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内血肿78例

2010-05-22 09:04黄玉同李润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6期
关键词:非手术创伤性硬膜外

黄玉同,李润香

(河南省新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新乡 453731)

重型颅脑外伤是创伤外科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在重型颅脑外伤中占40%~50%[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3年10月~2009年11月收治的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患者,男51例,女36例,年龄13~78岁,平均35.9岁。车祸伤52例,坠落伤21例,打击伤14例。伤后始终清醒26例,有昏迷史61例。单侧瞳孔扩大19例,双侧瞳孔扩大7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其中硬膜外血肿39例,硬膜下血肿31例,脑内血肿17例,混合性血肿21例;血肿量为10~100ml。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65例与非手术组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组87例患者中,手术组65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行血肿清除术[2],以CT显示最大层面中心为靶点,用简易直角定位尺在头颅体表定位,确定穿刺点及深度,选择合适长度的YL-1型碎吸针。避开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置入碎吸针行颅内血肿碎吸,连接引流管,见暗褐色血液流出,抽吸出部分血肿达到局部减压后接引流管。术后观察6 h无新的出血症状后,经管注入20 000 U尿激酶加0.9%氯化钠溶液4~5 ml,闭管2 h后开放引流管,2次/d;术后根据引流出的陈旧血液量及性质,5~7 d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满意后拔出引流管[3]。非手术组22例患者给予脱水、抗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脑细胞等处理。

1.3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4]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GOSⅣ、Ⅴ级为治愈和好转;Ⅱ、Ⅲ两级为重残;Ⅰ级为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组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3,P<0.01);手术组的病死率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5,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创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继发性病理改变,病情变化迅速,可发生在颅内各处。有的聚积成巨大的肿块,形成一占位性病变,有的为散在的斑点状出血,有的可自行分解而被吸收。外伤性颅内血肿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的治愈+好转率为47.7%(31/64)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9.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403,P<0.01)。表明微创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及时诊治颅内血肿是提高颅脑损伤疗效的主要环节。传统的手术治疗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费用高,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往往不能耐受[5-6]。CT常可明确颅内血肿的部位、大小和脑损伤情况,并能动态地观察血肿的变化[7]。随着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提倡微创治疗颅内血肿。有观点认为[8],微创治疗钻孔或锥颅定位要准确;出现病情加重时,及时开颅手术;动态CT检查了解血肿变化;尿激酶冲洗过程应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的病死率为31.8%(7/22),与非手术组的15.4%(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5,P>0.05)。表明微创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并不明显优于非手术患者,估计可能与本组的总体样本数较小有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性脑损伤严重,早期出现脑疝,继发性脑干不可逆性损伤,且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①脑外伤就诊过晚或术前准备过久,造成不可恢复的继发性脑干损害[9];②手术止血不完善或清创不彻底;③严重脑水肿而骨窗太小,减压不充分;④并发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肾功能衰竭等。因此,笔者建议急性颅内血肿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尽早清除血肿,以减少脑受压,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总之,微创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及时诊治颅内血肿是提高颅脑损伤疗效的主要环节。但有关于创伤性颅内血肿微创手术的指征、手术时机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涂通今.急症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26.

[2]Montes JM,Wong JH,Fayad PB,et al.Stereotactic computed tomographicguided aspiration 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protocol 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e[J].Stroke,2000,31(4):834-840.

[3]蔡涛.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选择性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27-29.

[4]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4.

[5]任力.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穿刺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674-675.

[6]郭效东,王本瀚,王庆宣,等.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8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0):789-790.

[7]Lobato RD,Alen JF,Perez-Nuez A,et al.Value of serial CT scanning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detecting new intracranial mass effect in severe head injury patients showing lesions type I-II in the initial CT scan[J].Neurocirugia(Astur),2005,16(3):217-234.

[8]董万青,刘世勤,张国庆.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30例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30.

[9]Dickerman RD,Morgan JT,Mittler MA.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when is it too late[J].Childs Nerv Syst,2005,21(12):1014-1015.

猜你喜欢
非手术创伤性硬膜外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肿痛安胶囊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