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修行业的发展谈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2010-05-16 00:44周忠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课程

周忠友 , 张 翠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中国汽车行业高就业与高利润,为汽修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调动了中国职业院校搞好汽修专业的积极性。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紧缺人才报告》中,汽修人才的缺口达100 多万人,且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 多万人。而全国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特别是近年来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汽车维修行业的就业前景,却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汽修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对人才的需要非常紧迫,人才与技术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1](P186)。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就是汽车后市场,经测算,一辆新车从购入到报废的全部花销,购车费用只占35 %,燃油、税险费、停车等占20 %,维修保养费则占45 %。

中国汽车产量平均每年以24.5 %的速度增长,汽车保有量已从1978 年的136 万辆增加到目前的4800 万余辆,增加了35 倍多。据预测,到2010 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 600万辆,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目前中国汽修业全行业年产值将近600 亿元,并以每年15 %的速度递增。因此,汽修行业的市场非常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一、中国汽修行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汽修行业现状

当前,中国汽修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由原国营汽修厂发展起来的一二类汽修企业,含品牌厂家的专修厂;二是各汽车厂家建起的4S 店,这类企业在市场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三是在市场中逐步萎缩的中小型汽修店。中国的汽车工业只有50 多年历史,且前40 年国内汽车市场很小,使汽修业发展缓慢。中国目前有汽修企业32 万多家,具备大修能力,可承担各项汽车修理业务的不足10 %,30 %的企业主要以汽车维护为主,另外60 %的企业只能进行汽车专项修理。

一方面新理念对行业的影响正在深入----产业新格局已初现端倪,三大阵营正在形成。一是“四位一体”阵营:由汽车制造和经销商为主体发起,投资规模大,服务完善,是主流车型厂商的首选;二是“连锁经营”阵营:包括汽车养护和汽车维修,由强势品牌发起,众多中小企业加盟,是发展的主流,必将占领大半河山;三是“独立品牌”阵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将在部分地区、部分专项维修领域长期存在。维修新理念也在国产化----从修理为主转向维护为主的理念正逐步被接受。

另一方面,国内汽车厂家常以拥有众多的维修服务网点而自豪,告诉顾客车坏了可以及时修理。导致用户也有一个落后的观念:车坏了才需要修理。这与国外汽车厂家认为坏了就修还不是真正的服务,真正的服务是要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通过服务给客户增加价值。在产品制造上提出了零修理概念,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在理念上还落后于国外成熟市场。

(二)汽修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与技术已成为制约汽修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各类高技能汽车维修工的缺口将越来越大,目前的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二是从业人员技术技能较差。

汽修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修理工80 %左右的人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技工多是中职毕业生,具备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不足20 %。二是从业人员大多还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修车技术,修车主要凭经验。三是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新技术新资料掌握不全面,对高档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甚至根本不会用,难以适应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2](P7-8)。四是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极低,仅占17.8 %。占企业总量约70 %,从业人员总量约60 %的三类维修企业,从业人员仅有25 %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75 %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修车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不是没地方修,而是没人能给你修。

二、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一)知识要求

对汽修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主要有:一是要求具有较扎实的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具有扎实的现代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三是要求具有扎实的汽车性能评价与检测、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四是要求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方面的知识。

(二)技能要求

对汽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主要有:一是要求具有熟练进行汽车维护的能力;二是要求具备正确确定汽车维修方案,能够合理使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检测诊断的能力;三是要求能根据维修手册要求,有序、规范的拆卸与装配汽车零部件,并对损坏部分进行检修更换的能力;四是要求能根据维修手册的技术要求,进行正确、合理的装配调整,并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五是要求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企业车间管理能力。

(三)职业素养要求

对汽修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主要有:一是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二是要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乐于奉献,安岗敬业;三是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谈判及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四是要求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开发能力;五是要求具有创新、优质服务、安全意识、组织与协调能力。

汽车维修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作为高职院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加快专业建设步伐,通过教学改革,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真正成为培养现代汽车维修所需实用复合型人才的摇篮,为中国现代汽车维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高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岗位技能、知识水平以及基本素质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并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可将本专业的课程归类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大类,建立如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

图1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

(一)根据汽修行业对人才知识的要求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包括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概论、汽车机械基础和汽车专业英语等。

通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使汽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以下几方面基本知识:

1.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了,需要有国际合作。我们所修的车相当一部分是进口车,因此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不仅要查阅一些相关车型的英文资料,而且还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国外最新的汽车技术、维修手册和诊断办法。

2.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现代汽车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还要了解车用单板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过程,否则对于许多故障现象是无法理解的。

3.机、电、液各方面综合知识 中国汽修行业传统的观念是机、电工各自分开,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工种,而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分工已经很不现实了,需要将机、电结合在一起,再辅以液压技术,三者有机地结合才是较理想的汽车维修人才[3](P146-147),所以,汽修专业应统一开设这三方面的课程。

(二)根据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器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维护与检验等。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满足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技能的要求。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器构造与维修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汽车各部分的构造、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本专业学习至关重要,要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汽车主要总成维修作业过程、零件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熟悉汽车常用维修设备、工具、量具、仪器和仪表的使用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汽车总成装配和维修能力,并具有对汽车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基本能力。另外,还应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4](P50-52),同时应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汽车维护与检验系统地、理实一体化地讲授有关汽车维护与检验的基本知识,汽车维护与检验的相关规定条例和技术标准,使学生了解维护作业的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汽车维护安全的常识,使学生具有对汽车进行维护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使学生更适应职业需要和市场的需求。

同时,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维修工对汽车故障应具备一种特殊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检测手段、设备的使用状况和故障的发生部位,还没有达到只需要单纯更换零配件的程度。目前,修理业的主要任务还是“诊断 ”,正所谓“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真正反映一个维修人员水平的是其诊断的准确程度。在诊断过程中,要求诊断人员要“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 ”,才能排除一个全疑难杂症,真正做到会修车。因此一个不会推理的人,不会逻辑分析的人是很难成为一名好的修理工的。

(三)根据汽修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汽车保险学、旧机动车评估与交易、汽车车身修复与涂装、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汽车文献资料检索、公关与商务礼仪、消费心理学及应用文写作等。

通过专业拓展课的学习可以满足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 语

总之,职业教育是定向教育,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院校大都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院校所对应的行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带来了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周期性,要求教育培养目标要适度超前,如果不随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不随时了解本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仍“闭门造车”,就会出现产销不对路,忙了半天,做的是“无用功”,生产出的是“滞销产品”、“积压产品”,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只有及时应对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适时作出调整才能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根良.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7,(10).

[2] 王海峰.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汽车与社会,2006,(13).

[3] 杨意品.职业学院汽修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4] 陈小军,张善智,崔景茂.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