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动载试验的大型桥梁健康评估

2010-05-29 07:10宋金强朱宏平黄民水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校验挠度测点

宋金强, 朱宏平, 黄民水,2

(1. 华中科技大学a)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b)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2. 武汉工程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430074)

0 引 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作为交通枢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兴建了很多类型各异的桥梁,这些桥梁在建设和运营期间经常需要进行结构检测,以保证其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尤其是在役桥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质量问题,比如承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降低等,进而缩短了桥梁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因此对在役桥梁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对桥梁结构进行健康评估,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测,对桥梁结构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的营运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为桥梁管养决策提供指导[3-4].在健康监测中,静载试验常用来评估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其检测过程和结果都比较直观.而近年来,动载试验由于工作量较小、费用低、试验时间短、操作方便且可不中断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的时期内,T构带挂梁的结构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普遍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比如T构上部箱梁下挠和开裂等[5-6].

本实验采用现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并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对某公跨铁立交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为今后的维修、加固补强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资料.

1 工程背景

该桥全长226.57 m,横跨京广铁路,与铁路交角为59 °.主桥的结构型式为:20 m挂梁+40 m预应力混凝土T构+20 m挂梁+40 m预应力混凝土T构+20 m挂梁.T构悬臂梁根部高4 m,端部高1.8 m,T构横截面为双箱形,挂梁采用斜跨径20 m装配式混凝土T形简支梁,每孔8片并列,梁高1.5 m,主梁中心间距2.0 m.该桥原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桥面宽度为17 m,其中行车道宽15 m,两侧人行道各宽1 m,桥下净空为8.5 m.

2 试验方案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及双方签订的技术合同要求,本次检测内容和项目如表1.

表1 检测内容及项目

2.1 测试截面

测试控制截面为:1) 1-1截面,挂梁跨中(最大正弯矩);2) 2-2截面,挂梁支点(最大剪力);3) 3-3截面,T构悬臂梁根部(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4) 4-4截面,T构悬臂梁跨中;5) 5-5截面,桥墩(最大竖向反力);6) 6-6截面,T构悬臂梁端部(最大位移).测试截面位置分布如图1.

图1 测试截面分布图

2.2 静载试验测点布置

a. 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1-1截面处在挂梁各片T梁的腹板上布设应变测点,具体位置如图2(a)所示.T构悬臂梁根部3-3截面测点布置如图2(b)所示,T构悬臂梁跨中4-4截面测点布置如图2(c)所示.

b. 钢筋应变测点布置.钢筋应变测点均布置在1#、2#桥墩之间的4#梁上(从南往北),两测点布置在同一根钢筋上.

c. 挠度测点布置.除布置机电位移计外,还使用数字水准仪同步观测挂梁的竖向挠度,测点布置如图2(d)、图2(e).

(a)1-1截面应变测点布置(挂梁)

(b) 3-3截面应变测点布置(悬臂梁根部)

(c)4-4截面应变测点布置(悬臂梁中部)

(d)1-1截面挠度测点布置(挂梁)

(e)6-6截面挠度测点布置(悬臂梁端部)

2.3 加载车辆

在静载试验中,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原汽车-超20级,其中的重车(550 kN)很少见,为试验方便,将其由两辆300 kN汽车分别加载到300 kN、250 kN来代替(如图3),使其对测试截面产生与汽车-超20级重车相当的荷载效应.试验车队采用8辆东风自卸车,其中4辆装载后总重300 kN,另4辆装载后总重250 kN,分偏载和中载两种情况进行加载.偏载采用六辆车加载,分三级加载,即累计荷载分别为50 %、80 %和100 %,中载采用8辆车加载,一次加载到100%荷载.

图3 试验车辆荷载

动载试验采用一辆300 kN的载重汽车作为试验荷载.

3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在桥梁检测试验中,常用校验系数(η)来评判桥梁承载能力和工作状态,桥梁检定试验所得数据(应力、挠度)与理论计算值(应力、挠度)之比称之为校验系数,η大于1则说明结构设计强度不足而不安全.在大多数情况下,η小于1,其值过大或过小都应该仔细分析原因.值过小的原因可能是材料弹性模量高出设计值较多,桥梁结构整体工作性能好,计算理论或简化计算偏于安全.根据《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7]附录表1,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应力校验系数η=0.9~1.0,挠度校验系数η=0.7~0.8,而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应力校验系数η=0.4~0.8,挠度校验系数η=0.5~0.9.

a. 挠度校验系数.挂梁跨中及T构悬臂梁端部的挠度η均大于1.0,挂梁和T构悬臂梁的刚度严重不足,弹性工作性能已经受到影响,竖向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b. 应变校验系数.挂梁跨中、T构悬臂梁根部及跨中的应变η均大于1.0,挂梁和T构悬臂承载力不足.T构桥墩的应变η均接近1.0,说明T构桥墩满足强度要求,并有安全储备.

c. 荷载横向分布特性.截面1-1、3-3、4-4各应变测点η分布非常不均匀,截面1-1、6-6各挠度测点η分布也不均匀,说明荷载横向分布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构整体性已受到破坏.

4 动载试验分析

在1-1截面、6-6截面处选取1#、3#、9#、10#挠度测点,以及14#钢筋应变测点共5个测点,作为动态测点.CCD数字图像动态位移监测系统检测点选在T构悬臂梁端及挂梁跨中.

a. 跑车试验:试验汽车以10、20、30、40、60 km/h的速度匀速过桥产生激振.

b. 跳车试验:试验汽车以10、20 km/h的速度分别越过6-6截面(T构悬臂梁端部)、1-1截面(挂梁跨中)桥面上设置的高4.5 cm的减速板激振.

通过测试,跑车工况下的冲击系数测定值为1.30~1.63,接近或大于常值,说明该桥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动力性能较差.在跳车工况下冲击系数为1.60~1.90,明显增大,较多地大于常值,须保持桥面铺装平顺,以利于桥梁结构安全运营.

5 有限元仿真分析

5.1 有限元建模

建立了2#墩T构以及2#墩与1#墩之间挂梁的有限元模型,其中混凝土采用六面体单元Solid65;预应力钢筋采用Link8单元,用降温法考虑预应力的作用.搭在1#墩上的挂梁做简支处理,搭在T构上的挂梁与T构之间设置Combin14弹簧单元模拟橡胶支座.T构另外一端承担两T构之间挂梁一半的自重荷载作用,此时将此作用转换为面力施加在T构另一端,墩底固接[8-9].T构自重1 186.21 kN,挂梁自重294.4 kN,总计自重1 480.6 kN.有限元模型如图4(a).

T构悬臂梁混凝土为C40,弹性模量为3.25×1010N/m2, T构墩身及挂梁混凝土为C30,弹性模量为3.0×1010N/m2,混凝土质量密度为2 600 kg/m3,泊松比0.167.预应力钢索弹性模量为1.95×1011N/m2,质量密度为7 800 kg/m3,泊松比为0.3.预应力钢筋降温值=控制应力/(E×α)=237 ℃.

对于桥面铺装,本模型没有加以考虑,只是在施加荷载的时候,作为桥面单元面力施加.网格划分单元棱长在10~50 cm左右,可保证计算精度,共划分为19 680个混凝土单元,2 440个预应力钢筋单元.模型网格划分如图4(b).

(a)模型示意图

(b)有限元模型单元划分图

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model and meshed element

5.2 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a. T构悬臂梁端位移对比分析.2#墩T构悬臂端,偏载试验最大变形的校验系数为1.34,中载试验为1.22,表明偏载和中载作用下,T构受力状况均较差.

b. 挂梁中位移对比分析.1#~2#墩间挂梁,偏载试验中T构悬臂梁端最大变形的η为1.41.有限元理论分析显示在中载试验中,挂梁跨中位移检测值比计算值要大许多,挂梁已经进入非线性工作状况,承载力储备不足.4#梁的位移测试值和理论分析值如图5.

c. 各挂梁位移横向分布对比分析.位移的横向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边梁以及4#梁位移偏大,说明整个挂梁的连接较差, 4#梁损伤大于其它梁.

(a)4#梁西

(b)4#梁中

Fig.5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isplacement (beam 4#)

6 结 语

经过该桥的静动载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a. 校验系数均接近或大于规范中的常值,这说明该桥刚度、承载力不足,弹性工作性能已经受到影响,竖向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b. 挂梁部分荷载横向分布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构整体性已受到破坏.

c. 冲击系数测定值接近或大于常值,动力性能不是很好,在跳车工况下动力系数明显增大,均大于规范计算值较多,因此必须保持桥面铺装平顺,以利于桥梁结构安全运营.

总的来说,该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大修,以满足安全营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玲莉, 应德星, 周岩勇. 某T刚构带挂梁结构承载能力分析[J]. 山西建筑, 2007, 33(8): 77-78.

[2]Dalmy Denes. Static and dynamic load testing of concrete bridges before and after retrofitting [J]. Structures Congress - Proceedings, 1995 (2): 1369-1372.

[3]Li Zhijun, Li Aiqun, Han Xiaolin. Operational modal identification of suspension bridge based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9, 25(1): 104-107.

[4]Yi Jin-Hak, Kim Dookie, Feng Maria Q. Periodic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way bridges us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9, 31(5): 527-544.

[5]李庆华, 金立成, 卢雨乐. 两T构中间带挂梁的结构分析[J]. 河南建材, 2008(4): 53-54.

[6]Prato Carlos A, Hunicken Diego R, Huerta Pedro J F. Dynamic and static tests of bridges and viaducts of the Rosario-Victoria highway link project[C]//Metropolis and Beyond-Proceedings of the 2005 Structures Congress and the 2005 Forensic Engineering Symposium.New York: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2005, 1525-1538.

[7]交通部第公路二勘察设计院. 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8.

[8]孙庆新, 陈旭勇, 杨冬波. 刚构连续弯板桥空间有限元分析[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31(5): 41-44.

[9]Mufti Aftab A, Hassan Tarek K.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punching shear strength of concrete bridge decks[J].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5, 32(2): 449-453.

猜你喜欢
校验挠度测点
液压支架整机静强度试验及等效应力分析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
某废钢渣车间落锤冲击振动特性研究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结合抓包实例分析校验和的计算
分析校验和的错误原因
不同模量面板夹心泡沫铝板大挠度弯曲
浅谈微电子故障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