 893 m,水泥总耗量742.5 t,水泥总注入量732.591t,平均单位水泥注入量387kg/m。灌浆前先导孔ω值为1~4,桩号0+040~0+000,0-045~0-055灌前压水试验ω值为1~10。

本工作区为第二次灌浆,第一次灌浆在上游坝坡,与本次相距甚远,不受上次浆液影响半径的影响,裸露在地表的基岩柱状节理特别发育,类似人工护坡,此层基岩厚度3~5 m,风化严重,裂隙呈上宽下窄,裂隙宽10~30 cm,渗漏极严重,钻进中循环液往往返不回地面,表层为灰黑色玄武岩,在桩号0+040~0+000基岩厚度7.2 m以下,基岩由灰黑色变为紫红色时,循环液消失,钻具跌落,主轴下降20 cm,紫红色玄武岩,裂隙发育、大气孔,岩心破碎,产状平缓,为大裂隙集中渗漏带。有一孔基岩厚度16 m,注入水泥70 t,单位水泥注入量4 375 kg/m,另一孔单位水泥注入量1 050 kg/m,帷幕灌浆后ω值改善了10倍左右,大裂隙集中渗漏基本得到控制,ω值一般0.1~0.5,小值0.02。

3 结论与认识

通过对灌浆资料综合分析,对册田水库坝基玄武岩地质有如下认识:

第一,地质条件差,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且又不均匀,填充物多渗流严重,尤其是大裂隙的集中渗流,给帷幕灌浆造成很大困难,裂隙的不均匀性影响到岩体对水泥浆的均匀吸收,尤其当灌浆压力很小或没有,而浆液浓度又大时,灰浆沿大裂隙流走,而一般裂隙不易吸收浓浆甚至被堵塞,不能形成应有的扩散半径。

第二,基岩的完整性被破坏,渗透性强,大裂隙集中渗漏现象多发生在玄武岩上部10 m范围内,灌前ω值一般为1~4,帷幕后基岩渗透性改善很大,都在10倍以上,一般为0.03~0.08,小值小于0.01,大值0.1~0.3,水泥注入量一般为500~600 kg/m,由于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均匀性,单位水泥注入量相差很大,小的只有10~15 kg/m,大的1~5 t/m,通过灌浆能够达到控制大裂隙的目的。

第三,灌浆要在设计压力、一定浓度水灰比下进行,根据灌前ω值确定浆液水灰比,ω值大于0.5时,采用比级0.6∶1或0.5∶1;ω值小于0.5时,采用比级1∶1 或 0.8∶1。压力选择原则是孔口第一段 2.5~3.0kg/cm2,第二段为3~4 kg/cm2,第三段为4~5 kg/cm2,第四段为6.0 kg/cm2,每段段长 5 m。

4 建议

第一,单位吸水量ω值大于4的严重透水地段,通过帷幕灌浆虽然控制了大裂隙的集中渗流,渗透率也得到了改善,但效果不太理想,其原因是灌浆无压力,一般裂隙和分散的中小裂隙对浓浆不易吸收,建议对这些孔段进行补充帷幕灌浆,以取得更理想的防渗效果。

第二,对吸浆量较大的灌浆段宜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间歇、限量、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掺外加剂等措施灌注。

第三,灌浆作业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孔段作灌浆试验,确定合理的浆液浓度及压力。

第四,由于裂隙夹泥的存在,需对帷幕的永久性、抗蚀性进一步观测、论证。

猜你喜欢
节理基岩玄武岩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顺倾节理边坡开挖软材料模型实验设计与分析
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火山作用对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方法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构造节理发育特征
2019年全球连续玄武岩纤维市场产值将达1.047亿美元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基于改进物元的大坝基岩安全评价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Forced Convection between Two Nanofluid Laminar Flows in a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