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神炮手

2010-04-23 03:32纪保成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2期
关键词:王亮弹孔赵高

文/纪保成

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一再说明,最先拥有“杀手锏”,才会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中国西北部一座神秘的“兵器城”里,就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军人:为了捍卫共和国领土的安全,他们每天对一件件新武器进行反复的试验和鉴定,同时也使一批批符合未来战事指标的武器装备到三军将士手中。

百步穿杨韩玉杰

弹无虚发赵高

听声辨炮王亮“

超国军标”蔡利华

赵高:立靶射击弹无虚发

某试验场,某型航炮专业技术考核正在进行。在威武的舰炮侧面,几名考官正在对一名三期士官进行航炮操作考核。只见这名老兵熟练地拉开把手,提起弹夹,装入弹机,又迅速地将把手放回前档。“才3秒钟!”考官由衷地发出了惊叹。这名接受考核的老兵就是“神炮手”赵高。

新兵分配时,赵高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炮连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在他眼里,炮手是最神气的岗位。“在基础训练期间,赵高就表现出了很好的悟性,而且还有股肯钻研的劲头。”连长苏磊这样评价。赵高却不仅仅满足于各项合格,他瞄准的目标是第一。实际操作中,别人练一遍,赵高就练十遍八遍;理论学习时,别人做好笔记,而赵高却把重点资料倒背如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结束考核时,赵高荣获理论、实作双“第一”,成为连里唯一的“尖子学兵”。

第一次参加试验,赵高有些激动。那是2001年春季,还是列兵的赵高第一次参加了某型炮射导弹试验。在试验现场,当瞄准手进行最后校射时,赵高发现负责瞄准射击的却是厂方代表。“为什么不是部队人员呢?”赵高非常疑惑。试验结束后,战友告诉他:“该型导弹很昂贵,人家厂家是怕咱瞄不准浪费呀!”别人不信任,只能说明自己的技术不过硬!自此后,赵高便立志做一名优秀的瞄准手。如今,赵高的梦想变为了现实,炮射导弹、榴弹炮、车载火炮样样瞄得准。

2001年冬天,某型航炮200米立靶试验在某炮位进行。由于该型航炮射击试验尚属首次,大家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作为炮技师,赵高更是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试验开始后,赵高冷静地走到航炮前瞄准、测量、复瞄,动作轻松娴熟。 “5、4、3、2、1,射击! ”试验指挥一声令下,100发航弹瞬间如一条条火龙“扑”向目标。射击结束了,赵高的心依然怦怦直跳,而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命中率是多少”。5分钟后,对讲机里负责高速摄影和观测仪器的技术人员发来报告:“100发航弹全部命中立靶中心位置,符合试验要求,可以继续射击!”话音还未落,试验现场就响起一片掌声。

蔡利华:“超国军标”标准

2009年11月,西北某试验场,炮声隆隆,硝烟滚滚。一名佩戴“炮手”标志的士官穿过硝烟,目测、瞄准、击发,炮响靶落,观礼台上响起了阵阵掌声。他就是被官兵誉为“迫炮王子”的蔡利华。

蔡利华与迫炮结缘,还要从2003年第一次参加试验说起。第一次参加迫炮试验,蔡利华不敢打也不敢瞄,生怕自己打偏了。带队干部郭健兵见状,鼓励他说:“我告诉你一个诀窍,射击角45度时,你把支架往下放,高于45度时,把支架往上放,这样就能轻松掌握迫炮的操作要领。”蔡利华抱着试试看的念头,第一次操作果然奏效,首发在目标区爆炸。随后,他有了信心和勇气,依法操作发发命中。自此,迫炮就成了蔡利华的“忠实搭档”。

如今,已经拥有5年炮龄的蔡利华,不但可以目测目标距离,还可以用拇指瞄准法准确无误地将迫炮射击到目标位置。2006年6月,中心进行迫炮地面密集度试验,蔡利华一口气发射21发迫弹,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96%,因此也创造了中心第一高精度。2007年冬天,中心进行122迫榴弹快速射击试验。前5组,蔡利华打出了9到10发的“国军标”成绩,按要求已经符合试验要求,可是蔡利华认为还没有打出自己的标准。最后一组,小蔡硬是打出了57秒发射13发炮弹的“超国军标”成绩。还有一次,蔡利华负责迫榴弹快速射1000米立靶试验,160发迫榴弹发发中靶,厂家技术人员连声叫绝。

王亮:打出炮兵的精神劲

入伍前,王亮在战争片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颗子弹最多只能打死一个敌人,而一发炮弹却能炸死敌人一大片。所以,王亮参军后强烈要求当一名炮兵。

现如今,已有7年炮龄的王亮已经成长为炮兵班班长,而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与火炮试射任务的情景:“新兵刚下连培训合格后,有个高炮的试射任务,在10多名新兵中唯独选中了我。当时,班长对我有点不放心,反复交代注意事项,我兴奋得根本听不进去……200多发炮弹一瞬间全都打上了天空,整个天都亮了,像是布满了硕大的星星……”长年累月进行火炮试射,王亮新兵时的新鲜感很快就被繁重的工作冲走了。然而,即使是那些把火炮射击作为家常便饭的老兵,在大口径地炮试射时,仍一次次感到震撼。

2007年,一次某型炮快速射击试验,试验要求向射击角度的左右极限和正中间三个方向各打两组,每组8发弹,每隔半秒就要打出一发。因为该炮是半自动装置,在装弹提速时出现了挂钩故障,使得炮弹不能正常发射。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谁都不敢轻易下结论。关键时刻,王亮自告奋勇带领几名炮技师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是输弹机间隙过大造成的挂钩现象。故障确诊后,王亮迅速展开了抢修。30分钟后试验继续,测距、瞄准、击发,随着火炮的一声声巨响,炮弹呼啸而出,远处的靶心一片火光,全部命中。王亮打出了让人惊讶的1分钟发射14发炮弹的好成绩,并且创造了全军纪录。自此,王亮被誉为试验场上的“黑马”。

在长年累月的射击经验积累中,王亮还练就了听声辨炮的本领。“阵地那边炮一响,我就知道打的是什么炮什么弹。”王亮自信地说。今年,王亮二期士官年限满了,王亮对部队充满留恋:“火炮试射虽然遍布危险,但每一次都充满挑战和激情,我舍不得离开,想继续在部队干下去。”

韩玉杰:三发炮弹穿一孔

韩玉杰从小就对枪炮有浓厚兴趣。在新兵连时他问班长:“我们下连后能不能打真枪真炮?”班长说:“咱们中心有个炮连,打的不仅是真炮,而且还是最新式的炮。如果你当了炮手,每年至少要打上千发炮弹。”班长的话让韩玉杰激动不已。

新兵下连时,韩玉杰如愿分到了炮连。从一名战士成为一名优秀炮手,必须经过岗前严格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考核,全部合格后才能“上岗”。为此,韩玉杰虚心把技术过硬的老班长当做老师,一边向班长请教火炮各部位的名称、性能和操作方法,一边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钻研专业知识。经过两个月的奋斗,韩玉杰很快掌握了几种火炮的操作方法,并在理论和实践考核中得了“双优秀”。凭着过硬的技术,韩玉杰三个月后便能单独进行试验。第二年,韩玉杰就被任命为班长。韩玉杰打炮有“三绝”:一是不用瞄准镜,二是夜间能打,三是雾天也能打。

一次,某型地炮在中心试验,当时入伍才一年半的韩玉杰担任瞄准手。第一发弹发射完毕后,靶位报告:炮弹刚好穿过立靶的中心。第二发弹发射完毕后,靶位报告:没有找到新弹孔。这时,试验指挥皱起了眉头:“炮弹是不是脱靶了?”韩玉杰非常自信地报告试验指挥:“炮弹不可能脱靶!”没有找到新的弹孔,又没有脱靶,难道炮弹从同一个弹孔穿过去了?有人开玩笑说。试验继续进行。第三发炮弹击发后,靶位传来同一个消息:没有找到新弹孔。试验指挥听到报告后立即宣布暂停试验。

打三发弹就有两发脱靶,这在基地试验史上绝无仅有。这一情况很快反映到基地机关,到底是瞄准手没有瞄准,还是被试武器有问题?基地有关部门的领导立即赶到试验阵地,要求所有参试人员认真查找原因,尽快得出结论。这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韩玉杰身上。核查工作立即展开。一方面对火炮进行复位瞄准,一方面对靶上的弹孔进行精确检测。一时,现场的气氛凝重起来,所有的参试官兵都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半个小时后,两边检查的情况汇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三发弹从同一个弹孔穿过!此时,所有的目光再次聚集到韩玉杰身上。基地首长得知情况后,拍着韩玉杰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可真是神炮手啊!”从此,“神炮手”韩玉杰的奇迹在军营传开了。

猜你喜欢
王亮弹孔赵高
最后的弹孔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弹孔检测提取算法研究∗
指鹿为马
请你吃饭
王亮:用音乐致敬家乡
중·한 관계 회복,뜨거워진 양국 통상협력 열기
指鹿为马
赵高的阴谋
闲趣一刻
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