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术后伴截瘫病人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1)

2010-05-14 10:16宋继红王丽璇
护理研究 2010年24期
关键词:时期脊柱障碍

宋继红,王丽璇

良好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创伤后组织的修复,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脊柱损伤多为突发意外损伤,病人多伴有截瘫,预后较差,病人的情绪往往不稳定,睡眠质量较差。本研究旨在调查并评价脊柱损伤伴截瘫病人不同住院时期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以期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住院的72例脊柱损伤病人,其中颈椎损伤32例,胸椎损伤16例,腰椎损伤24例;男 65例,女 7例;年龄23岁~48岁;住院时间16 d~21 d。纳入标准:病人意识清楚,既往无住院史,此次脊柱损伤前无睡眠障碍。

1.2 调查方法 分别于术后 3 d、7 d及 14 d由研究者向病人发放量表及问卷,所有病人均在10 min内完成调查,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 由匹兹堡大学 Buysse等于1989年编制,刘贤臣于1996年在国内进行修订,用于睡眠质量评价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该量表为7项(18个条目),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项按0分~3分计分,总分为0分~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1]。

1.2.2 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病人术后不同时期睡眠质量(见表1)

表1 72例病人术后不同时期PSQI评分±s) 分

表1 72例病人术后不同时期PSQI评分±s) 分

时间 主观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 总分术后 3 d 2.21±0.62 2.44±0.53 1.75±0.55 2.40±0.71 2.31±0.55 1.13±0.98 1.85±0.66 14.08±2.55术后 7 d 1.60±0.64 1.92±0.85 1.22±0.95 1.33±1.01 1.69±0.69 0.57±0.71 1.47±0.63 10.08±3.34术后 14 d 1.35±0.56 1.60±0.87 0.96±0.76 1.06±0.75 1.46±0.69 0.49±0.67 1.17±0.65 8.14±3.07 F值 37.85 22.53 19.65 52.75 33.15 13.65 19.96 73.1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术后3 d内睡眠质量最差,尤以入睡时间长,睡眠效率低及睡眠障碍为突出问题;术后7 d、14 d睡眠质量有所好转,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较长,睡眠障碍及主观睡眠质量较低。

2.2 术后不同时期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见表2~表4)

表2 术后不同时期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n=72)例

表3 不同性别术后不同时期病人PSQI评分比较 分

表4 年龄对术后不同时期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r)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性问题,其发生率均占全身各类骨折的5%~6%,病人常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严重者致终生残疾甚至丧失生命。由于这类病人多为突发意外创伤,起病急,且病程长,大多数病人心理负担较重,睡眠质量较差,影响疾病的康复。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脊髓损伤病人睡眠状况的调查例数较少,且未进行分阶段研究[2-4]。本研究采用PSQI量表调查脊柱损伤后截瘫病人术后14 d内不同住院时期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1 术后3 d睡眠质量分析 脊柱损伤截瘫病人睡眠质量较差,尤其是术后3 d内,主要以入睡困难、睡眠效率低(即夜间易醒)及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术后创口的急性疼痛及身体的不适是影响该阶段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病房床位数的多少未存在显著影响。这与郑艳红等[3]运用自制睡眠质量调查表的研究结果一致。

脊柱损伤截瘫术后病人常存在着创口疼痛、腹胀等生理问题,对于此生理反应,病人可能出现隐瞒或扩大两种现象,即部分病人认为术后疼痛不适是“正常现象”,不愿意过多麻烦医护人员或让家属担忧而强忍不报,影响睡眠。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人员应注意改变病人及家属对术后疼痛不适的观念,强调充分的睡眠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鼓励病人表达,对于影响睡眠的疼痛等不适反应应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估、切实有效的镇痛等处理。另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反应过度的现象,即希望在术后得到充分的关注,因此对轻微的术后不适扩大化,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认真进行体格检查,排除异常病理,可通过安慰剂的应用以协助判断;同时适当应用暗示、转移注意力及松弛疗法等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情绪,促进睡眠;另外自控镇痛泵的应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术后14 d内睡眠质量分析 术后 7 d~14 d,脊柱损伤截瘫病人睡眠质量有明显提高,睡眠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障碍及主观睡眠质量低,对疾病预后、医疗费用的担心及病房环境的不适应是影响此阶段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且女性及年龄较大者心理负担更大,影响更为明显。在这一阶段,手术及创伤导致的急性疼痛已逐渐缓解。本组病例中有超过1/3病人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不理想,巨额的医疗费用等,表现出焦躁、绝望情绪,心理波动较大,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女性病人及中年人表现尤为突出,分析原因主要是这类病人为家庭的主要生活及经济支柱,担负着照护家中老人及孩子的义务,突发的意外创伤不仅使家庭丧失了一个重要劳动力,更增添了一个需要长期照护及巨大医疗支出的病人,因而顾虑较重。因此,本时期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心理支持,组织康复较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并重视家属的配合,共同激励病人,指导其应用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本研究显示,病房环境是影响中期睡眠质量的第2个重要因素,病人由于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噪声的影响以及长期卧床后运动量、社会活动减少,睡眠时间倒置等,影响睡眠质量。为提高病人该时期的睡眠质量,除了尽量改善医院环境,减少噪声源,更重要的是减小病人对噪声的敏感性[4]。可以通过视频、图示等各种途径指导病人白天进行积极、正确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增加病人日间活动量,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可增进病人的充实感,维持适度的疲劳感,减少午睡时间[5],有利于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脊柱损伤伴截瘫病人术后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该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2,3,6]一致。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时期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认为不同康复时期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不同,应重视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实施。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增刊):111-113.

[2]李鸥,郭知学,韩金凤.脊髓损伤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9):957-958.

[3]郑艳红,严晓云,鲁秀平.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病人睡眠异常原因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3):293.

[4]刘东,蔡美玲.对CCU监护室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9C):2488-2489.

[5]洪音.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2A):290-291.

[6]贺旭,林建华,洪军.截瘫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47.

猜你喜欢
时期脊柱障碍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开心一刻
跟踪导练(四)2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