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农产品驶向何方?

2010-05-30 10:48陈和午
南风窗 2010年26期
关键词:疯狂涨价小麦

透视农产品价格上扬,更需警惕的是其背后的深层因素。

回眸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农产品市场上听到最多的无疑是“涨价”以及网友们创造出的一系列流行闻汇——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姜你军、玉米疯、越麦越高、棉里针、糖高宗、糖玄宗、稻有道……在国内通胀压力迅猛攀升的情势下,中国政府近期祭出了打压物价的“组合拳”,明年货币政策将转向稳健,防通胀保卫战正式打响。在政策的密集轰炸下。今年涨势一路凶猛的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同落迹象,给这轮波澜壮阔的农产品行情增添了几分清凉。此轮农产品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疯狂究竟是谁惹的祸?严厉的物价调控会否让农产品价格顺利跌落?明年农产品价格又将如何演绎?通过盘点全年农产品价格的走势,我们不难从中找到这些问题的诠释。

小品种农产品轮番疯涨

在防甲流概念和天灾的影响下,最先舞动的是大蒜、辣椒和绿豆。大蒜价格暴涨。以河南郑州为例,两年前批发价只需2~3元的一袋大蒜(40斤左右),今年前几个月却一度涨到200多元,身价暴涨100倍。有着“红老虎”之称的辣椒价格高涨同样令各界始料不及,3月北京新发地市场干辣椒价格同比上涨近3倍,随后两个月,一些地方的主要辣椒品种从平常每公斤4元涨至40元。绿豆价格从3月初也开始持续高涨,从去年的2~3元一斤涨价到最高峰的12~13元一斤,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至5月中下旬达到高点,摇身一变成了贵族食品。绿豆暴涨还带动了糯米、黑豆、薏米、小米等杂粮的跟风涨价。

小品种农产品的轮番疯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警惕。5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强调,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接着,涉嫌爆炒农产品的“带头大哥”、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被处以100万元的顶格罚款,在电视上风靡一时的绿豆养生理论专家张悟本也成了被打击的标靶。尽管部分小品种农产品在治理游资炒作的严厉调控声中有所回落,但从6月中下旬开始,大蒜、绿豆、生姜又展开了新一轮上攻行情。数据显示,7~8月间,生姜价格连番上涨,较年初涨了50%。8月中旬,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生姜批发价,短短一个月内从3元多一斤暴涨至5元多,攀升至10年来的最高价。

大宗农产品接棒走牛

上半年是小品种农产品唱主角,下半年则是大宗农产品的天下,玉米、小麦、棉花、糖等价格纷纷高歌猛进。其实,在小品种农产品大戏尚未落幕之时,玉米便率先发威成为涨价明星,上涨行情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6月4日,山东济南平阴粮食储备库一等玉米标出的出库价达到2000元,吨,折合1元/斤——这在玉米产地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价格。个别地区玉米的现货价格最高甚至涨至每吨2200元。“玉米疯”的結果,是让中国4年来首次敞开了玉米进口的大门。

夏粮收购刚刚开始,小麦价格便呈现强劲上涨势头,虽然国家已调高小麦最低价至0.86元~0.9元/斤,但安徽、山东等地,小麦的收购价格还是上涨约10%,河南新乡郭全河质量好的小麦甚至卖到了每斤1.1元。国内“越麦越高”一方面伴随着粮农的“囤粮惜售”和各类收购主体的积极入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购小麦的景象;另一方面也和国际小麦价格的飙涨相呼应。统计显示,8月中旬国际小麦价格较年初涨了28%,比起6月低点更是高达90%,7月单月涨幅创下1959年以来新高。

9月份以来,跟随期货价格的上涨脚步,国内现货市场棉价一路快速上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于11月11日创出历史最高点31302元/吨,较8月底上涨超过70%。棉花疯了,棉服棉布也是“水涨船高”。与此同时,“糖高宗”横空出世。在新旧榨季交替之际,糖价屡创新高,“糖玄宗”顺利继位,行情愈演愈烈。10月25日,昆商食糖价格综合指数首次突破7000元大关,达7042元;郑州期糖和广西批发市场的糖价全线达到涨停板,南宁商家报价均在7000元/吨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停止了报价。此外,连平日表现最平稳的籼稻也在本轮大宗农产品涨价潮中赶了一把疯狂的涨价时髦。

农产品价格何以如此疯狂?

究竟谁是农产品疯狂涨价的幕后推手?从短期角度看,主要是由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今年全国多个地方出现干旱、低温、暴雨、高温等极端性天气事件,一些农产品供不应求,其间伴随着农民惜售和游资炒作跟风,但这种市场层面的解释尚无法清晰释疑农产品齐齐涨价的复杂表情,连各大部委之间也是争吵不已,发改委将罪魁祸首指向游资炒作,而农业部和统计局对此却并不认同。实际上,透视农产品价格上扬,更需警惕的是其背后的深层因素。

此轮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发飙,一是与实体经济环境不佳下的货币政策宽松密切相连,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新增信贷规模达到17.7万亿,天量的货币发行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富裕的资金后盾;二是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严重缺陷分不开,农产品物流成本仍是重要瓶颈,流通中“两头叫、中间笑”的怪象始终突出;三是高通胀的经济增长周期暗流涌动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共振环境;四是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和城市化的跃进,导致农村“三化”格局(农村空心化、农田抛荒化、城镇侵占化)愈演愈烈,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长期的支撑土壤,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剪刀差”存在、长期偏低的农产品价格的价值回归。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复合增长率仅5.5%,远远低于我国GDP的平均增速10%。

重压之下的农产品价格将如何演绎?

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农产品价格的集体上涨,直接触动着高通胀的敏感神经。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城镇储户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已经接连创出2001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点,这甚至显著低于2007~2008年通胀时期的水平;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则显示,连续上升了5个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首次出现回落。进入11月,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密集抛出,国务院重提“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行政性价格干预也祭出了,部分农产品价格在政策“组合拳”之下开始止涨回落。

然而,海外热钱暗流汹涌,国内通胀压力依然高企,10月CPI同比增速达4.4%,11月CPI可能再创新高。目前东北地区粮价普遍达到历史高点,粮食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等各市场主体仍在上演着抢粮大战。而且现在春节传统节日脚步渐近,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加上农业扶持政策又要进入季节性密集期,农产品价格上涨十有八九又是趋势。靠行政性的控制物价举措其实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农产品价格短暂

的回落恐怕难挡其向上的势能。此外,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也处于牛市当中,会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形成一定传导。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左右的时间中,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涨了57%,大米涨了45%,糖涨了55%,大豆涨到了过去16个月来的最高值,肉价也涨到了20年来的最高值。

因此,在内推外压之下,2011年农“疯狂”农产品驶向何方?

陈和午

透视农产品价格上扬,更需警惕的是其背后的深层因素。

回眸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农产品市场上听到最多的无疑是“涨价”以及网友们创造出的一系列流行闻汇——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姜你军、玉米疯、越麦越高、棉里针、糖高宗、糖玄宗、稻有道……在国内通胀压力迅猛攀升的情势下,中国政府近期祭出了打压物价的“组合拳”,明年货币政策将转向稳健,防通胀保卫战正式打响。在政策的密集轰炸下。今年涨势一路凶猛的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同落迹象,给这轮波澜壮阔的农产品行情增添了几分清凉。此轮农产品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疯狂究竟是谁惹的祸?严厉的物价调控会否让农产品价格顺利跌落?明年农产品价格又将如何演绎?通过盘点全年农产品价格的走势,我们不难从中找到这些问题的诠释。

小品种农产品轮番疯涨

在防甲流概念和天灾的影响下,最先舞动的是大蒜、辣椒和绿豆。大蒜价格暴涨。以河南郑州为例,两年前批发价只需2~3元的一袋大蒜(40斤左右),今年前几个月却一度涨到200多元,身价暴涨100倍。有着“红老虎”之称的辣椒价格高涨同样令各界始料不及,3月北京新发地市场干辣椒价格同比上涨近3倍,随后两个月,一些地方的主要辣椒品种从平常每公斤4元涨至40元。绿豆价格从3月初也开始持续高涨,从去年的2~3元一斤涨价到最高峰的12~13元一斤,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至5月中下旬达到高点,摇身一变成了贵族食品。绿豆暴涨还带动了糯米、黑豆、薏米、小米等杂粮的跟风涨价。

小品种农产品的轮番疯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警惕。5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强调,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炒作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接着,涉嫌爆炒农产品的“带头大哥”、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被处以100万元的顶格罚款,在电视上风靡一时的绿豆养生理论专家张悟本也成了被打击的标靶。尽管部分小品种农产品在治理游资炒作的严厉调控声中有所回落,但从6月中下旬开始,大蒜、绿豆、生姜又展开了新一轮上攻行情。数据显示,7~8月间,生姜价格连番上涨,较年初涨了50%。8月中旬,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生姜批发价,短短一个月内从3元多一斤暴涨至5元多,攀升至10年来的最高价。

大宗农产品接棒走牛

上半年是小品种农产品唱主角,下半年则是大宗农产品的天下,玉米、小麦、棉花、糖等价格纷纷高歌猛进。其实,在小品种农产品大戏尚未落幕之时,玉米便率先发威成为涨价明星,上涨行情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6月4日,山东济南平阴粮食储备库一等玉米标出的出库价达到2000元,吨,折合1元/斤——这在玉米产地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价格。个别地区玉米的现货价格最高甚至涨至每吨2200元。“玉米疯”的结果,是让中国4年来首次敞开了玉米进口的大门。

夏粮收购刚刚开始,小麦价格便呈现强劲上涨势头,虽然国家已调高小麦最低价至0.86元~0.9元/斤,但安徽、山东等地,小麦的收购价格还是上涨约10%,河南新乡郭全河质量好的小麦甚至卖到了每斤1.1元。国内“越麦越高”一方面伴随着粮农的“囤粮惜售”和各类收购主体的积极入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购小麦的景象;另一方面也和国际小麦价格的飙涨相呼应。统计显示,8月中旬国际小麦价格较年初涨了28%,比起6月低点更是高达90%,7月单月涨幅创下1959年以来新高。

9月份以来,跟随期货价格的上涨脚步,国内现货市场棉价一路快速上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于11月11日创出历史最高点31302元/吨,较8月底上涨超过70%。棉花疯了,棉服棉布也是“水涨船高”。与此同时,“糖高宗”横空出世。在新旧榨季交替之际,糖价屡创新高,“糖玄宗”顺利继位,行情愈演愈烈。10月25日,昆商食糖价格综合指数首次突破7000元大关,达7042元;郑州期糖和广西批发市场的糖价全线达到涨停板,南宁商家报价均在7000元/吨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停止了报价。此外,连平日表现最平稳的籼稻也在本轮大宗农产品涨价潮中赶了一把疯狂的涨价时髦。

农产品价格何以如此疯狂?

究竟谁是农产品疯狂涨价的幕后推手?从短期角度看,主要是由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今年全国多个地方出现干旱、低温、暴雨、高温等极端性天气事件,一些农产品供不应求,其间伴随着农民惜售和游资炒作跟风,但这种市场层面的解释尚无法清晰释疑农产品齐齐涨价的复杂表情,连各大部委之间也是争吵不已,发改委将罪魁祸首指向游资炒作,而农业部和统计局对此却并不认同。实际上,透视农产品价格上扬,更需警惕的是其背后的深层因素。

此轮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发飙,一是与实体经济环境不佳下的货币政策宽松密切相连,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新增信贷规模达到17.7万亿,天量的货币发行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富裕的资金后盾;二是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严重缺陷分不开,农产品物流成本仍是重要瓶颈,流通中“两头叫、中间笑”的怪象始终突出;三是高通胀的经济增长周期暗流涌动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共振环境;四是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和城市化的跃进,导致农村“三化”格局(农村空心化、农田抛荒化、城镇侵占化)愈演愈烈,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长期的支撑土壤,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剪刀差”存在、长期偏低的农产品价格的价值回归。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复合增长率仅5.5%,远远低于我国GDP的平均增速10%。

重压之下的农产品价格将如何演绎?

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农产品价格的集体上涨,直接触动着高通胀的敏感神经。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城镇储户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已经接连创出2001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点,这甚至显著低于2007~2008年通胀时期的水平;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则显示,连续上升了5个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首次出现回落。进入11月,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密集抛出,国务院重提“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行政性价格干预也祭出了,部分农产品价格在政策“组合拳”之下开始止涨回落。

然而,海外热钱暗流汹涌,国内通胀压力依然高企,10月CPI同比增速达4.4%,11月CPI可能再创新高。目前东北地区粮价普遍达到历史高点,粮食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等各市场主体仍在上演着抢粮大战。而且现在春节传统节日脚步渐近,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加上农业扶持政策又要进入季节性密集期,农产品价格上涨十有八九又是趋势。靠行政性的控制物价举措其实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农产品价格短暂的回落恐怕难挡其向上的势能。此外,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也处于牛市当中,会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形成一定传导。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左右的时间中,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涨了57%,大米涨了45%,糖涨了55%,大豆涨到了过去16个月来的最高值,肉价也涨到了20年来的最高值。

因此,在内推外压之下,2011年农产品价格估计仍将继续上扬的态势,跑赢GDP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只是在中央打响防通胀战争的大背景下,继续今年大小农产品价格普涨的共振行情可能难度较大,但演绎稳步上扬态势或是不可避免。倘若老天再不作美,那么农产品再被网友们制造出几个流行词汇仍是有很大可能的。产品价格估计仍将继续上扬的态势,跑赢GDP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只是在中央打响防通胀战争的大背景下,继续今年大小農产品价格普涨的共振行情可能难度较大,但演绎稳步上扬态势或是不可避免。倘若老天再不作美,那么农产品再被网友们制造出几个流行词汇仍是有很大可能的。

猜你喜欢
疯狂涨价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哭娃小麦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唉,又涨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