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共危机的非典记忆

2010-05-30 10:48
南风窗 2010年9期
关键词:党政执政党经济社会

赵 义

不知不觉间,距离那场举世关注的非典公共卫生危机,已经过去了7年。在2002年执政党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之后,一场巨大的危机,使得本已经逐渐显露头角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温家宝总理矿井中与矿工一起过新年是诸多标志性事件中最显眼的两个),顿时变成了执政党最感迫切的第一要务。

用研究者的话说就是:“非典”事件的出现,对中央、对从事战略研究的人士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社会上人心浮动,而各种资源非常紧张,尤其是严重地感觉到卫生资源不足。而党政体系中惯常的一些弊病,比如公共信息不透明,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偏重城市忽视农村等,在危机中暴露无遗。

2010年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2003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7年的时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不能说没有成绩,但今天仍强调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原因在于过去的7年,不僅旧有的发展模式的后遗症对我们的“报复”没有减少,更在于在一个日益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的风险考验在发生变化。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同时都伴随着风险,这是“风险社会”的常态。比如转基因产业,人们在获得更大的物质回馈的时候,也面临着也许是我们今天并不知情的风险的威胁。

而对党政体系而言,更大的信息透明度,更严密的危机应对措施,现在已经是基本常识。而对于应对仍未可知的风险而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建设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非典在给人们带来痛苦记忆的同时也触痛了旧体制机制。人们不能总是寄望于这样的危机推动型改革,而执政者应有更大的自觉。

猜你喜欢
党政执政党经济社会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1949~1956年党政关系的建构与嬗变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