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艺术大师刘海粟

2010-04-23 12:23梁洪涛
世纪 2010年1期
关键词:刘海粟刘先生大师

梁洪涛

刘海粟(左)与本文作者

艺术大师刘海粟1994年在上海逝世,走完了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的艺术精神永远活在我心中。刘海粟先生关注培育艺术新人,1912年17岁创办艺术学校。我挚爱艺术,1957年17岁受到他的赏识,尽管和大师相距甚远,天各一方,可天赐我机缘,一步一步走近大师。

等了整整22年的握手

1979年春天,经过政治运动的折腾,刘海粟走出禁锢,创作高涨,活动频繁,正在筹备个展。当时我在上海市美术创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在黄陂北路现在的上海大剧院处,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尚未恢复),由于工作关系,与老画家的往来多起来。一日,刘海粟先生夫妇刚参加完一次会议,站在我办公室前的广场上候车,那时没有出租车,用车得向锦江车队叫,需要等待。等的时间长,我怕老先生在室外受风寒,就上前请刘先生夫妇到我办公室坐等。刘先生一贯喜欢年轻人,又健谈,这时我得到了单独和刘先生交谈的机会。我对刘先生说:“我仰慕先生的艺术并想找机会表示对先生的谢意。先生在1932年画过一幅叫《洪涛》的油画,描写普陀山海景。”当我讲到1957年沧桑岁月时,刘先生兴奋起来了,他觉得我涉世不浅,便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的名字和你那幅普陀山油画名相同。”刘先生激动地说:“好,名字好!我送你一首诗。”接着就放声朗诵。我受宠若惊,说:“好诗,但我记不住,能否请先生书之。”我即在会议桌上铺了一张四尺宣纸,倒了一缸墨汁,先生挥笔疾书,以雄健潇洒的书体,书就一首七绝。诗曰:“穿山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落款:“洪涛仁弟属己未春刘海粟年方八十四。”我同事美术理论家黄可先生曾有文字记述当时情况:“刘海粟先生的这幅题诗,既包含了长者对后进的褒奖之情,又寄托了长者对后进的更高期望。那天,梁洪涛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刘海粟先生的这幅题诗,两手紧紧地握着刘海粟先生的手,虽然由于一时激动而说不出什么,但是,却通过双手的纯真的感情传达到了刘海粟先生的心里。”师生热情的谈话和赠诗的活动延误了先生的归程,直到张云聘同志来催我,说接刘先生的车来了,方才目送先生远去。张云聘对我说:“刘海粟先生从不随意挥毫,更不随便送人字画,却送给你这么重要的墨迹,你和刘先生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说:“今天和刘海粟大师握手,我整整等了22年。”

时光,一下子倒流到22年前。

1957年春天,刘海粟先生在上海,时年62岁。我在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读书,是一个17岁的一年级学生(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当时,刘海粟先生来看画展,他看到我的水彩画静物、风景写生作品,感到有新颖面貌,十分赏识,认为艺术上有发展希望,特地将家藏的一些英国水彩画纸,以及一张他的国画《群牛图》精致印刷品,上书:“梁洪涛同学1957年刘海粟”亲款,托美院附中随展老师,从上海带到杭州,交到我手中,鼓励我不懈努力。天有不测风云,此礼物转给我时,已是1957年8月以后,刘海粟先生遭厄运,不便联系。

22年后的1979年,当我亲见刘海粟先生,向他表示迟到了22年的谢意后,他说:“多年前的事,我还记得,你的天赋和勤奋,已成器也,不负所望。”所以才有以上亲切的交谈和赠诗的佳话。

作客“艺海堂”

刘海粟先生邀我到他家里去。翌日,我来到复兴中路512号刘宅“艺海堂”。我对刘先生说:“今天我是来为你书赠诗稿墨迹盖印的。”刘先生递给我一方大印,我觉得熟悉,他说:“这是我的学生李骆公刻的,他是一个独创的篆刻家。我的学生很多,而且都是做大事情的。”我说:“文化部长黄镇也曾是你的学生。”他一连举出好几个政要,文化名人。我敬佩地对先生说:“我读过你的一些著作,知道先生很重视培养青年人,使他们都纯洁,高尚,先生对发展中国美术事业竭尽全力。”我打开《群牛图》一画,对先生说:“这是你赠我的画,保存了22年,好像新的一样。”他说:“我画过好多牛图,这张我最喜欢,请章士钊、叶恭绰名人提了诗,参加过全国国画展览会。画中有六头牛。牛的筋骨、肌肤合乎解剖原理,纯用水墨画,墨分五色,有质感,有韵味,富于朝气。现在我人老心不老,还在画牛,乐此不疲。”我说:“我在先生的影响下也喜欢画牛。”我带去一个速写本,里面都是我在金山牛奶棚里画的关于牛的画,打开请先生指教。先生对牛颇有研究,他继续说:“牛有养民之道,负重攀远,吃苦耐劳,奉献多多,索取甚少,牛的这种献身精神,能唤起人们的钦佩和效仿。”如何画好牛,他说:“一要学前人,我临过唐朝大家韩滉的《五牛图》,二是要观察现实中的牛,要写生,三要画出自己的个性,这是创造。画牛,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劳动喜悦。”先生像牛一样对艺术献身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不想占用先生太多的时间,准备在诗稿上压李骆公刻的“艺海堂”图章,刘先生关照我说:“不要压倒了。这是引首章。”我说:“我跟潘天寿先生学过诗,跟诸乐三先生学过篆刻。”他才放心。此后我就成了“艺海堂”的熟客,刘海粟先生的学生。

刘海粟赠本文作者的书法作品

刘海粟在献画会现场。画前站立者为刘海粟,右持画者为本文作者

1983年4月19日,我陪美国旧金山文化中心林露斯女士,来到刘宅,访问刘海粟先生。“艺海堂”中挂着刘先生的新作,有明珠般的墨葡萄,有泼墨五彩山水和石青、朱砂、石黄多彩的荷花,欣欣向荣。刘先生拉我在主位上坐下,把外宾支在副位,面对《荷花图》说:“这是我在西郊公园写生画的再创作。”并吟道:“毕竟西郊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今日荷花别样红。”刘先生面如荷花红润,声如宏钟响亮,滔滔不绝。最后和我一起诵读:“终归大海作波涛”的诗篇。并说:“听我的诗,可知我心也。”外宾林女士在旁对我说:“你和刘先生相知相识关系密切,有着很深的书画之交?”于是按下了手中的照相机快门。

天增岁月情更深

1985年5月4日在上海“如意酒家”市里为刘海粟先生90大寿设宴庆,我作《寿星图》致贺并观看了刘先生和师母在众人簇拥下,翩翩起舞的动人场面。

1985年6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举行储蓄书画展,在国际饭店丰泽楼我有幸与刘海粟先生及师母同桌共进晚餐,同桌用餐的还有上海市文联主席夏征农、大收藏家刘靖基等。

1977年在龙华苗圃(现上海植物园)写生合影。后排右起:夏伊乔、何振志、李詠森、关良、吕蒙、沈柔坚、刘海粟、邱受成、黄幻吾、周碧初。前排右起:瞿谷量、邵克萍、项宪文、本文作者

1988年9月12日《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14日在市文化局会议室举行刘海粟从艺75年学术讨论会,会间,我见刘海粟先生及师母坐在台上,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因作《伉俪速写像》以记。会后我将速写画像给师母看,她交给刘先生,先生在画旁签上“刘海粟”三个字以示认可,画上有我书:“刘海粟大师夫妇在座谈会上洪涛印象”。此画因画在赵坚先生的速写本上,由他收藏,不知安在否?

1977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刘海粟先生以朱砂红作《五松图》题《水龙吟》词献画致庆,并在大会上朗诵了这首词。词曰:“擎天华岳高峰,九州风雷换。云冈千仞,涛声万里,紫烟生暖。天娇拿空,峥嵘立节,乾坤新转。看千霄磅礴,葱葱郁郁,虹枝直,同舒腕。 最喜膻腥尽洗,去荆榛,征途夷坦,百花齐放,层林竟爽,五松长健。琥珀脂凝,笙簧韵协,朝晖光灿。正旌旗红遍,江山锦绣,逐苍生愿。”我也参加了这次献画会,我献上《曙光》一画,画的是青年时期毛泽东像。照片中立者为刘海粟先生,我手持刘海粟先生《五松图》,背景墙上挂有《曙光》等所献之画。台上就坐的为李櫆之、张云聘。台下就坐有老画家颜文樑、朱屺瞻等。

1977年秋,我陪老画家一行9人,赴龙华苗圃(上海植物园)写生,观刘海粟先生作画大饱眼福。刘先生在一棵石榴树盆景前驻足,命师母打开装裱精美的大册页,在旁笔墨伺候。我见先生用焦墨铁线飞笔横扫,顷刻间一株石榴跃然纸上,其枝干的奇崛身姿,犹如先生之人,给我震撼和力量。我第一次见刘先生用毛笔对景写生,出手不凡,佩服之极难于言表。归途前,大家在湖边合影留念。

每当我走过复兴路刘海粟旧宅时,会深情地向“艺海堂”张望,在书斋里翻阅先生的画册,读着他的遗著,抚摸他的手迹时,心中就会怦然跃动,几十年的往事,恍若在眼前。刘海粟先生已故去十多年了,当年被他关心过的有志青年,也已步入老年。忆往昔,兹录就一些日记片断,缅怀大师,呼唤大师。如今青年人不再崇拜大师,这不是青年人的过错,只因时下,功利行为,浮躁心态过甚,大师出了格,变了味,可社会又不能没有大师,写到这里,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猜你喜欢
刘海粟刘先生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旧事
投 宿
刘海粟美术馆建馆25周年x刘海粟欧游90周年=?
刘海粟雨中看戏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父子间的硝烟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