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牛羊布氏杆菌病血清学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2010-05-18 11:14鲍金祥
中国动物检疫 2010年6期
关键词:牲畜氏杆菌牛羊

鲍金祥

(青海省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祁连 810400)

近年来,本县部分地区牛羊流产现象有增多趋势,个别村社牧户母牛流产十分严重,2009年下半年采集流产母牛血清13份,经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全部为阳性;另采集流产地区有流产病史母牛血清35份送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检测,26分出现阳性结果,阳性率达74.28%;2008年6月,在本县默勒镇老日根村抽检牛50头、羊51只,阳性率分别为4%和3.9%,由此确定布氏杆菌病是造成本地区牲畜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此,在省农牧厅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在5个牧业乡镇开展布氏杆菌病检测,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0月下旬,共抽检牛1028头,检出阳性77头,阳性率7.49%;抽检羊2154只,检出阳性26只,阳性率1.21%。

2009年3至5月对全县种公畜进行实验室检测,共采集血清12686份,其中羊11156份,牛1530份;牛检出阳性156头,平均阳性率10.20%;羊检出阳性251只,平均阳性率2.25%;农区奶牛共检测105份,未检出阳性。从监测结果可看出布病在本地种畜间流行相当严重。种公牛阳性率明显高于种公羊;牛感染以峨堡地区和默勒地区最为严重,阳性率分别达21.96%和16.1%;上述两个地区种羊阳性率也高于其它地区。另外监测农区奶牛105头,未检出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东与海晏、门源县接壤,南与海晏、刚察、天峻县毗连,西北与甘肃省酒泉、肃南、民乐、山丹等县为邻,东西长340.5公里,南北跨185公里,呈一长条形,面积4.6万平方公里,有可利用草场1400余万亩。东西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牲畜以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业区以半农半牧为主,饲养有部分黄牛。

全县共辖三镇四乡(八宝镇、牧勒镇、峨堡镇、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央隆乡、阿柔乡),45个村(牧)民委员会,153个生产合作社,8263户,人口36898人。

本地牲畜构成以白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区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绵羊育肥和黄牛改良。截止2008年,各类牲畜存栏138万头(只),其中藏羊120万只,占86.97%,可繁殖母羊69万只,母畜比例57.5%;牦牛18万头,占13.04%,可繁殖母牛6.37万头,母畜比例35.41%;黄牛存栏5500头,占0.4%,可繁殖母牛2319头,母畜比例42.17%,杂种化程度90%;猪存栏250余头,以农户散养自食为主,种猪饲养及少。全县共存栏种公羊2.76万只,种公牛0.26万头。

2 布氏杆菌病防治历史回顾

我县牛羊布氏杆菌病防检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1960年至1991年采用试管凝集、平板凝剂、全乳环状反应等方法,对全县牛羊进行了9次不同规模的调查。上世纪六十年我县牛羊感染比较严重,牛阳性率达16%,羊阳性率达9.58%;七十年代感染有所下降,羊阳性率为6.17%;到八十年代初又有明显回升,个别牛群阳性率达40%;九十年代初明显下降,1991年抽检牛1547头、羊4664只,牛阳性率0.84%,羊为0.37%,1992年通过控制区标准验收;此后感染持续下降,1997年抽检牛1036头,羊2054只,各检出阳性2头,牛阳性率0.19%,羊阳性率0.09%;1999年通过稳定控制区标准验收。

本病防治始于1965年,先是用“19号菌苗”小范围免疫注射。1970年采用气雾免疫,1980年开始应用冻干苗免疫注射。1995年停止免疫,采用逐年检测和自然淘汰相结合的净化措施。

3 流行病学调查

本县牛羊布鲁氏杆菌病于1995年停止免疫注射至今已13年,近年牧区发生牛羊流产现象逐渐增多,引起了业务部门重视并加大了疫情普查和检测力度,本病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自2009年以来,我县默勒、峨堡镇部分村社牛群发生流产已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血清学检测确定为布氏杆菌病。

在全县5个牧业乡镇10个行政村展开调查,共走访牧户157户。经了解,近5年牛羊流产普遍有所回升,但一般流产率不超过4%;牛羊流产现象较为突出的地区有默勒镇老日根、才什土、瓦日尕3个村和峨堡镇黄草沟、峨堡2个村。上述5个村共有牧户1192户,年流产牛羊10头只以上的有80户,占到12.46%。5个村共存栏牦牛3.9442万头,羊13.5138万只;其中母牛1.38万头,母羊7.84万只;种公牛652头,种公羊2613只;母牛流产在5%~7%之间,个别牧户母牛群流产高达80%,发生流产母牛以4岁以上经产母牛为主,流产发生于怀孕后期 。2010年布病检测结果上述5村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详见附表1、2)。限于该病流行特点和检测范围,目前尚不能确定流行趋势和范围,但上述5个村作为重点发病区和本县牧区布病普遍回升是不容置疑的。

重点发病的5个村共有可利用草场304.2384万亩,其中冬春草场132.8422万亩,夏秋草场171.3962万亩;其毗邻地区有南方:海晏县、刚察县、天峻县;东方:门源县;北方:甘肃民乐县、山丹县。本县相邻村社有:默勒镇扎沙村、峨堡镇白石崖村。

4 方法与步骤

4.1 调查方法 选择群众流产反映较多的村社展开走访调查,默勒镇(瓦日尕村、老日根村、才什土村),峨堡镇(峨堡村、荒草沟村),阿柔乡草大阪村,野牛沟乡边麻村,央隆乡(曲库村、夏格村、托勒村);详细了解牲畜存栏和近年来牛羊流产数量、时间以及相邻牧户情况。

4.2 采样方法 在调查地区随即选择57户作为受检户,其中,默勒镇15户,峨堡镇10户,阿柔乡10户,野牛沟乡9户,央隆乡13户。以前检测过的牧户不列入本次检测范围。抽检牛羊成年幼年各占一半,种畜尽量全采。

4.3 采样数量 计划每乡抽检牛200头、羊400只,全县共抽检牛1000头,羊2000只;实际检测牛1028头,羊2044只。其中:默勒镇牛200头、羊403只,峨堡镇牛205头、羊419只,野牛沟牛203头、羊404只,阿柔乡牛193头、羊406只,央隆乡牛227头、羊412只。

4.4 检测方法 依据牛羊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实验操作规范(见GB/T 18646-2002)操作和判定。

?

?

?

5 检测结果

2008年共检测牛1028头,检出阳性77头,阳性率7.49%;检测羊2044只,检出阳性26只,阳性率1.27%(详见表 1、2)。

2009年共采集血清12686份,其中羊11156份,牛1530份;牛检出阳性156头,平均阳性率10.20%;羊检出阳性251只,平均阳性率2.25%;农区奶牛共检测105份,未检出阳性。从监测结果可看出布病在本地种畜间流行相当严重。种公牛阳性率明显高于种公羊;牛感染以峨堡地区和默勒地区最为严重,阳性率分别达21.96%和16.1%;上述两个地区种羊阳性率也高于其它地区。另外监测农区奶牛105头,未检出阳性(见表3)。

6 分析与讨论

6.1 本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阳性率远远高于国家稳定控制区标准(牛0.1%、羊 0.2%),牛感染较为严重(阳性率达7.49%)。造成本病普遍回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本地区病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牛羊停止免疫已13年,年度检出的阳性牲畜没有得到及时淘汰;以往检测以幼龄牲畜为主,且检测面有限,忽视了对成年母畜和种公畜检测,缺乏阳性畜无害化处理措施和经济补偿机制。

6.2 本次调查和检测以走访和抽检方式进行,检测面有限,尚难以确定该病在本地区流行趋势和范围。

6.3 从种公畜检测结果可开出,该病在本地已呈地方流行状态,阳性畜扑杀处理存在相当难度,应采取包括计划免疫在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6.4 纵观布病防治历史和感染特点,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得到有效控制,故应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计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7 建议

7.1 开展牛羊布氏杆菌病病原学实验室检验,确定当前流行病菌种属,为进一步免疫提供依据。

7.2 加强布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和提高自我防护技能。

7.3 对重点发病区母畜实施计划免疫,全面检测种畜和幼年牲畜,对阳性牲畜实施扑杀无害化处理。

7.4 对一般发病地区采取以检测处理阳性牲畜为主的净化措施。

7.5 加强输出动物检疫,尤其是输出和串换的种用牲畜必须全部实验室检测合格方可调运。对检出的阳性畜按国家有关标准严格处理。

7.6 对本县5个重点发病村所有种畜进行普查,扑杀处理阳性种公畜。受目前技术力量和牧区放牧特点所限,应遵循周密计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首先从检测种公畜开始,逐步淘汰和净化种畜;对生产母畜实施计划免疫,减少引流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7.7 建议各级政府在扑杀补偿、培训、检测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使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牲畜氏杆菌牛羊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交换牲畜
牛羊各几头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草原的牛羊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