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时代

2010-05-30 07:52
南风窗 2010年26期
关键词:云南家庭时代

陈 祥

熊景明的回忆录,将许多人的沧桑一生聚集在一起,给人一个惊喜,人生何处不相逢。

你难以想象到,在被渲染为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旧社会,在边陲云南的荒蛮之地,会有这么一个贵族家庭。他们亦非当地最为显耀的人家,而是说,在人际交情和现代化的物质生活上,他们看上去、听起来更像是住在上海滩租借的公馆中,西化的摩登家庭。但其实,边陲并不荒蛮,近代的云南因为毗邻法国殖民地越南,受法国的影响较为明显,从滇军大量装备法式武器便能一窥。抗战初期,作为大后方的昆明接受大量逃亡的人们,包括西南联大的举办,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驻扎了不少美军部队,并囤积美国军用物质,将美国文明迅速扩散。

而熊景明对自己父亲的回忆,则是伴随终生的伤痛。工科出身的父親,并没有去思考救亡启蒙的大命题,也就远离了主义的祭旗,他们以年轻人的热血本性和不安天性,好奇地去拥抱新技术和新式生活。用闪烁的微型灯泡为祖父制作衣扣、制作电子管收音机、玩枪、乐于买美军留下的电器、装电风扇、摄影、自己冲洗照片、射击打猎、年轻友人拥着留声机一道月夜泛舟湖泊。父亲以一技之长参与修建了滇缅公路,作为技术员的父亲,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不在乎薪酬高低,但支撑其这样的忘我工作,仅仅是对技术的热爱,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只是出于最基本的伦理和兴趣爱好,并没有更高层面的精神力量。父亲对国民政府的不满,在于抗战后的腐败风气盛行,以及滥发金圆券引发的经济崩溃,他对政治并没有什么奢求,只需要一个稳定的秩序。

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技术人员,意味着是牛鬼蛇神之中的知识分子,他难逃一劫。

从小学到云南大学,赴军垦农场劳动,分配到乡村教学,在身处全民不幸的时代,熊景明相对还是幸运的,她很早就体验过“人”的生活,明白什么样的生活叫做有尊严,什么样的物质享受叫做丰盛或正常。熊家大院的富饶与显赫,培养了她的贵族精神。半辈子卧病在床的母亲,给予家庭无穷的爱和乐观,父亲让孩子们接触到时代的前沿,在夫妻反目互相告发的大环境中,熊景明的家如桃花源,暂时阻挡屋外的动乱。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连同昔日的文明都在熊景明幼小的l心灵中埋下种子,身外的旧世界在消失、毁灭,内心却隐隐留着毁灭前的印象。所以,当时代急剧转型,告别革命重新走上建设发展的老路时,他们这样的人可以很快找到方向,因为心中有坐标,但不少在无产阶级朴素感情中成长起来,并心安理得将此视为天经地义的人们,则迷恫得找不到方向,成为失落的一代。

猜你喜欢
云南家庭时代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