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菌土接种法鉴定云南省主要十字花科作物对根肿病的抗性

2010-05-21 14:50胡靖锋吴丽艳林良斌李卫芬李石开和江明
中国蔬菜 2010年14期
关键词:土法根肿病十字花科

胡靖锋 吴丽艳 林良斌 李卫芬 李石开 钟 利 和江明*

(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由专性寄生菌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宋元林 等,1995)。185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19世纪在苏联北部及中部地区大面积流行,并造成毁灭性灾害(Jeung-Haing et al.,1997)。近年来此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区,根肿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病害,给十字花科作物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我国的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安徽、四川、云南、新疆、西藏、辽宁、山东、上海、北京及重庆等省(市、区)均有发生,并且发病的面积和为害的种类急剧增加(司军 等,2002)。筛选抗性种质资源,开展抗病育种,是从根本上解决根肿病危害的有效途径。

本试验通过采用菌土法对云南省几种主要十字花科作物进行抗病性筛选,通过对其病情指数的比较分析,最终筛选出在昆明地区具有明显抗性的种质资源,为十字花科作物抗病育种奠定基础,从而有效推进云南省十字花科作物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云南省各个地区收集到的110份材料,其中大白菜50份、甘蓝5份、花椰菜8份、青花菜1份、甘蓝型油菜10份、芥菜20份、芜菁16份(表1)。

表1 110份供试材料类型及来源

1.2 方法

菌土法:从昆明附近的双龙、阿子营、大板桥、小板桥等根肿病重灾区采集菌土和病根。将各点采集的菌土充分混合;将各点采集的菌根充分混合,用DG180型中药材粉碎机打成粉末,置于冰柜待用。播种前在菌土中加入由菌根粉末加蒸馏水配成的孢子悬浮液,并充分混合。该悬浮液经3000r·min-1离心10min,3次重复,按杨佩文等(2002)的方法分离并检测孢子悬浮液及菌土中的孢子浓度,最终使菌土中孢子含量达到1×108个·g-1以上,再按沈夏淦(2006)的方法将菌土pH值调节至6.0。将材料播于装有菌土的育苗盘中,每份材料播3盘,每盘播50粒;保持菌土湿度75 %左右,白天温度20~26 ℃,夜间16~23 ℃。出苗后45 d(大约8片真叶)进行病害调查与统计。

统计方法:参照司军等(2003,2009)的方法将病情等级分为5级:0级,不发病;1级,侧根有肿块,主根无肿块;2级,主根有肿块,侧根无肿块;3级,主、侧根均有肿块;4级,主、侧根有大量严重肿块。计算病情指数。品种抗病性评估标准:高抗,0<病情指数<10;抗病,10≤病情指数<20;耐病,20≤病情指数<30;感病,30≤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病情指数经方差分析F=6.64>F10,20,0.01=3.368,说明不同材料之间对根肿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TS04的病情指数为 1.46,为高抗材料;H166、牛心莲花白、圆秆大青菜、建水青花、TS09病情指数在14.44~19.57之间,为抗病材料;尖叶花菜、春不老、东川黑二茵、TS11病情指数在20.79~23.51之间,为耐病材料;其余100份材料均为感病材料。

表2 不同材料抗病性方差分析结果

3 讨论

从110份十字花科作物对根肿病的抗性筛选结果来看,芜菁类材料对根肿病的抗性要高于其他种类材料,甘蓝类材料和甘蓝型油菜材料间抗性无差异,花椰菜及青花菜材料对根肿病的抗性最弱。

目前,日本和韩国使用的抗源基因均来自欧洲饲用芜菁(吉川宏昭,1983),周永红等(2007)在接种浓度试验中也发现红芜菁对根肿病表现出极强的抗性,本试验筛选到的TS04也是来自芜菁,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芜菁中具有较丰富根肿病抗性基因。欧洲饲用芜菁和来自云南迪庆的芜菁材料 TS04存在地理上的远缘关系,是否具有同一抗性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3 病情指数低于30的10份材料菌土法接种结果

根肿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难以培养成功,常规的人工穿刺等接种方法不适宜于该菌的接种,目前多依赖于菌土、菌根等含有大量孢子的物质作为种源。接种方法有菌土法、浸蘸法、插入法等,Williams(1981)认为浸蘸法最好,郭向华等(2001)认为菌土法的效果较好,吉川宏昭(1983)认为插入法较好。本试验选用菌土接种法对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理应先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但由于目前国内有根肿病菌生理小种欧洲鉴别寄主系统(ECD)的单位并不多,受试验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尚无法进行。由于本试验所采用的菌源是昆明地区根肿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地方,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只限于昆明地区,有望在今后的试验中扩大菌源范围和开展对根肿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工作。

郭向华,肖崇刚,曾艳.2001.甘蓝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3(1):7-9.

吉川宏昭.1983.王素译.日本十字花科作物的抗根肿病育种.中国蔬菜,(3):55-56.

宋元林,孙庆才,徐明涛,陈顺才.1995.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0-62.

司军,李成琼,任雪松,肖崇刚.2002.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根肿病育种研究进展.西南农业学报,15(2):69-72.

司军,李成琼,肖崇刚,任雪松,王小佳.2003.甘蓝根肿病接种方法的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5(3):216-219.

司军,李成琼,宋洪远,任雪松,宋明,王小佳.2009.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西南大学学报,13(6):26-30.

沈夏淦.2006.土壤pH值及其调节.花卉,(4):11.

杨佩文,李家瑞,杨勤忠,王群.2002.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分离与检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7(3):301-303.

周永红,孙保亚,沈向群.2007.大白菜根肿病抗病接种浓度的研究.辽宁农业科学,(3):34-35.

Jeung-Haing Oh,Jang-Hwan Cho,Bong-Gu Kim.1997.Environmental factors favoring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chemical control of clubroot(Plasmodiophora brassicae)in Chinese cabbage.Korean Plant Pathol,13(4):244-247.

Willams P H.1981.Screening crucifers for multiple disease resistance.Madison: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168.

猜你喜欢
土法根肿病十字花科
蔬菜连茬种植谨防根肿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油菜苗期根肿病防控技术
油菜补钙 紫甘蓝抗衰 老西兰花有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有多神奇?
土法治病的回忆
十字花科蔬菜有益心血管健康
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防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
Study on Pathogenicity Difference of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H Conditions
李燕杰:“土法”健脑有成效
“土法”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