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生态社会时间窗

2010-05-30 19:01许圣如
南风窗 2010年3期
关键词:调整生态经济

许圣如

国家发改委与亚洲开发银行1月19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罗伦斯·格林伍德给中国提出的建议是三大“再调整”:经济再调整、环境再调整和社会再调整。

其实,未来的5年是留给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后的“历史机遇窗口”了,经济再调整应该以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降低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要转而更加依赖服务业等非贸易部门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的一个副效应是以权力为核心占有分配资源的畸形社会,沿海和内陆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日益扩大。垄断门槛的人为设置,使得大量资金过度集中在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形成大量的企业储蓄,这是中国巨额储蓄的因由之一。

国家决策者应该树立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均衡原则,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完善以此为依据的干部考核体系。中国要想在2030年转型为“绿色经济体”,预计每年需要投入1.5—2万亿,相当于中国GDP的1.5%~2.5%,这是中国必须补上的“历史欠账”。

毋庸讳言,在中国官员队伍中、在中国的社会思潮中,眼下存在明显的“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体系,也倾向于经济优先,生态、社会维持在稳定的底线。经历了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目前许多官员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认识仍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为了GDP数字的亮丽,为了政绩目标的快速完成,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无视民众的健康生存。看看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质量下降、水质变差、生物种类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癌症村数量急剧增加。

研究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可以发现,中国早在1970年代就已提出环境保护,但实际上中国完全走上了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这种极其短视的错误观念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能否实现共赢,这将考验中国决策者的智慧与勇气。

当事人

福建省委原常委陈少勇获刑

1月22日晚,《新闻联播》播发了原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少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此前。南京中院一审判其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陈少勇,福建龙海人,1955年生,曾在福建师大学习及在龙海县一中任教。其发迹始于共青团系统,曾任团龙溪地委书记、团省委书记;其后在莆田为官十载,1997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2年任宁德市委书记,2005年任省委常委、秘书长。

据报道,陈少勇拥有多名情妇。2008年7月。其港商情婦郑少清因走私过于猖狂被举报到中央,陈少勇也在随后被带走协助调查,并被查出受贿819万多元的事实。

足协副主席南勇被带走调查

1月15日,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被公安部8·25反赌专案组带走协助调查,至今未露面。

南勇,吉林延边人,1962年生,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1997年调入中国足协工作,先后担任专职副主席、司库等职,曾率团参加2002韩日世界杯。2005年起任政协党委书记。

去年有举报称,2002年国足选帅,南勇授意天津泰达和内定的国家队主帅荷兰人阿里汉签约。《足球》报则称,南勇失足在和爱福克斯签订的中超赞助合同上,该合同让足协损失了5000多万元。近半年来,足坛“赌球”丑闻陆续曝光,据说警方早就对南勇布网监控。

猜你喜欢
调整生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生态养生”娱晚年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工位大调整
生态之旅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生态